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成为一个职业性的写手,就必须做到这一条——于无声处听惊雷。
这句话看似矛盾,实际恰好最能体现写手的能力。对于一件社会热点事件,要想口若悬河,并不难,因为一件事能成为热点,本身就比较接地气,让大多数人都能各抒己见,基于这样的事件洋洋洒洒数千字,说实话,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我以为,惟有能于无声处听惊雷者,才可由写手褪变为“文人”
于无声处听惊雷,那么什么是“无声处”,“惊雷”又是什么?
私以为,无声处,便是旁人未曾发觉,抑或不愿涉足的角度。这个角度,绝非违背善良正义,甚至民族大义的立场,而是一个精辟独到的切入点,就如同所有人沉浸在热闹灯会的夜晚,那个独自沉思于灯火阑珊处的思想者。这个角度或立场,应是能启发民智,引人深思,鞭辟入里的,它亦能将大众推向另一个思考角度,辩证的看待问题,唤起民众的理性,而不是粗暴蛮横的妄下定论。世间一切当然有黑白之分,但大多数的事物都不是非黑即白的,然而当今舆论,都好把一个人或一件事的好坏优劣割裂开来,譬如一个好人做了一件坏事,便是十恶不赦,一件项目,只要有一个缺陷,便要将其推倒重来,诸如此类,皆是理性不足所致。一个人的混乱,危害是有限的;大众的不理性,则不啻大厦将倾。
至于“惊雷”,便是一个创新性的论点,一味地重复他人地话语,就永远难以塑造自己的话语体系,形成自己独到的评论风格。当今时代,信息庞杂,每天都有无数的人在晚上分享着无数的想法,而干练的写手,就是将那些灵光一现的火花,用键盘或笔杆“抓拍”下来,并进一步凝练与升华。我们为什么如此渴望创新?因为惟有开天辟地般的想法,才能教“日月换新天”。
于无声处听惊雷,便是要求写手能在选取一个与理性不谋而合的精巧角度的同时,献上一块稀世之玉,让大众都能感受到理性之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