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儿子就快3岁了,这个阶段正是一个男孩人生中最粘人,最天真,最烂漫的时候。当他讲道理、懂事的时候会让我心里暖到发烫,感激上天赐给我这样一个可爱的天使宝宝;可是当他淘气胡闹的时候也可以气的我倒抽凉气,必须在心里反复念叨“孩子是我亲生的”才能忍住不对他动手。每次儿子任性闹脾气,或者出其不意做了一些不好的举止和事情的时候,我常常有种莫名地挫败感:因为在孩子的教和养的问题上,我基本做到了职场妈妈可以做的一切。除了白天上班和一周两到三次的健身(健身从深层次讲其实也是为了增强体质可以更好地照顾家庭),我所有的时间都给了他,因为我对自己每天早出晚归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太少而心生亏欠;我也为父母整天操劳照顾我的孩子心怀感恩和不忍;我常常对老公和自己说:孩子终究是我们自己的责任,老一辈只能负责他们吃饱穿暖,而精神上的饱足只能靠我们自己。正是基于这样的心态和认知,我积极学习育儿知识,不断修正自己的育儿理念,在陪伴孩子的点滴中尽量做到爱和规矩的统一。可是为什么儿子有时候还是会不讲道理胡搅蛮缠?还是会不听劝说我行我素?还是会为了得到玩具而动手打人?难道真的是可怕的两岁现象延续到了三岁?!我的教育,我的耐心,我的努力出了问题?!无力感和困惑不解时不时袭来扰动我这颗为人母的玻璃心。
直到有天傍晚,在小区操场遇到一个和我儿子同龄的小朋友(只比我儿子小了一个多月),在和他接触的短短十几分钟,我所有的挫败感,无力感都一扫而光,更多的是反省和思考(或许更应该这样做的是这个小男孩的父母)。
事情是这样的:我和儿子(小名叫小宝)正在小区的羽毛球场一起打羽毛球,其实就是你发个球,我捡个球,你再发个球的“无聊”游戏。突然,有个小男孩突然从羽毛球场门口蹿了进来,径直跑到小宝面前直接抢了球拍就跑到一旁去了,小宝急的大叫:这是我的玩具!我这才打量了一下这个小男孩,圆圆的小脸虽然有些脏但是挺憨厚可爱,穿的背带裤显然已经污渍满满,“跟你说了你多少次了,不准抢人家的东西!”身后突然传来气急败坏的呵斥声,声音的主人是一位身型瘦小,满脸沧桑的老婆婆,虽然在离家很近的小区里操场里,却背着一个超大的书包,她不好意思地朝我笑笑,又继续对着小男孩吼起来,“叫你还给别人见到没有?家里又不是没有!”可是胖胖的小男孩丝毫没有理会她的意思,仍然自顾自地玩耍,我向老婆婆说了一声“没事,让他玩一会儿吧”。然后蹲下来安慰儿子道:这个小朋友没有经过你的同意抢了你的东西,你很生气?对不对?”“嗯”儿子嘀咕了一句,“这个小朋友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就拿人家的东西是他不对,你走过去和这个小朋友说这是我的玩具,但是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好吗?儿子点点头,走过去很认真地说着我教给他的话。可是小男孩好像都不会说话的样子,完全没有办法用语言沟通,只是脸上的表情和手势显示出他的霸道和粗暴,他完全不顾小宝的礼貌示好(此处心疼一下认真按照我教的去做的小宝),甚至还进一步抢过小宝手里的羽毛球,嘴里含糊不清地说到:“打!打!”小宝当时有点懵,但或许他也想和这个年龄差不多的小伙伴一起打球吧,转过身对我说道:“妈妈,把你的球拍给我,可以吗?我可以这个小朋友一起玩”,我把手上的球拍给了儿子,两个小朋友你扔一个球,我接一下,就这样玩了起来。可是过了一小会儿,小弟弟估计是不想两个人一起玩了,只见他把羽毛球紧紧攥在手里,跑到一边自己拍着玩去了。儿子玩的好好的,突然发现球没有了,也跟着跑过去想要把球拿回来,眼看两个孩子就要抓扯到一起了。这时小弟弟的婆婆又在一旁大声吼到:“别人的玩具,还给人家!这么不讲理,回去让你妈打你的屁股!”明显她这一招对小弟弟没有任何的威慑力,小弟弟连头都不抬一下,继续和我儿子进行“抢球大战”,我觉得这种时候应该交由两个小朋友自己解决矛盾,只要在大人的监护下没有发生明显的伤害就可以。所以我站在一旁,先看看儿子怎么处理。这时,小弟弟的婆婆首先不淡定了,估计是她怕自己的孙子(外孙)会还手打人,一个健步冲上去,硬是把羽毛球从小弟弟手中拖下来,还给了我儿子。小弟弟在一旁气的又跳又叫,嘴里反复说着:“玩,玩”。两个小朋友的第一次玩耍就这样早早地以失败结束。
小弟弟的不友好举动似乎也没太影响到儿子的情绪,他放下球拍,走到我随身提的小包面前去找吃的了(我带孩子出门除了带水一般还要带一点小零食,孩子馋的时候可以应付一下)刚拿出一个山楂还没有来得及送进嘴巴,刚才还在哭鼻子挨训的小弟弟又蹿到我们面前,这次倒是没有直接抢小宝手里的零食,却毫不客气地在我的包里翻起来,边掏边含糊不起地说着“吃,吃”。果不其然他婆婆又跑过来制止了,“怎么回事?家里有吃的!快放下!”一面拉着小弟弟一面朝我不好意思地笑笑:“哎呀,这孩子管不了啊,说多少都不听,回去让他妈教训他!”我不自然地笑了一下,“没事,小孩子都喜欢吃东西,给他一个山楂吧!”说完就递给小弟弟一个,他立马夺了过去吃起来(本来平时我都会教儿子学习分享,但是这次的小弟弟太厉害了点,还是自己给比较放心。)说完,我就开始收拾东西打算带着儿子去别的地方了,结果小弟弟一把扑到放着我们球拍和提包的板凳上,压着我们的东西不让走。胖呼呼的小脸上鼻涕口水眼泪一起飞,哭着说着两个字:“玩,吃”,他的婆婆不得不再一次和孙子上演拉锯大战,此刻我也真的傻眼了也无语了。
有句俗话叫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不过这里我要改一下:没有对比就没有满足!我突然觉得我的儿子实在太太太可爱了。是,他平时也会发脾气扔东西,但是我和他好好沟通以后,他会认错会道歉,会把东西收拾到原位;是,他平时也会和小朋友抢玩具,甚至不小心推了别人,但是我和他讲道理给他做示范,他就会意识到错误并从中学会等待和规矩;是,他偶尔也贪吃,到了小卖部赖着不肯走,但是我会给他讲道理,尽量选择比较健康的食物小小满足他一下,他反而变的没有那么喜欢吃零食了(尤其是垃圾食物);其实,儿子现在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行为,都是一个三岁小孩必须经历的特殊阶段,需要我们做父母的去解读“无理”行为背后的真相,去倾听他内心的想法,去化解他的不解和疑问,去引导他表达自己并做出正确的选择,正因为我这样做了,事实也证明我的小宝确实正在慢慢成长成一个优秀快乐的小小男子汉啊。而这个只会动手,不会表达的小弟弟的父母呢?他们参与了多少孩子的教育?陪他经历了多少人生成长的敏感阶段?大部分时间都抛给自己的父母去“溜娃”,长辈们“溜”出来的娃和自己亲手“教”出来的娃之间的差距形成或许缓慢,但效果却是显而易见。这个小弟弟就是最好的反面例子,我在想,当这个小弟弟的爸爸妈妈有一天猛然发现自己的孩子已经语言表达迟缓,处事简单粗暴,对待长辈训斥态度冷漠,他们会不会为自己现在的懒惰和放任而感到内疚和后悔呢?我并不愿意看到他们面对这一天的到来,只希望他们尽快负起作为父母的责任来!
其实孩子一切所谓的任性,发脾气,不讲理,或许都是因为我们家长没有认真去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而用大人的惯性思维去误读他,并给他贴上不听话的标签,结果他就真的变得愈发不可理喻起来。没有不懂事的孩子,只有不用心的家长。年轻如我的父母们,请多学习,多自省吧,希望我们都可以亲自牵着孩子的手,告诉他:“不要怕,成长的路上,有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