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毕业已十年,适逢母校百年校庆,没能回回校看看,看着往日同窗传上照片,有的发福了,有的变得光彩照人,大部分还和十年前一样青春。于是,十年前的那些岁月又浮现在眼前,作这篇文章记录。
2005年,我高考考得不错,来了周总理的母校,学了工商管理专业。我父母是开小卖部的,工商局的工作人员是他们接触最多的官儿,他们希望我也成为这样的管理人员,于是我报考了这个专业。后来毕业时,我还真考过天津市的工商行政管理局,笔试第二名,但是面试中落败,从此远离了天津。
一、第一站迎水道
我到南开大学的第一站是迎水道校区。迎水道的春天特别美,可以说是万紫千红,婀娜多姿。现在变了商业地产,可惜了。热情的学长帮我把行李拿到宿舍。我们宿舍来自五湖四海,分别是山东、吉林、内蒙古、宁夏、天津和贵州。
“食”宁夏人甲鱼是个回民,不吃猪肉,所以我们宿舍的一大乐趣就是去吃大盘鸡,吃完了再蘸着酱汁吃许多皮带面。校区二楼的早餐样式多而美味,有紫菜包饭什么的。因为我在入学时办了助学贷款,所以开学不久的中秋节,我还参加大会,发了一盒高级月饼,什么蓝山咖啡味、牛肉味,真是高大上。
“衣”我们一起去小白楼逛街,我买了人生中第一条牛仔裤,还买了一件露肩T恤衫,胸口还有一朵红色玫瑰花,我穿着挺害羞的,感觉大家都在看我。
“行”我入乡随俗买了一辆自行车。在天津没有自行车就像没有腿一样。大一时就经常骑车去本部,回宿舍时在王顶堤桥底下买些橙子。
“团”入学不久开始“百团大战”,我进入了21世纪青年学社。我的同志们一起在大胡同花百十元置办了人生中第一套西装,然后每天在学校的角落里练绕口令,或者是占领一间教室开辩论会。我本认为真理越辩越明,没想到越辩越云里雾里,而且我想改变自己的内向讷言,然而没有成功。
“赚钱”上大学不久,趁着高考的知识还没全忘,我们宿舍都出去做家教。我接了份一个半小时50元的活儿,我觉得挺好。不过我教学质量不高,我总是教人些稀奇古怪的办法。然后随着时间推移,我脑子里剩下的知识越来越少,我就干不了这门营生了。
[if !supportLists]二、[endif]第二站八里台
大二我们搬到了校本部十五宿,住宿条件还和以前一样。我们离着浴园很近,方便洗澡。同学们都有一个洗浴栏,我是一个简陋的塑料袋。
“食”我最爱学三食堂的红烧茄子,黑乎乎的,甜丝丝的,拌饭吃能得到极大的满足。二主楼附近的大饼鸡蛋有一股清香,让人欲罢不能。还有西南村,简直就是个宝地。草帽金丝饼、夹藕荷的饼,梅干菜馅包子,煎饼果子自是不用说,离开天津之后就没吃到这么正宗的。还有各种板栗饼、绿豆饼、烧鸡、奶茶,纯粹是为了幸福肥准备的。
“团”来到本部后我参加了南开大学报记者团,写过几篇小稿件。只是和我同是大二的同志大都在团里是老人,我和一帮大一的同学也融不到一起,不如他们朝气蓬勃有活力,所以位置略显尴尬。
“讲座”在校本部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打卡各种讲座,我最喜欢听讲座了,还有幸听了叶嘉莹先生的讲座。商院也有不少大佬讲座,还送书。
三、第三站泰达
在八里台的时光真是短暂,我们来到了偏远的泰达。
泰达很新,住宿条件不错,第一次住三人间,上床下桌,每层都可以洗澡,很完美。
泰达有些外国人,我给韩国和泰国小孩当过家教,尤其是给泰国小孩当家教,我赚了一千多元,这对当时的我真是一笔巨款。下了课就去附近的德克士美餐一顿,犒劳下自己。
在泰达我还第一次吃了鱼头,第一次去了酒吧。
某一个中午去看了一个人包场的电影《南京南京》。学校对面是医院,我穿过马路自己去打针,多么坚强,多么孤单。
然后就是准备考研。我本来不想考研,感觉读书读得厌倦了,很想去社会。但是家里让考,于是就准备。没有多辛苦,也许是不够用功吧,只记得同个自习室的战友老给我糖吃,还有三个人打“干瞪眼”,然后全军覆没。
然后着急麻慌找工作。就像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被人挑衅,被工资数羞辱。到处参加招聘会,坐着公交车去到天津的各个角落,我这时才发现我还没好好逛逛天津,然而马上要走了。最后还是在我们亲爱的邻居天津大学举办的一场招聘会为我带来了一个工作机会。最后收到结果的时候我正在一个偏远的城市角落等待面试,收到结果之后就决定不面了。那时太年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