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旅行旅行·在路上路上书
日本旅行笔记(二)樱之国度

日本旅行笔记(二)樱之国度

作者: 犇流 | 来源:发表于2018-04-13 10:10 被阅读182次

    2018年4月3日(周二)

    客居的京都公寓晚上异常地安静。一夜无梦,醒来时精气神都很充足。

    我们一家都是早起的鸟儿,想趁着游人尚未出动,去京都著名的哲学之路去感受一下。按照谷歌地图的指引,一家人穿过小巷向哲学之路方向漫步而去。恐怕全世界也只有这条以“哲学”之名来命名的路了吧,反正在哲学家的故国德国是没有的,连康德的家乡柯尼斯堡(现在居然是俄罗斯的飞地)也没有。浮想联翩间,我们穿过一条条京都安静的小巷子,沿街的屋子没有特别豪华的,但都毫无例外地被各种花卉所装扮,哪怕只是简简单单的几束花儿。

    路边间有小溪,水流淙淙,路过一座石小桥,三三两两几拨小学生模样的孩子背着书包在走路,应该是准备去上学了,孩子们一律穿着短裤,没有家长护送,这在中国是不可思议的。到了路口,一块路牌写着向右是南禅寺,直行是哲学之路。走上一段上坡路,前面已经是樱花的世界了,这就是所谓的哲学之路的一端了。

    原想贪心独享一份宁静,谁料此时的哲学之路上已经有不少游人了,有人在赏樱,有人在摄影,有人在画画,有人在戏猫,还有人沿着小路在跑步。这是一条溪边的小路,路两边栽满樱花,是名副其实的花径,也是杜甫诗:“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的意境。

    亏日本人想起营造如此浪漫的步行道。小溪岸边种满了樱花树,是所谓的“关雪樱”的品种。放眼望去,蜿蜒的小径,宛如一条通向天堂的粉红之路。四月的京都温差很大,此时气温只有4-5度,凉风吹过,总有片片落樱飘下,落在地上,落在旁边的小溪里。虽谈不上“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悲楚,却也不免让人动容。

    哲学之路约长一公里半许,北边连着银阁寺,南边比邻南禅寺。我们沿着哲学之路向北行,水渠蜿蜒,花草绕溪。路两侧散落着几家商铺,此时都还没有开门。如果没有盛放的樱花,这就是一条普普通通的小路了,那位因在此散步思考哲学问题的教授恐怕也不会料到,自己居然成就了这样一个京都的名胜,有趣的是,今天来这里散步的游客,几乎没有一个是来思考哲学问题的,充其量在赏花之余赞美一下人生罢了。

    哲学之路 写生 樱花满树 小桥流水人家 花自飘零水自流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我又到哪里去?

    都说日本人爱猫,一路走来,时时能看见悠然自得踱步而行的喵星人,它们显然不懂哲学,对这么多人来到它们的地盘一定不解。人不同于猫,是思考的动物,但古往今来,能够洞明哲学的又有几人?踏着石板沿河而行,看清泉石上流,闻潺潺水声,回忆唐诗宋词的千古佳句,发思古之幽情。

    日本人赏樱,称之为花见,花见小路得名于此。对于赏樱,据说他们爱花之凋零甚于花之盛放,风吹樱落,他们诗意地呼为“樱吹雪”。日本小说里常描写他们捧起花瓣,潸然泪下,体会悲喜交加的情感,大概跟孔子喟叹“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差不多吧。一首日本民歌《樱花》很 能表达他们的感受:

    生命中最美丽的海,

    一簇簇的歌声,一朵朵的期待。

    花开时来,花落时也要来。

    因为,

    有许多故事,

    开始动人,结局更可爱。

    我虽没有这份天地感应和情感,此情此景在前,总是心有戚戚焉。正如《门外汉的京都》的作者舒国治所说的,在京都,除了感受其文化的内涵,看名胜古迹外,最好还能去感受那份“飘逸的赏玩与清寂的品味”,哲学之路正是赏玩大自然的理想之地。

    日本的樱花品种之多让游人云里雾里。除了常见的粉红色的染井吉野和山樱,还有大岛樱、江户彼岸樱和红色的垂樱等。日本人爱樱花要用痴来形容,但造化弄人,樱花虽美却花期甚短,从开花到满开是7天,从满开到凋谢也是7天,加起来就是两周的时间。从极盛到凋零,短暂却热烈,很容易让人敬畏自然、珍惜生命之美,但如何与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联系起来,谈出一大套日本人国民性和美学倾向的逻辑关系我并不认同。

    日本人显然是很感性的,心细如发,感情敏感,讨论日本的国民性,我认为日本人自己最有发言权。川端康成说过,以“雪、月、花”来表达四季时令变化的美,在日本传统里,包含着山川草木,宇宙万物,以及人的感情之美。” 樱花成为日本的国花,提现了日本人独特的审美。

    走完哲学之路,我们匆匆走向另外一处赏樱地:蹴上倾斜铁路。才走近,远远地已经听到鼎沸的人声了,跨上那条著名的铁轨,简直像一幅热闹的漫画,铁道两旁开满了樱花,高大的樱花树垂下的累累的樱花枝,整个是粉色的海洋,这情景,哪个文艺青年受得了。可惜的是,花儿再好,人多了就乱。叽叽喳喳的声音,装扮得花枝招展的女人们到处在摆Pose,直把蹲下爬上当摄影师男士们累得够呛。拍婚纱摄影和和服秀的专业摄影师也不在少数,整条铁道快赶上闹元宵的热闹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涌来,我们唯有撤到一边,去寻觅我们眼中的美。

    樱花隧道 浪漫婚纱照 梦归何处

    蹴上铁道是当年京都琵琶湖引水工程留下的遗迹,本来为载运船只而建造,用以连接高低有落差的琵琶湖疏水道,其实早已废弃。也不知道哪个好事者把在樱花时节拍的照片公布了,一段旧铁道被赋予了浪漫的内涵,瞬间红遍海内外。想象着敞篷小火车穿过樱花隧道缓缓驶来的情景,漫天飞舞的樱花花瓣如雨落下,一定是一幅极美的画面。想象归想象,去岚山不就能真实地体会一把了吗?说走就走!

    岚山素有“京都第一胜景”的美誉,地处京都西郊,但京都真的不大,向西11公里而已,坐公交车也就是半小时出头。赶到嵯峨野火车站买好观光小火车的来回票,我们就要去体会穿行桃花源般美丽的风景区了。嵯峨野游览小火车沿着保津川的溪谷行驶,由嵯峨站起,经岚山站至龟冈站后原车返回,来回需时约1小时。一路上青山绿水,一会儿进入隧道,一会儿豁然开朗,游客们透过车窗欣赏美丽的山川风光,惊得游客们连连赞叹,尤其是穿过樱花林时,所有的游客都打开相机,留下美好的影像。

    下面的保津川上,一艘艘小船也正在漂流而行。火车上的客人羡慕着船上的自在,船上的游客们也对火车上朋友们挥手致意。回程时,我们换上了敞篷的五号车厢,少了玻璃窗的隔离,我们不再"隔靴抓痒”,而是跟大自然的直接融合。火车还周到地在风景绝佳处减速行驶,甚至暂停,方便游客观赏或照相。

    从岚山站下车,一路上有好几个著名的寺院和神社,世界文化遗产天龙寺我们当然不会错过。天龙寺号称京都五山中排名第一,乃室町幕府第一代将军足利尊氏于1339年而建。尽管苏州园林和日本园林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日本园林往往更为含蓄,意境更深。天龙寺内古木森森,尤其是它的枯山水庭院特别有名,为临济宗高僧,也是日本著名的造园大师的杰作。庭园里以白砂、绿松配上沙洲型水滩,后方的远山、溪谷,意境尤美,枯山水是日本人的独创。

    寺内的樱花树多达200多株,皆是名品,此时院内的樱花正在开满状态,漂亮得无以复加。据说在秋天,天龙寺枫叶也是一绝,无怪乎天龙寺享有樱花红叶名刹的美誉。“樱花红陌上,柳絮绿池边。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当年周恩来留学日本时写这首诗我们年轻时都学过,写的就是岚山赏樱的感悟,他当年赏的樱可能就是我们眼前所见的樱花树,只是樱花年年开,斯人不相见了。

    日本自江户时代起,禅宗在日本风行。禅宗强调与自然的融合,追求空灵,佐以静坐,实现顿悟。从禅宗衍生出来的一整套日本式审美观,现在仍然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朝的王公贵族,乃至大将军和僧侣,都热衷于建造庭园,有的是炫耀财富,有的是借有禅意的庭园来帮助参禅,天龙寺庭院的建造者说过:“把庭院和修道分开的人不能称为真正的修道者。” 这些枯山水庭院的艺术观,现在又被应用到建筑、绘画、室内装潢等方面,难怪北欧人称“日本的艺术观是北欧设计的文化源泉”,仔细看来,其简洁明快的禅意风格的确一脉相承。

    天龙寺 枯山水 枯山水 垂樱 热烈绽放 无余苑 庭院

    岚山人气最高的观光地点当属嵯峨野竹林了,就在天龙寺的北门外,一条竹林中辟出的小径,两旁都是参天的“野宫竹”。由于这里太过出名,许多人是奔《艺伎回忆录》的电影摄影地和许多传闻故事而来,参天大竹包围的小径上挤满了游客。人多影响观感,但这片竹林之美让人难以割舍,只得跟随游客的人流踯躅而前。想到中国也是竹子大国,大竹海也是极好的自然禀赋,但在意境营造上似乎火候不够,让人看完记不住太多。

    野宫竹竹林 茂林修竹 世外桃源

    文化人大抵都喜欢京都,可以发思古之幽情。从小浸染于唐诗宋词的中国人,看了京都后未免惆怅,中国日新月异,但对应唐诗宋词的古典意象又有多少可寻之迹呢,倒是京都,依然保留了唐宋文化的韵味,传承了相当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像是给我们存留了一个精神家园。

    日本旅行笔记(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日本旅行笔记(二)樱之国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skg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