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30日 星期六 阴
今天早上来恩施老城一游,先在南门烧饼铺买了一个热乎乎的土家烧饼吃,接着在武圣宫门口感受锣鼓喧天的热闹,然后在古色古香的戏台旁品茶,欣赏民族歌舞、听民乐演奏、南曲、堂戏、柳子戏表演,感受假日惬意。在城乡街的民族民间工艺传承基地,体验西兰卡普、竹编技艺、吊脚楼营造技艺等传统手工艺项目。来到城隍庙、文昌祠,一切还是和从前一模一样,勾起了我对孩童时期经历的无限回忆。我停下来细细欣赏文昌祠里清代的碑文上的书法。
这些我走过的这些地方都是我小时候常常去过,而饶应祺故居我却从来没有进去过,今天就好好去游览一番。饶应祺是恩施历史上第一位封疆大吏,为官一生,清正廉洁,堪称楷模。饶应祺故居,就位于恩施县城关三义宫巷。这个巷子我很熟悉,小时候就常常在这巷子里玩耍,我曾在这巷子出口正对面的东门医院工作过,女儿曾经读过的幼儿园也在这巷子附近,我常常在这巷子里穿梭,却不知道这里有清代恩施名绅饶氏的老屋,不知道这老屋就是清末曾任新疆巡抚的饶应祺的出生地及故居。
饶应祺在甘肃、新疆任职中,赈济灾民,兴修水利,奖励农垦,振兴教育,广兴实业,肃整吏治,充实边防等卓有建树。特别是在新疆主政期间,面对复杂的内政外交局面,对内救济难民,加强国防,维护民族团结;对外抗击侵略,保卫领土,维护国家主权。
饶应祺在新疆任上,与俄、英(当时占领印度)两国在中俄、中印边界问题上据理力争,收复两国侵占的中国领土并最终划定与俄、印两国的边界。 其当时绘制的新疆勘奥图,成为中国与俄、印两国领土边界认定的铁证之一,为新中国成立后西北边界勘定留下了依据,受到周恩来总理称赞。《清史稿》为其列传,称其"实心实政,其劳亦不可没",足见其历史功绩。
饶应琪回乡祭祖时在恩施三义宫巷修建西式住宅,整栋建筑采用中西结合的手法,木结构庭院式建筑,楼梯扶手、门窗采用欧式建筑工艺,屋架、屋瓦面为中式结构。两层楼共有十多间房屋。在当时恩施老城只有他家的房屋是洋房,既新潮又规模较大,故称为“饶家大屋”。
1902年饶应琪调任安徽巡抚,行抵哈密时病逝,家人扶柩返回故里,葬于小渡船北岸,称为“饶抚台墓”。据说墓碑高大, 条石砌坟,有围墙围住,里面建有甬道、祭台、翁仲、石马等,后来“破四旧”时被毁,棺木被拖到红江桥河边打开,饶举人面目如初,一身官服,衣着简朴,无豪华殉葬品。
抗战时期,武汉沦陷后,原湖北省临时政府迁到恩施,征用饶氏老屋为恩施“民享社”招待所。饶家大屋被征用后,前面的一栋房屋被拆掉,修建了一栋两层建筑作为湖北省民享社招待所,后面的建筑基本保留原样,为第六战区和湖北省政府的官员服务,也对学生和平民提供食宿。抗战期间,这里曾软禁过叶挺将军及其一家,当时国民政府湖北省主席、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城数次到这里看望叶挺,周恩来同志也因叶挺被软禁,曾到民享社招待所与陈诚会面交谈。
现保存下来的只剩下临巷的门墙及这部分中西结合建筑,这个我曾经无数次经过的地方因为没有开放过,所以我也一直未曾进来过,如今终于可以进来看看当年的饶家大屋,这已不算大屋,也已不算新潮,但原有的欧式窗棂仍透出当年的气派,体现出当时的建筑特点,显示出浓郁的异国情调。
走在这个曾经软禁叶挺将军的招待所里,想起当时的湖北省政府主席陈诚不断派人来游说、劝降叶挺,这些都没有使叶挺有丝毫"归顺”之意。陈诚再也坐不住了,决定亲自出马。陈诚来到招待所劝降叶挺:“只要你写个声明, 声明皖南事变是共产党挑起的,就可委任你为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甚至司令长官也行”。
叶挺愤怒地斥责: "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你要我背叛共产党、新四军是办不到的。新四军在前方抗日,为什么国民党要不惜一切手段消灭他们?违背良心的事,我是断然不做的。你趁早把你的这一套花招收起来吧!”
这铮铮铁骨将军的铿锵有力之声似乎还留存在这有些破旧的房屋里。这声音激励着一代一代的恩施青少年沿着叶挺将军走的道路前行。他曾在牢房中写下《囚歌》以明志:“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躯体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这位将军的内心里有着为伟大理想而献身的火热激情,是任何力量无法摧垮的。这是因为他有着强烈的正义感,使他对于敌人的软禁、打压永不屈服,而同时又有通透的人生观,使他自己超越在一切苦难之上。1946年叶挺在由重庆飞往延安的途中,因飞机失事不幸罹难,噩耗传来,举国悲痛。毛泽东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悼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可惜这样一位将军英年早逝了,他曾在我们恩施被软禁过两年,恩施人民忘不了他,一直传颂着他的英雄事迹。
参观完饶应琪故居,我心潮澎湃。在恩施老城的这片热土上有着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出现过。我们做为土生土长的恩施人也不要妄自菲薄,我们完全可以奋发努力,成就自己美好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