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代背景
摘录原文:
烈王七年,公元前369年,王崩,弟扁立,是为显王。
显王七年,公元前362年秦献公薨,子孝公立。
公元前369年周烈王死了,他的弟弟姬扁继王位,就是周显王。又过七年,秦献公死了,他的儿子秦孝公继位。
这里的“王”“公”“崩”“薨”,这几个字不是随便用的,要严格按照礼制使用,绝不能有一丁点的差错,这也是司马光在苦苦死守的道德底线。《资治通鉴》开篇臣光曰中讲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王”“公”“崩”“薨”这都“名”,名要配相应的身份,这叫“名分”。根据级别高低,天子叫“王”,诸侯叫“公”,再低一级叫“子”,比如,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如果乱用,就逾越了“礼”,就是非礼。这就是孔子强调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现代人说的“非礼”已经完全变了意思。
再说“死”的叫法,也不能乱用。不同身份的人,就连死都有名分上的差别:天子之死叫“崩”,诸侯叫“薨”,大夫叫“卒”,士叫“不禄”,平民百姓叫“死”。所以周烈王的死叫“崩”,意思是大山崩塌,这是天大的事。秦献公的死叫“薨”,意思是大山崩塌时发出的声音。只能用声音形容,而不能用大山崩塌的场景来形容。”卒”的意思是人生庄严的谢幕。“不禄”的意思是从此不再有“奉禄”。“死”是冰澌融化的声音“澌”的谐音,轻微的不值一提。
秦孝公继位后第二年,公元前361年,发表了一个重要讲话。先是赞扬了秦国在穆公时代的高光时刻,后又回顾了一下国土被夺的屈辱历史,最后表达了要立志图强的决心。
原文“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于是卫公孙鞅闻是令下,乃西入秦。
意思说,我准备招贤讷才,谁要能让我的秦国强大,我就让他当官,给他封地。商鞅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吸引到秦国的。
2商鞅其人
《资治通鉴》介绍商鞅的出身,原文:“公孙鞅者,卫之庶出也。”商鞅不姓商,因为他是卫国贵族,所以应该姓姬,是根正苗红的贵族子弟。但他是卫国贵族的庶出,所以地位也不会太高。而且卫国既小又弱,即便是血统高贵,能力超强的牛人,也不太可能在卫国有什么发展空间。卫国这边,先前已经走过一个吴起,现在又走了一个公孙鞅。公孙鞅后来辗转到秦国后立了大功,被秦孝公封到商地,所以才叫他商鞅。如果在读历史时看到,商鞅、商君、卫鞅、公孙鞅,要知道这其实都是一个人。
3有眼无珠
商鞅好“刑名之学”,开始在魏相公叔痤手下工作,深得公叔痤欣赏。有一次公叔痤生病,魏惠王去探视,其间问:“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意思就是您要是死了,相位该交给谁呢?
公叔痤说,我府中有个庶子,一个来自卫国叫鞅的人,虽然年轻,但是个奇才,可以让他接替我。魏惠王默不作声。公叔知道魏惠王不太信任商鞅,接着说,如果主君不想重用他,直接把他杀了,一定不能让他离开魏国。魏惠王随口答应了,而后就离开了。
公叔痤赶紧把商鞅叫过来说,我必须先君而后臣,首先要为主君着想,而后才能为朋友考虑。今天向主君推荐你接替我的相位,但是主君没有同意,而后我又建议把你杀了,主君同意了。现在我来告诉你,你赶紧跑。商鞅说:“主君既然没有采纳你的建议重用我,又怎么会听从你后面的建议杀掉我呢?”我不走。
魏惠王离开相府后对身边的人说:“这个公叔啊,先是劝寡人让卫鞅当宰相,后又劝我杀了他,真是病糊涂了。”
卫鞅后就到了秦国,通过宠臣景监向秦孝公推荐,说有富国强兵之术。秦孝公非常高兴,与商鞅畅谈国事。
无量曰:公叔痤公私分明,原则性极强,但难免让我们现代人感觉这个滑头耍得有点大,如果一个人完全没有了立场,那么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太爱惜他自己,这是一个揣着自私装无私的小人。
4商鞅变法
显王十年,公元前359年,商鞅开始变法。秦人都不愿意,商鞅给孝公说了一句名言“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固,不法其故。”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不能和老百姓讨论创业,他们只知道分享成功果实。想要建功立业就不能和普通人商量,不要把思想局限在旧的认知框架下。只要您拿定了主意,咱就甩开膀子干。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在将王权向着独裁的方向推动。孝公说:“说得好,干。”于是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商鞅变法。
5析木立信
按照《资治通鉴》的记载,新法可以归结为4点:第一,建立什伍制,连保连坐;第二,奖励军功,严禁私斗;第三,奖励农桑,严禁工商末业;第四,设置新的爵位系统。如果法令一旦公布,百姓不相信怎么办?于是在国都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说如果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奖励10金。没人信,也没人去搬。后又把奖金增加到50金,有一个人搬了,果然得到了50金的奖赏。于是,公布变法法令。
6太子犯法
实行变法法令一年后,很多人都说新法不好执行。这时正好太子违法了,商鞅说:“新法得不到执行,是因为上层带头违法。”但是也不能因为太子犯法就把太子杀了吧,那就严惩太子的老师,对两个老师分别治罪。
7歌颂者贬
于是法令得到很好执行。新法施行十年,秦国一片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的太平景象,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再行私斗,乡野城镇都得到了治理。这时,那些当初反对变法的人中,有些又来说新法好,公孙鞅说:“这些人都是乱法的刁民!”把他们全部发配边疆。此后老百姓再也不敢议论法令的是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