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护理工作是责任制护理,每名护士负责照顾12到15张床的患者,我们工作时也尽量实施责任制护理,这样利于实施个性化护理,也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
两周前,我上白班,负责了一名82岁的病人,在照顾他的一周时间里,我尽我所能地为他实施个性化护理,力求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他的一些自我护理理念。
这天,我正在病房给其他病人打针,主班叫我收病人,我放下手里的工作,来到护士站。我向患者及其家属说:“张爷爷,我姓赵,是您的责任护士,最近我上白班,周一到周五白天都在,您有事找我就行,如果我不在,找其他护士也行。”张爷爷和他的家属点点头。
我们的护理工作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比如自己能否行走,上厕所等,并以此为依据,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并进行床头交接班。我用我的经验在观察张爷爷及其他家属的一切,除了张爷爷的自理程度,还有他家人对他的照护模式,哪里妥当?哪里需要纠正?
张爷爷坐在轮椅上,有两个家属陪同,一个是她的女儿,还有一名中年男士站在旁边帮忙拿东西,他的轮椅很高级,可以自己操纵。
我带张爷爷及其家属来到病房,介绍完病室环境等常规注意事项后,走到患者旁边,跟张爷爷说:”您使劲握我的手,我看看您有多大劲。“张爷爷的手劲好大,家属说:”你还真行,他这手劲,我都受不了!“我笑着对家属说:“没事!张爷爷能走吗?能走的话,能让我看看吗?”家属把老爷爷从轮椅扶到病床上,短短不到两米的距离,我看到了张爷爷的腿还是有力的,但是明显不太想走,几乎完全依赖他的女儿,但就是不想走,究竟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缺乏知识还是因为什么?
待张爷爷躺好后,我握住张爷爷的手说:“原来我奶奶就像您一样得了脑血管病,开始让她走,她也在别人的搀扶下走,到后来她越来越依赖别人,慢慢自己肌肉就萎缩了,到后来,连大小便都需要别人照顾了。所以您也要加油!自己能干的事都自己干,这样您的心情也会越来越好!”老爷爷点点头。张爷爷的女儿说:“跟他说了好几次了,就是不走,我们也没办法,才给他请了一个看护。”我暗下决心,决定用我的方式尽我所能,送给张爷爷一件礼物!
张爷爷住院三天后,我发现张爷爷不仅没有好好锻炼,而且生物钟颠倒,白天睡觉,晚上精神。于是我见到她的女儿时,向她求证了这件事,家属说:“是!他就是这样,说他什么都听,就是不做,让他锻炼就是这样!”
我发现老爷爷的家属很少来,只是她女儿偶尔会来,老伴在他入院那天时见过,虽然年龄有点大,穿着却很讲究,我的感觉是张爷爷可能是因为不开心,才选择睡觉逃避烦恼。于是我开始劝导病人,每次给张爷爷做操作或者路过张爷爷的房间时,只要看见张爷爷在睡觉,而且已经连续睡了两小时以上,都会叫醒张爷爷:“张爷爷,您别老白天睡觉,这样黑白颠倒对身体不好!"
连续两天后,我发现张爷爷的生物钟倒过来了!我好兴奋,向坐在走廊的窗户旁的张爷爷说:”您好不容易把生物钟倒过来了,就别再颠倒回去了!我原来见过有位孙爷爷总拿着助行器在走廊里走,还有位爷爷拄着拐也在走廊里走,他们都越走越好了,所以您也要加油啊!无论什么时候,您自己都不能放弃自己!"张爷爷又点点头。
过了一个周末,这周一晚上我开始上夜班了,我好担心张爷爷又像以前一样,说一套做一套,没过几天又会回到原来的样子,于是我在晚上查房时特意关注了张爷爷,这天晚上,巡视病房时,十点多了,张爷爷还在听耳机,他果然没继续听我的话,我走到张爷爷床前,开始批评张爷爷,:“您怎么又没听话啊!”张爷爷拿着手上耳机的一根线,放到我的耳旁,我听着张爷爷耳机里的音乐,很好听,但也感觉到了张爷爷的无奈心情,他大概是因为心情不好才这样的吧!继续劝导张爷爷,:”快睡觉吧!别听了!“十二点我再次巡视病房时,张爷爷睡了。
第二天,我早上下班前,又看到了那位用助行器锻炼的孙爷爷在走廊里锻炼,我很兴奋,马上叫上张爷爷,说:“走,带您去看看那位孙爷爷。”张爷爷自己操纵着他那个轮椅,进到孙爷爷门口,我叫了躺在病床上的孙爷爷,跟他说:“孙爷爷,我叫了一位爷爷向您学习,您每天锻炼,我让他向您学习。要不您走几步让张爷爷看看?”孙爷爷摇摇头。
张爷爷在孙爷爷病房门口向前操纵着轮椅,问孙爷爷:“您多大了?”孙爷爷说:“我82。”
张爷爷继续问:“您什么病啊?”孙爷爷回答:“我脑梗塞。”
张爷爷说:“我是脑萎缩,病不一样!”孙爷爷说:“我还有胃癌,食管癌,那也得走啊!不走更不行了!”张爷爷点点头,我看两位老爷爷聊了起来,就说:“您二位先聊吧!我去接着忙了。”
过了一会,我在吃饭时,张爷爷主动操纵着他的轮椅看着我,主动和我聊了起来:“你几点下班啊?”我说:”我八点半下班,您吃饭了吗?回家还得继续走啊!向孙爷爷学习!“张爷爷点点头。
又过了几天,我再上夜班时,张爷爷已经出院了。我不知道他是否听了我的劝导,但可以确定的是,张爷爷感受到了我的良苦用心。这就是我给张爷爷的礼物,他也给我回馈了一个礼物——他的微笑!
因为他这个平时不善言谈的人会主动跟我聊天,给我听音乐,我也感受到了他对我给他温暖护理的回馈,他的关心,他的感动。其实对我而言,这已经足够了!
希望再次见到他时,他可以站着和我说话。很多时候就是如此,我愿意在我力所能及的时候给我的病人一些劝导和鼓励,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因为我付出的同时,能够看到他们的微笑就已经足够!
相信有很多医护同仁们都是这样,所有的付出,只为病患真心的感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愿我们的医患氛围会越来越好,在我们的从医道路上会有越来越多的理解和包容,因为你们的微笑就是我们最好的礼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