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媛媛的《我不惧怕成为这样强硬的姑娘》中有回答这一问题,有一个奇效的成功案例。
媛媛认识一位学长W,这个人呢,从长相上来看不爱说话,从说话上来看真是人不可貌相。同是毕业生,他在9月份就已经拿到全球最牛投行之一的offer(录取通知),正在准备去日本的毕业旅行。给他offer的那家公司在一般同学看来是类似神话般的存在,向来只招清华北大及海外名校归国的俊男靓女,且需有背景有资源。我们学校的毕业生进入的概率极小,只听说谁去了,但是大家都没见到过。
媛媛向W取经。
他特别谦虚地笑:没什么好说的啊,我之前在中金都实习两年多了。
媛媛说:那你从大二开始就在中金实习啊?中金怎么要大二的学生呢?之前在中金都实习两年多了。
他说:其实从一进大学开始,我就很想去中金工作。我们院有老师认识中金的人,我上他课的时候特别认真,下课还经常找机会跟他交流,慢慢地关系就还不错。后来我就请他推荐我去中金实习,告诉他可以不要钱的,就当学习学习。对他来说就是一句话的事嘛,他就给我推荐了一下,刚到那里的时候也就是打印、装订、取快递甚至倒水什么的。
由于是在自己热爱的行业里,同事叫他干什么他都觉得特幸福,一个勤快又热情的小伙子是很容易招来好感的,慢慢地跟办公室的各位前辈就好了起来,开始帮着给材料调格式、找错误,跟着前辈去见见客户。暑假实习结束后,他寒假时跟前辈说了一声,就又去帮忙了。就这样到了大四,他对业务越来越熟悉,跟着项目在全国飞来飞去。
在这期间,他还考了CPA,在这个行业里考了CPA就更有竞争优势了。
毕业之际,中金果然给他发了offer,毕竟是一个用了两年的人,顺理成章就留下了。同时他也试着投了一下比中金更牛的国外投行,居然也惊喜地收到了offer。
市面上随便一本成功学的书抽出来,里面都有定目标、做准备这些内容,但当这种案例发生在身边的时候,才能感受到它的奇效。
其实我们大部分人从一进入大学就知道自己将来是要找一份工作的是吗?
我们都为找一份工作做了什么准备呢?我们会提前打印好简历,去搜索一下笔试面试的问题,请教一下师兄师姐找工作的经验,好一点会提前考个证书。他却为此准备了四年。
我们这里每天喊着不知道将来想干什么,他那边上课认真做笔记想表现优异以求接近老师。
我们这里迷茫完了去看小说、打游戏、泡吧、聚会,他那边寒暑假不回家在理想的公司实习。
我们这里到了大三想想算了考研去吧,他大三的时候已经像一个正式员工一样工作了。
我们这里毕业时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儿,他毫无意外地到达理想之地。
你像一条没方向的鱼,随波逐流。他是一支离弦的箭,直奔目标。
他不赢才怪。
一个人能够定了目标之后悄悄干四年,他什么做不成呢?
如果你有为一件事情蛰伏四年的耐心,又有什么不敢想呢?
这大概就是成功的捷径吧,提前用几倍的时间为未来准备。
定目标,悄悄干。
当别人还在沉睡的时候,你就出发吧;当别人还在挣扎的时候,你就到达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4396693/b96fa329890988c5.jpg)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亲爱的朋友们,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