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记录】day4
从上周六到昨天晚上,洋洋似乎又从一个处处捣乱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好孩子。连续几天,家里没有听见“不行”、“不可以”的话了。而他,大多数的活动也又恢复到了以前的轨迹。
晚饭后到睡前的活动,看书、画画、打鼓、下围棋、学英语、玩、聊天等等,一切是那么和谐。当然,很明显,情绪也好了很多。
或许,真的是需要陪伴的。毕竟,这么小的孩子,没有有效陪伴,他真的只好瞎弄了。
上周,觉察到孩子与之前的不一样,以及情绪上的不快乐,我很难过,但更多的是反思。到底是什么让孩子有这么大的变化。——最大的原因是,家里增添了二宝,他的整个生活轨迹有了变化,爸爸妈妈的有效陪伴太少了。
意识到问题之后,我马上与洋洋的外公外婆商量,我们决定适当进行分工,睡前时间基本上由外婆照顾二宝,而我主要陪伴洋洋。其实,我一直主张这样,但毕竟一来刚开始身体状况不行,二来二宝还太小,所以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现在,慢慢地抽出一点时间陪他,也变得可行了,所以适当而及时的调整便随之而来。
结果还是可喜的。晚饭后的活动,让洋洋又觉得自己的需求得到了满足,玩的也尽兴。不再捣乱,外公外婆又觉得他是个乖孩子了,家里的氛围都好了不少。
陪伴,是由陪和伴两个字组成,只有陪没有伴,缺失了陪伴真正的意义。而这一步,必须由父母来完成。祖辈对孩子的照顾,我们应当感恩,但不能因此而省略掉自己的责任,只要条件允许,我们还是应该想办法来陪伴孩子。
想到自己小时候,也很喜欢外公外婆,很喜欢去外公外婆家,但再怎么喜欢也代替不了爸爸妈妈。只要爸爸妈妈一出现,就粘着爸爸妈妈玩。这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一种情愫,但周围有小朋友的家里,基本上都是这种情况。
所以,不管怎样,陪伴孩子,用心去和他玩,是一种责任。
这是一种以爱的名义而来的责任,传递快乐,传递爱。
爱你,洋洋。
2018.3.21
微克vicky
热门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