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资料来源于
中国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18版)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版)
国家统计局
恒大研究院
世界银行公开资料
网易新闻,数读
大卫.哈维《空间转向,资本主义的时空窥见观》
最近中国人口恐将负增长的新闻闹得沸沸扬扬,我们小时候听到中国人口会负增长,都觉得不可思议
就算在中国历朝历代的历史长河中,人口负增长的情况也不多,主要还是因为饥荒,战争,灾害等因素才会造成负增长
可如今一没战争,二没动乱,吃饱穿暖追求更好生活的时代,中国人口却要开始负增长了
我们讨论人口问题,其实要从三个方向来讨论
1,人口增量
2,人口存量
3,人口流量
这三个人口的重要指标构成了一个国家的“人口问题”
如果把“人口问题”单单理解成生了多少人,那显然是把问题简单化了
那关于第一点,人口增量
人口增量就是新生了多少人
那现在中国新生了多少人呢?
上个月,中国人口计生专家何亚福,在接受采访时说,
和2017年相比,2018年中国的新生人口将减少100-200万
而且18年新出生的婴儿数,更可能跌破1500万
而根据国泰君安所出据的研究报告称,预计2018年中国的出生人口将为1378万人
因为国家并没有给出官方数据,所以上面这个1500万和1378万,都是相关专家和调查机构自己的统计
而上周,中国社科院发布了《中国人口与劳动绿皮书》
绿皮书里说,中国人口负增长时代很快就会到来,如果中国的生育率一直保持在1.6的水平,那人口负增长的时间点,将提前至2027年
死的人会越来越多,而新生的会越来越少
8年后,死亡人口将超过新生人口
中国人口迈入负增长
即便我们已经开放了二胎政策,但二孩出生数在2018年出现了明显下滑
出生人口的持续减少,他不光是生不起,养不起的问题
而是根本就没有生的人
因为长期的一胎化政策,以及重男轻女的封建糟粕影响
目前,中国25-35岁的育龄女性人数,正在断崖式的下滑
没有人,你还怎么生人?
那我们再来回看历史,新中国建立后
也就是1949年后,中国先后出现过三轮婴儿潮
第一轮婴儿潮,1950-1958年
出生人口年均2100万,最高峰值在1954年的2300万
平均生育率5.3
第二轮婴儿潮,1962-1975年
出生人口年均2628万,最高峰值在1963年的3000万
第三轮婴儿潮,1981-1991年
出生人口年均2260万,最高峰值在1987年的2550万
平均生育率2.3
当年根据中国人口专家的预估,我国第四轮婴儿潮将会在2010年前后出现
那为什么是2010年前后呢?
因为第三轮婴儿潮是1981-1991年,换句话说就是中国的80后就是在第三轮婴儿潮时出生的婴儿
可等真到了2010年,说好的第四轮婴儿潮,并没出现
中国的80后,生育率快速下滑,作为第一代,也可能是唯一一代的独生子女,80后们,不生了
80后不生了,那第四轮婴儿潮,自然就没有出现。
而且更大的问题是,中国的生育率在那年还降至了危险的1.5
生育率是指一年内,出生婴儿数与同期育龄妇女人数之比
一般来讲生育率至少要达到2.1,才能达到国家人口的更替平衡
才不会导致人口减少
而生育率仅有1.5,是一个中国人口迈入负增长通道的危险信号。
这是人口增量的问题
那关于第二点,人口存量
2017年中国人口总抚养比率为39.2%,人口机会窗口(小于50%)正在关闭
这代表着人口红利正在快速消失
而人口存量就和人口红利高度相关
你的社会要有大量的年轻健壮劳动力,那你的国家才能有人口红利
但如今人口红利快速消失,人口总抚养比更是接近40%,来到39.2%(如下图)
抚养比什么意思?很多朋友不知道
抚养比简单讲就是一个国家两类人需要抚养
一类14岁以下孩子,一类65岁以上老人
这两类老人和小孩,由劳动人口来负责抚养
而如果劳动人口越少,这个抚养比率就会越大
同时抚养比越大,证明了国家年龄结构不断老化
国家人口年龄结构老化,也就代表着人口红利的消失
而根据世界其他国家的例子
当国家的人口见顶
人口抚养比见底的时候(社会进入老龄化结构)
这个国家的人均GDP应该已经到达了一定的水平
换句话说,国家借助人口红利的蓬勃发展后,人民应该已经“富起来了”
我们来看下图
美国2009年人口抚养比见底,当时美国人均GDP达到45000美元
英国2013年人口抚养比见底,当时英国人均GDP达到41000美元
日本1991年人口抚养比见底,当时日本人均GDP达到30000美元
韩国2013年人口抚养比见底,当时韩国人均GDP达到26000美元
中国2010年人口抚养比见底,当时中国人均GDP却只有5000美元
当美英日韩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时候,人均GDP最少来到26000美元
可中国人口红利消失了,但人均GDP只接近5000美元
这是标准的“未富先老”的局面
这更是在警告,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
必须要从高增长,转向高质量的发展
如果继续走老路的话,可能就是一条不可持续之路了
这是人口存量的问题
那关于第三点,人口流动
这是一个我们在讨论人口问题时很容易忽视的一点,但却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流动非常重要,不管是人口流动还是经济流动,万物都讲究流动性
一潭死水,人再多也没用
这个月《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版》最新发布
报告中就直接了当的提出,人口流动对于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根据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比例每提高1%,那在未来5-10年内,该城市的GDP和人均GDP都必将提高1%-2.3%
如果没有人口流动的话,2016年全中国的GDP将只有44.8万亿
而加入人口流动因素的话
那2016年的GDP,达到了74.4万亿
人口流动对于经济的影响至关重要
从44.8万亿到74.4万亿,整整多了29.6万亿
因为人口流动,看起来是人来人往,但其真正带动的是产业转移,带动的是思想碰撞,人口流动更是盘活产业结构的关键要素
世界上所有的一线大城市,不管是北上广深,还是东京,纽约,伦敦,全是人口流动大城
一个城市的人口流动,代表着这座城市的经济活力,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齐聚一地,不同文化和生活经历,造就出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
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又是刺激创新和创造的根源,世界上不存在任何一座城市,通过“闭门造车”造成世界一线大城的
可以说人口流动,也是一个城市经济活力和经济发展的核心指标
然而2015年对中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年
因为从2015年开始,中国的流动人口规模,从上升转为下跌
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减少600万,2016年再减少171万
而更大的问题是流动人口的结构,也就是“年龄层”问题
根据统计,流动人口减少,主要是减少在两个群体中
即40-50岁这个层面
和20-30岁这个层面
40-50岁的人,不愿在外奔波闯荡了,返迁回家乡,安安稳稳生活等退休,这很正常
而20-30岁这个年龄层的流动人口,也不愿再像父辈们一样,去大城市,去一线城市闯荡了,他们更愿意在老家工作,在老家生活
年轻人不愿再像父辈那样外出闯荡打拼,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可能是生活成本问题
我在上海北京,赚的多但花的更多,而且还特别累,既然如此我干嘛还在这里呆着呢?不如回老家
还可能是从小看到父母辈奔波在外,实在太辛苦了,孩子不想像父母那样操劳一辈子,宁愿选择虽然赚的少,但较为安逸的家乡生活
这都是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人口流动的下降,造成现存人口红利的效应减弱
你人口红利本来就在减少,人口流动再不积极的话,那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帮助就会更低
而现存的人口流动中,它的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看下图
图上蓝色为人口密度低,红色为高
一目了然的能看出人口往哪里集中,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
以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来看,2000-2010年十年间,跨越省份的迁移人数高达近8000万人,跨省迁移人口,占所有迁移人口的三分之一
同时中西部人口迁出规模又在持续扩大,东部地区人口聚集趋势越发明显
而伴随着人口大规模迁出,尤其是跨省迁出的情况,所出现的就是,中国日益严重的“镇空心化”现象
根据统计,中国有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都出现了人口密度不断下降的问题
中国有13个大城市的人口密度显著下滑,这13个大城市里,有6个省会城市,分别是乌鲁木齐,长春,贵阳,沈阳,石家庄和海口
在2007-2016年间,中国694个城市中,有80个城市出现人口收缩的情况,占比11.5%
而在城区人口超1000万的超大型城市中,北京下降最为明显
由于最为严格的人口政策,北京人口密度从2010年的每平方千米1383人
下降到了2016年的每平方千米1145人
中国的人口流动,一方面造成了“镇空心化”现象,而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人口流动的“堰塞湖危机”
什么叫人口流动的“堰塞湖危机”呢?
看下图
上图将中国城市划分为五类
超大城市(北上广深)
特大城市(天津,重庆,程度,郑州,杭州等)
大城市(武汉,哈尔滨,青岛,西安等)
中等城市
小城市
浅绿色是2010年人口密度
深绿色是2016年人口密度
从图上我们可以清楚看到
中国核心四城,北上广深,人口密度不增反减
超大城市2010年人口密度2448人/平方公里
2016年减少到2157人/平方公里
而特大城市(天津,重庆,成都,杭州等),人口密度却在快速增加
特大城市2010年人口密度2196人/平方公里
2016年暴增到3555人/平方公里
六年内,人口密度暴增近40%
然后我们再来看中小城市
中国的小城市和中等城市,2010-2016年的人口密度,都是增加的
但诡异的是,到了大城市的时候(武汉,青岛,合肥,西安等)
人口密度却不增反减
大城市2010年人口密度3157人/平方公里
2016年人口密度减少为2795人/平方公里
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这说明了中国最重要的四个城市,北上广深,已经进去的人正在出来,而没进去的人,并不想进去
流动人口的第一选择,不是中国的四座超大城市,而是天津,成都,南京,郑州等特大城市
按照正常的人口流动大趋势,一般来讲他都是一个从小城市到中等城市,中等城市到大城市
大城市到特大城市,特大城市再到超大城市的过程
但现在可以看到,人口流动他堵住了,堵塞在了特大城市这块,造成了一个明显的“流动人口堰塞湖”
从农村到小城市的人,然后又从小城市到中等城市的人,他就停在那里了
中等城市的人,不再往大城市前进了,这就导致了大城市的人口密度,快速下滑
从2010年的3157人/平方公里,下降到2795人/平方公里
那进大城市的人少了
可出大城市的人却在不断增加
这就直接反映在特大城市的人口密度
6年暴涨40%上面
这两块流动人口堰塞湖,让一群群优秀的更好的人才,他们进不去北上广深
那这种情况是怎么发生的呢?
是房价因素,还是产业转移因素?
只能说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复杂的
庞大的社会,复杂的因素,没人能够一言蔽之
光说是因为房价,或是因为产业转移都有失公允
因为你说上海房价贵,杭州的房价就不贵吗?
上海的生活成本高,南京的生活成本就低吗?
人口从北上广深流出,大规模挤进杭州,南京,郑州,天津,重庆,背后原因是什么呢?
关于这一点,我觉得还是要回到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性来解读
朋友们你说中国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
中国叫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叫,管你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所以中国的问题,它里面就涵盖着西方资本主义都碰到过的问题
即,当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后
其生产的利润率必然不断下降,导制其积累必然不断上升
于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就会产生两个情况
1,资本产生大量盈余
2,劳动力产生大量盈余
可这两大盈余,没有地方可以去,于是就形成了最典型的问题
叫做产能过剩
你生产的商品,生产越多越不赚钱,商品都大量堆积在仓库,导制库存不断增加
你有钱,但是不知道再去投资什么
你有人,但是不想再多生产这些已经过剩的商品了
那么现在怎么办?
碰到这情况怎么办?
两个方法
一个找新市场卖出去
一个进行产能转型,从制造业转变为服务业
19世纪的欧洲人,19世纪的欧洲资本家们,先给了大家第一个答案
怎么办?
打出去啊,打出一片天
通过地理扩展和地理重构,来解决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必然会出现的危机
当年为什么发生鸦片战争,为什么八国联军要打中国
就是为了进中国来,抢中国瓷器和文物吗?
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其背后都有个核心问题,就是资本主义的盈余过剩
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后,生产力大幅增加,产品大量积压
造成了我上面说的,资本产生大量盈余,劳动力产生大量盈余
这些盈余必须找个出口,而那个出口就是通过地理扩张,来找到的“中国市场”
西方打中国,真正要打的是“中国市场”
中国当时闭塞,和你做生意都是中国卖给你茶叶瓷器多,可中国买西方的产品却很少
于是造成巨大的贸易逆差,所以西方人就想了个毒计,用鸦片来解决贸易逆差问题
你中国人不想买我东西是不是,那我就送鸦片给你,逼着你买,逼着你解决贸易逆差
鸦片祸国殃民,于是清政府开始“销烟”
你一销烟,正好,西方就用你销烟为借口,与中国开战,最终达到
打开中国市场,解决资本主义的两大盈余问题
所以当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他就必然会出现钱没地方去,货也没地方去的情况
他就需要更多的市场和更多的扩张,来化解“资本过剩”的问题
西方人的方法是,殖民和打中国,你愿意开放最好,你不愿意开放,就打到你开放
资本主义,沉迷于扩张
不断开创新市场,开创新需求
因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开创”,它才能够活下去
那时过境迁,21世纪,当中国也面临这个情况的时候怎么办?
中国当然不可能去打其他国家,所以中国制定了一带一路计划
一带一路,讲白了就是为过剩的资本和产能,“找出路”
而我上面讲的,是国家与国家间的资本大量盈余情况
但这个问题,放到城市与城市间,也一样
当一个城市,有着一大笔“资本”的时候,它就要为这笔“资本”,找出路
如果我不进行更大的投入和扩张,我这资本游戏就可能玩不下去了
于是资本很快寻找到了新的“开创之地”
——城区扩张
国与国间是通过地理扩张来解决这个难题
而城市与城市间,则是通过城区扩张来解决这问题
尤其是当中国高铁和公路快速发展,当交通问题被解决
空间限制被突破后
就出现了下图
这张图
上方红色表示一个城市规划的未来人口增长率
下方蓝色表示实际上这个城市的人口流失率
图可能太小,我们放大来看
看两个典型城市吧,你比如说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他的红色线冲上了天,代表了乌鲁木齐政府在大力规划新的城区,新的住房,新的教育,医疗,交通等一系列配套设施,为了未来的乌鲁木齐市人口增长做准备
但实际上呢?
乌鲁木齐这几年的人口是净流出的
也就是说你地方政府不断规划新城,房产商不断盖新房,越搞越大,可你的人却越来越少,那么这些新城和这些新楼,给谁用,给谁住呢?
另一个典型是辽宁的凌海,同样问题,不断规划新城区,投房地产,投基础建设,可人口却越来越少
不少中国城市,在规划中不知道是为了拉GDP,还是因为固有的传统思维作祟
很多城市的规划都想当然的认为,我这个城市,人肯定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只会越来越多,我们人多了几十几百年了,怎么会少
所以我们要规划新城,迎接新人
然而一份份残酷而现实的统计数据都在告诉我们,中国的人口不但将在未来10-20年后负增长
人口流动的趋势也必然使得,人口往小部分中心城市做集中
而剩下的中国大部分的城镇,都将面临,房子很多,土地很大,但却无人居住的窘况
再来看更详细的数据
上面蓝色的是各省的全省新城区规划数量
广东省共规划了215个新城区,位列第一
下面红色的,是各城市的新城区规划数量
沈阳市规划的新城区最多,达19个
难道中国在房地产热过后,迎来的是造城热吗?
生育率下滑,人口减少,却仍在大量的规划新城区,那这些新城区,都是给鬼住的吗?
根据新华网援引国务院的一份调查显示
截至2016年
全国12个省会城市,每个省会平均规划4.6个新城区
全国144个地级市,每个城市平均规划1.5个新城区
而如果要把这些新规划的“新城区”全都住满的话,国务院调查报告说,总共需要34亿人
34亿人什么概念?
中国人口乘以2.5
世界人口除以2
也就是说全地球一半的人都到中国来,才能把这些房子住满
是住满哦,还不是塞满,每个人都住的舒舒服服的
34亿人
中国人口面临着负增长的危险,可供人居住和使用的城市建设规划,却史无前例的高
这固然是资本主义的原罪,资本发展必须找到出口的必然之举,但同时也是一种天大的浪费,和资源的挥霍
中国遍地的造城热,在人口难以维持成长的大背景下,必须停住
而更应该停住的,是我们传统观念里,中国人多,中国人够多的,老派思维模式
不然在轰轰烈烈的造城计划过后,留下的只会是一片鬼城和一地鸡毛
微信搜索,微观系列,获取更多好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