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普通人”是指处于工薪阶层、农民阶层,家里没权没势没地位,不是官二代、富二代,凡事只能靠自己的学生。
高考会给这样的学生带来什么?其实,只是把他们进行分流而已。但是,对于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来说,他们希望高考可以改命,可以让他们从此变成凤凰。这也是能靠自己改命唯一的途径。高考对他们而言是一颗救命稻草。但是,真正能改命的只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高考就是优胜劣汰而已。1078万的考生不能全都上985、211。大约只有百分之五的学生有权进入。就这点名额便给予了所有学生以希望。
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除了希望通过高考来改变命运,还能通过什么呢?没有了。普通人要想爬到上层,要想去“拱白菜”,只能是拼命学习。这样才有一个好的未来。这是大多数普通家庭的想法。所以,张锡峰“土猪拱白菜”的演讲背后隐藏的是普通学生的苦读和奋斗。不过,有多少学生能有像他这样的觉醒呢?他们依然享受着“快乐教育”。
有人说,你可以不参加这种选拔性的考试、不接受教育,自主创业也能有所成就。这对于一个十七八岁的学生可行吗?不受教育,就得打工,成为企业家也是十几年之后的事情。
高考真的可以改命吗?
对于像华坪女高、衡水中学的学生而言,也许是可以的。这些改命的学生就是“凤凰”了。“改命”也就是把你带向更好的发展平台,实现阶层的跨越。
还有些学生连改命的机会都没有,他们根本没有资格参加高考,要么辍学,要么初中上了职业学校。他们就是最最普通的学生。他们没有遇到张桂梅那样的校长,不能上衡水中学那样的学校。像衡水中学这样顶尖的学校大概一个城市就一所吧。在我所在的城市里,这样的学校每年只收1000名学生。而且,它的录取标准是偏向城市学生的。所有在城里念初中的学生,第一志愿都可以报这所学校。但是,乡镇中学的学生只能通过学校推荐,才有资格报考这所高中。如果考试分数不够,也要被淘汰。我身边有很多农村的兄弟姐妹。他们只有一个通过高考改命了,但也是参加了两次高考才实现的。其他的都没有参加过高考,他们要么是初中毕业,要么是技校毕业,都在自主创业。照现在的情况来看,成为企业家的梦想也遥遥无期。还有一个在镇中学上学的表弟,经常被家里人催着学习。他父母说他不是学习的料。我每次去他家里,都会听到他母亲这样的责备。我想,他现在这个状况,也不都是他自己造成的。换作是我,可能也是这个样子。像他这样的学生大部分都成为了中考、高考的牺牲品。那些极少数从农村走出去的学生也成为一直“激励”后辈努力学习的榜样。父母们一直拿“别人家的孩子”说事儿,把错都怪在孩子身上。
如果说,现在的时代变了,农村的学生也可以接受好的教育了。那你是相较于以前的农村教育而言吧。农村的教育水平依然追不上城市。一位老师曾经告诉我:农村里有条件的家庭都把学生转到城里的民办学校了,在镇中学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在混日子的。看!农村的教育多么可悲!即使是有潜力的学生也会被带垮的。这些留在农村上学的学生就像是自动放弃竞争名额一样,而且是在初中就放弃了。因为高中都是按照中考分数来招收学生的。所以,家里有条件、父母还算重视教育的学生在小升初的时候就进入民办学校了。他们还是有机会和城里学生竞争一下的。有个从没有叫过我“姑姑”的表侄子通过各种人际关系转到了城里一般般的小学。一家人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住。他母亲告诉我,隔壁村的小学都没几个人了,都转到城里了。看似享受到了和城里学生一样的教育资源,其实早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剩下的学生怎么办?享受所谓的“快乐教育”?!他们的未来会是怎样的?眼前一片灰暗……
黄灯在《我的二本学生》里说:“在大众化教育时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获得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但不可否认,只有少数幸运者能进入几十所光彩夺目的重点大学,更多的则只能走进数量庞大的普通二本院校。以我任教的广东F学院为例,尽管学校处于经济发达的广东地区,但从生源而言,接近一半来自广东的粤北、粤西和其他经济落后区域。我的学生,大多出身平凡,要么来自不知名的乡村,要么从毫不起眼的城镇走出,身后有一个打工的母亲,或一个下岗的父亲,和一排排尚未成人的兄弟姐妹。务农、养殖、屠宰、流连于建筑工地,或在大街小巷做点小生意,是他们父母常见的谋生方式,和当下学霸“一线城市、高知父母、国际视野”的高配家庭形成了鲜明对比。尽管在高校的金字塔中,他们身处的大学毫不起眼,但对于有机会进入大学的年轻人而言,他们可能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是寂寥村庄的最亮光芒和希望。来到繁华的都市后,他们对改变命运的高考充满了感激,并对未来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他们来到大学的路径,完全依赖当下高考制度提供的通道。在应试教育的机制里,他们一律经过了紧张的课堂教学、题海战术、千百次考试的淬炼,从高考中艰难突围,就这样一步步来到大学的校园,来到我的课堂,并在不知不觉中养成温良、沉默的性子。”(我想,他们能从乡镇走出来,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上二本学校,也是幸运的了。)
说回我自己吧,我曾也希望通过高考变成一只凤凰,可是,失败了。那天下午,我看了一眼分数后就关掉了网页,呆坐在电脑前,卧室里的手机响个不停。母亲回家后又查了一遍,以为我看错了。我没哭没闹,切断了和所有同学的联系。
我也没有再回到那个禁锢我自由的“监狱”。别人羡慕能在这里读书。可是,我不喜欢这里。它一直让我活在压抑当中。学什么、怎么学,自己说了不算。所有的时间都被老师安排得满满当当。我依旧记得,我在高二开学的第一天晚自习看《围城》,结果被班主任认为是在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他说的很隐晦,没有指名道姓,想来是给我留面子了。从那以后,我的书立里面再也没有出现过与“学习”无关的书。高考结束后,我才把《围城》看完。
高考,对我意味着什么?把我从半山腰推向万丈深渊的推手。是我对它充满了太多期许。现在,即使我认清了现实,还是挣脱不掉,还是要一步步往上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