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1232期【教学设计】

第1232期【教学设计】

作者: 三人行语文工作室 | 来源:发表于2022-08-17 21:49 被阅读0次

    《儒林外史》导读课教学实录

                                    文/韩月娥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的基本知识、时代背景、内容简介、主题思想等。

          2.初步学习讽刺作品的阅读方法,理解作品的批判、讽刺意义。

          3.了解全书结构,做好阅读规划。

    【学习重点】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

    【学习难点】

          学会欣赏、品味作品的艺术特色,理解作品的批判、讽刺意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猜人物,说情节

            师:PPT出示:“……他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双手一拍,笑了一声,说:“噫!好了!我中了!”说完,往后一倒,牙关紧咬,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忙给他灌了几口开水。他爬起来,又拍着双手放声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没多远,一脚踩进了水塘里,挣扎起来,头发都散掉了,两手黄泥,一身湿漉漉的全是水。大伙都拉不住他,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市上去了。”

            同学们,请大家抢答文中所写此人是谁?并概括此情节。

    生1:范进,范进中举发疯,出自《范进中举》一文。

    师:那此文出自哪本书呢?

    生2:《儒林外史》

    师:对,本文选自《儒林外史》,这也是九年级下册推荐给大家的课外阅读名著,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儒林外史》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上一节《儒林外史》名著导读课。

    二、走进作品:明确读书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读一本书之前一般会从哪几个方面先去了解这本书?

    生: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了解题目的含义,了解故事梗概

    生:了解此书的主人公会是谁,故事的主要内容及大结局

    生:会看前言、目录及后记,了解人物关系图,会做一个大致的阅读规划。

    师:好,看来大家对整本书的阅读还是挺有思路的,那今天咱们就按照大家的阅读预期展开学习。

    (一)了解作者

    师:同学们,你对吴敬梓的生平了解多少?请展示你们搜集到的作者信息。可从作者姓名、身份、生平、作品等方面来介绍。

    生1: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汉族,安徽省全椒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文木山房诗说》、小说《儒林外史》。

    生2:

    18岁考取秀才。

    23岁时父卒,家产被亲族侵夺,所承者又很快荡尽,被同族视为“败类”。

    33岁被迫迁家南京,贫困,仍出资修先贤祠。

    36岁因对科举生厌,拒绝博学鸿词科考试。

    54岁客死扬州,朋友买棺收殓,归葬南京。

    (二)写作背景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儒林外史》的成书背景吗?

    生展示,师补充(PPT出示)

    (1)吴敬梓出身望族。吴敬梓康熙六十一年考取秀才。由于不善于治理生计,他过着挥霍浪子生活。雍正七年,他应科举时,被斥责为“文章大好人大怪”,遭到侮辱。后愤懑离开故土,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乾隆元年,吴敬梓参加博学鸿词科预试,安徽巡抚赵国麟正式荐举他入京廷试,但他“坚以疾笃辞”,从此不再参加科举考试。至晚年,常处于饥寒交迫。这样的个人经历,令他本人对考八股、开科举等利弊感受尤深。

    (2)在时代背景上,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采用大兴文字狱,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以牢笼士人,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三)书名含义

    1. 何为“儒林”?《儒林外史》这本书小说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请用几句话概括。生自学教材,勾画信息。

    2.成果展示:

    生1:“儒林”指封建社会里“读书人”或“士人”这一群体。历代正史皆相沿设有“儒林传”,记述各朝有学问、有品德的大儒。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却与此不同,刻画的是一些为正史官书所不载的众生相。

    生2:全书五十六回。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通过描绘这幅儒林“群丑图”,展现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表明作者否定功名富贵的基本立场,并通过书中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奇人,寄托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四)阅读规划

        师:本节课老师将为大家提供一些阅读本书的小支架,首先大家结合目录,来了解一下本书中写到的人物。

    1.人物画廊:

      (1)正面的真名士形象:王冕((第1回)、杜少卿(第31——37回、41、43、44、46回)、庄绍光(第34——37、41、46回)、虞博士(第36、37、46回)、迟衡山(第33、34、37回)。

      (2)热衷于科举的读书人形象:周进(第13——15、33、34、37回)、范进(第13——15、33、34、37回)、马纯上(第13——15、33、34、37回)、鲁编修(第4、6、18回);

      (3)乡绅形象:严贡生(第4、6、18回)、严监生(第5回)、张乡绅(第3、4回)。

      (4)灵魂卑劣的读书人形象:匡超人(第15——20回)、牛浦(第21——23回)、王惠(第2、8回)。

      (5)市井四大奇人(第55回):季遐年(写字)、王太(围棋)、盖宽(画画)、荆元(弹琴)。

      (6)女性形象:鲁小姐(第10、11回)、沈琼枝(第40、41回)、王三小姐(第48回)

    2.阅读规划:

    三、读第一回,了解作者写作意图。

    师:下面我们就走进第一回,认识第一回目中的人物——王冕,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吧!

    师:同学们,请大家阅读第一回,圈点勾画文中写了王冕的哪几件事?从中可以看出王冕是个怎样的人?

    生阅读勾画、批注交流

    师:好,下面请大家来展示一下你们的阅读感受。

    生1:本节写了王冕放牛赚钱养母,湖边画荷,拒赴官约

    生2:写了王冕躲避入仕,最后隐居会稽山。

    生3:我从中能感受到王冕的懂事孝顺、勤奋好学

    生4:王冕不求官爵,不喜应酬,自由不羁,不蔽世俗眼光。

    生5:我觉得王冕就像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安贫乐道、蔑视权贵、淡泊名利。

    师:那大家是否注意体会文中王冕说的这样一句话:王冕指与秦老看,道:“这个法却定的不好!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生1:我觉得这个“法”,指的是用“四书”“五经”八股文来选拔人才;

    生2:我觉得“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意思是:不关注文人的学问、品行和对待出仕隐退的态度。

    生3:“这个法却定的不好”中的“不好”,我可以看出作者不赞同这样一种选拔人才的方法,也与作者的人生经历有关。

    师:看来同学们思考的很深入,那作者在第一回写王冕的形象,有何用意呢?

    生1:王冕爱读书却不爱功名,是告诉我们读书人如果一旦太热衷名利,忘了使命,丢了灵魂,就违背了读书的本意。我觉得作者吴敬梓想王冕来抨击给文人带来厄运的封建科举制度。

    生2:在当时浑浊的儒林中,王冕就像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与范进等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含蓄地寄托了作者写这本书的初衷:对知识分子追名逐利、腐化堕落的讽刺和批判。

    师:下面我来小结一下,正如同学们所说,本回目作为本书楔子引出正文,借名流隐括全文,是想通过楔子铺叙作品创作大意,塑造名流王冕以隐喻全书主旨。借王冕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将本书创作意旨表露无遗。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吴敬梓的文学常识,初步了解了《儒林外史》的成书背景,了解了本书人物安排呈回环式结构的特点,分析了王冕的人物形象特点以及创作主旨,请大家接下来的时间按照我们的阅读规划有序展开阅读,并完成相关思维导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1232期【教学设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sss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