上高中时,我获得过一回百米短跑冠军。
那是我高中生涯唯一一个“污点”。众目睽睽,抹也抹不掉。
那一次,高手如云。都是我校体育圈的名人。其中有好几个种子选手。每一个种子背后都有一个播种人,班主任、年级主任、德育主任、教务主任、副校长,分别对他们寄予厚望。
每个种子代表播种人的脸面,但也代表其态度。举个例子,教务主任可以说自己优秀,但不可以说自己比副校长优秀。
基本上开赛之前结局就已定,甚至名次已定。王五负责跑第五名,李四负责第四名,张三负责第三名,以此类推。第一名必然是留给副校长的种子的。
这种情况不怕别的,就怕选手出意外。比如受伤。负责跑后面名次的选手受伤还好,这样他输得更“真实”一些。若是“众望所归”的第一名受伤那就麻烦了,其他所有选手都需要跟着出意外。
当然这种概率是很小的。
既然胜利是一定的,我们还急什么,不要争不要抢,大伙一起匀着跑,稳是最重要的。用我们精湛的演技,形成一种融洽的竞争局面。充分诠释“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各班级都要积极出人,来衬托这些红花。在选人方面,老师必须严格把关,思想觉悟必须过高,深刻领会比赛“规则”,从源头掐灭“取胜”的错误观念,杜绝“赢得比赛”的情况发生。
于是,我身份卑微的老师说,重在参与。他是个正直又老实的人,看不惯这些,又不敢反抗。默认了那些规则,又不齿于向我们传达。
经过再三考虑,老师选择了我。只因看重我两点:一,我体育课各项成绩都是最差。二,我上所有课从不缺勤。非常符合既参与又不赢的核心理念。
我在体育方面真是一点造诣都没有,在任何项目中面对任何对手我都一定会输,绝无例外。换个角度说这又是一种天赋。笔试尚且有蒙对的风险,我之于体育绝对安全。
不擅长自然也就不喜欢。
我只知百米短跑是典型的无氧运动。那段时间我刚接触有氧和无氧运动的概念。没有深入研究,认为无氧运动就是过程中不能喘气的运动。
正是这个错误的认知,导致我造成了认知的错误。具体表现为,我居然忘了我跑步不行。
在平静状态下,每个人都能憋气一分钟左右。可在剧烈运动时,对氧气的需求骤然增大,体内存的那点氧气很快被消耗完,不得不过早喘气以补充新的氧气。憋气时间成几倍的缩短。
而我认为无氧运动过程中不能喘气。手脚活动不够优秀的我,对理论知识言听计从、深信不疑。所以,跑之前我一心想着,担心着。我警告自己,想早点喘气,那就快点跑完。
于是,我赢了。在全校师生惊讶的眼神下赢了。哦对,我的老师眼神里除了惊讶还有惊恐。老师们不敢说话,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同学们集体为我喝彩。
我没觉得有多光荣,反倒觉得理所当然。这场比赛你们为的是名,我为的是命。
后来我对无氧运动有了正确的理解,从此再也没跑出过那样的成绩。
而关于那次比赛的“规则”,我也是赛后才从其他同学处听说。知道真相的我,一阵阵后怕。面对即将到来的惩罚,一阵阵前怕。我就像那个心脏不好的老人,苦苦等着楼上另一只鞋子落地。
后来我因熄灯后在寝室大声喧哗被罚擦班级窗台一星期。
当时教导主任查寝,室友们还在讨论一天趣事。教导主任大喊“别说话了听见没”,寝室顿时鸦雀无声。
然而这并没有达到教导主任的期望,他需要大家先服从式地答应一声,然后再闭嘴。这种情况,他认为是没人搭理他。于是他提高嗓门,问:听见没?!
然后整个寝室响彻着我的回答:听见了!!!
声音远远盖过教导主任。不光是回应,还满含着挑衅。教导主任推开门,本来挺生气,一看是我,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第二天,老师就宣布了对我的惩罚措施。
那个星期,我的同学们特别喜欢去窗台上吃饭。还变得特别挑食,把不爱吃的都扔在窗台上。还总爱买那些带汤的饭菜,黏糊糊的很恶心。
每天无论多忙,教导主任都要放下手中的工作,来监督指导我的工作。加上同学们的积极配合,我囧相毕露。最后两天教导主任没来,我的老师才彻底松了一口气。
老师来到我身边,拍拍我的肩膀。说:别往心里去。我也是没办法。
我说:过几天有个物理竞赛,我准备拿第一,你怕不怕?
原文:“形式主义”害死人!我懂。可“认真主义”先害死自己。(图文更精彩,更有趣味竞猜,惊喜阅读嘉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