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东夷,地域广阔,族群广泛,族内英雄辈出。前面曾经介绍过“夷”字的来历,代表着弯腰射箭、制作弓箭的自由和能力。东夷族里最有名的弓箭手,自然非羿莫属。今天聊的话题即围绕此神话展开——后羿射日与十日传说。
《山海经·海内经》:“帝俊赐羿彤弓素缯,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
简译:帝俊赏赐给羿红色的弓和白色的矰箭,让他用高超的技艺去扶助所属各国,羿便开始去救济世间人们的各种疾苦。
后羿射日是一个流传久远的故事:远古时候,天帝帝俊生了十个太阳。他们住在东方海外的扶桑树上。十个太阳睡在树枝条下,轮流出来在天空执勤,照耀大地。但有一次,他们一齐出来就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森林被烤焦,大地被烘干,禾苗草木被晒枯,人们四处逃命。为了拯救人类,后羿张弓搭箭,射掉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从此世界回复了平静。
故事情节简单,蕴含着人与自然争斗的内核,并且后羿最终射下了九个淘气的太阳,皆大欢喜,被赞颂了数千年,至今仍常常被人们通过各种形式演绎搬上舞台或荧屏。然而,射日背后的真相当真如此潇洒简单吗?恐怕是想当然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625212/61c80e669a4168d4.jpg)
先说故事的起因:十日的来历。前文介绍帝俊时已经提到,在神话中,“十个太阳”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是生出来的。他们的父母即远古天帝帝俊和神母羲和。帝俊不仅是十日的父亲,还生了十二个月亮,可谓古今第一神帝。
十个太阳怎么管理呢?《山海经》里有交代:
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山海经·海外东经》
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山海经·大荒东经》
简译:有一株巨大的扶桑树,九个太阳居住在扶桑树的下枝,一个太阳在扶桑树的上枝。天快亮时,住在扶桑树上枝的那个太阳,开始在天空中按照一定的路线运行。傍晚时,它回到扶桑树的下枝,另一个太阳如是运转。周而复始,十个太阳维持着天地之间的草木欣荣。
当然,从现代科学的眼光看,“十日”存世纯属人类臆想的神话,那么,后羿射日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
族群统一说
传说总归是传说,其中还有很多因为历史的变化、时间的久远、人们认知误差等因素导致产生各种误会和误传。据《山海经》古本记载,远古射日的英雄名叫大羿,而非后羿。历史上有一个大羿,一个后羿,前者是帝尧时人物,后者是夏太康时期人物。射日英雄实为大羿。
传说蚩尤被杀之后,东方部族又陷入了混乱,这时大羿临危受(尧)命,“以扶下国”。蚩尤虽死,但东夷族不屈的精神并未泯灭。因此可能是大羿在统一部族的过程中,发生了残酷的族群兼并和争夺战。这些“下国”最大可能即蚩尤死后陷入混乱的东夷小部族。
东夷信仰神鸟和太阳,这一点我们在前面分析过,且在后世很多挖掘出来的文化遗产中均可见痕迹。东夷族有两位著名的首领,分别是太昊和少昊,其名字就和太阳有关。在山东的大汶口遗址中,发现了许多和太阳崇拜有关的物件,其中最让人瞩目的是一个和太阳有关的图腾符号。该符号上方呈圆形,应当是太阳;中间是火焰;最下方似乎是山峰,或者树叶。表现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的形象。
![](https://img.haomeiwen.com/i1625212/5b5b7fb286fe6007.jpg)
经介绍才知,就是这个看起来并不复杂的图案,居然先后出现在古代东夷族出没的多处遗址中。
![](https://img.haomeiwen.com/i1625212/8c4b5470942557a1.jpg)
这意味着什么呢?有人猜测它可能是代表东夷文明的字,即后来的“炅”;也有人认为这可能是东夷族的族徽。无论怎样,均蕴含着对太阳的信仰。东夷族为什么以鸟为图腾,有一种说法是在原始社会,人类看到鸟会衔带燃烧的树枝,便认为火是鸟带来的。于是,朱雀、凤凰涅槃等传说渐次诞生。《孔演图》云:“凤凰火精,生丹穴。”
![](https://img.haomeiwen.com/i1625212/7aa74fc8a6beeaa4.png)
鸟类因此和火,和代表着光明能量的太阳产生了联系,在人类想象力的加持下(可能和最早的巫有关),出现了神鸟金乌。《山海经·大荒东经》说“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就是对这种传说的记载。
如此推测下来,所谓的“十日”极有可能是东夷族一些部落的代称。大羿如何“扶下国”?后面也许就是“射日”的血腥屠杀和兼并。
历法改革说
我在另外一本有趣的书里,看到另一种很有意思的观点。“十日”代表两层意思:一是表象的十个太阳,二是表示十月太阳历。
十月太阳历完整的诠释,来自彝族典籍《土鲁窦吉》。彝语土鲁窦吉,发音来自古老的阴阳两点,○发音为土,●发音为鲁。土鲁,汉语意思为“宇宙”:土为宇,鲁为宙。○●这两个圆,组成彝族的鲁素。彝族的鲁素,华族的洛书。鲁素与洛书,语音极为相近,图形完全一致。表达的即是失传已久的十月太阳历。
这本书里介绍:“一年为360日,一个月为36日,余有5日6日平年闰年过年节,不计入月数内。昼夜12时,一旬12日,三旬36日为1个月。2个月为一季。一年有五季。18日为一个节气。一个月有2个节气,一年有20个节气。”十月太阳历,每月36日,每月两个节令,18日一个节令,一个太阳回归年20个节令。
但随着阴阳合历的出现,朝着小农生产大踏步前进的人们,进一步发现了此节令的短处:一不能准确地指导“何时下种”,二不能准确地指导“何时收获”,所以出现了“焦禾稼”的困境。《淮南子·本经训》:“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十个太阳,烤焦了禾稼,于是出现了射日的大英雄后羿。十个太阳,射掉了九个。
所以,“后羿射日”的真实意义,是太阳历改革。十月太阳历改革,具体改革了四大方面:其一,十个月改革为12个月。其二,金木水火土五行改革为春夏秋冬四时。其三,20个节令改革为24个节令。其四,干支功能的互换:十天干由纪月改为纪日,十二地支由纪日改为纪月。同时,保留下冬至夏至这两个适时的节气。
后羿射日属于历法改革,持这种看法的起码有两位学者:一是钱穆先生。钱穆先生著《黄帝》(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出版)一书,其中第二章为《黄帝的故事》,其中有“制作与发明”一节,在这一节里谈到了天文历法。钱穆先生认为,“十日并出”属于历法紊乱。后羿射日属于历法改革。射日之射,有武力的成分。就是说,很可能是后羿用武力逼迫他族承认改革后的新历。
二是何新先生。何新先生著《诸神的起源》(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一书,其中第十一章专题目为《后羿射日与历法改革》,何新先生认为,后羿射日这一神话的文化隐义实际上就是历法改革。
1978年,在湖北的随州发现了曾侯乙墓,墓中发现了一件彩绘后羿射日图衣箱。其上绘制着一幅“后羿射日”之图。图上有两棵树。其中高的一棵树,伸出十一枝,每个枝头有一日,树上有两乌;低的一棵树伸出九枝,每个枝头也有一日,树上有两兽,一兽为人面。结合《山海经》的描写,该树应该就是扶桑树。两树中间有一个夹谷,可能就是传说的“甘渊”“汤谷”。一个人站在谷中,手持弓箭射鸟。图上还有两条双首人面蛇(可能代表着伏羲女娲),这是南方地区的蛇崇拜现象。该文物上表现的传说可能融合了东夷和荆楚的图腾崇拜,后来的龙凤崇拜就是鸟图腾和蛇图腾演化而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1625212/782a25efbe047516.jpg)
彗星撞击说
还有一个奇思妙想来自于NASA华裔科学家赵丰教授,他认为后羿射日事件其实是一次彗星撞击地球的过程,类似于1994年levy-9彗星撞击木星事件的缩小版。
因为彗星质地松散,当彗星被行星捕捉,在潮汐力作用下会发生解体成为一串天体,所谓九日,可能是彗星解体为较大的9块。9块天体进入地球大气层后,因摩擦灼热成为似“太阳”的发光发热体,这便是《山海经》中“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的来由。
接着这些看似“太阳”的物体便会很快一一撞击地球,因为彗星质地松散,撞击行星后没有留下明显的陨石坑,所以陨落之处一片焦黑泥烂,此便是《山海经》中“羿射九日,落为沃焦”的原因。
彗星撞击行星事件在漫长的太阳系历史里是经常发生的,后羿射日很可能是远古先民亲眼目睹了一次彗星撞击地球的盛况,惊恐万分而又无能为力的他们只好向其射箭,从而留下了这相传千年的传奇神话——后羿射日。
虽然这种想法比较脱离“神话观”,但神话本来就暗示了事件的非真实,甚至可能是完全出乎今人想象的状况。毕竟在远古的过去,有太多今人尚未认知或者无法解释的谜团。“后羿射日”背后也许还有其他未被发掘的真相?且拭目以待。
![](https://img.haomeiwen.com/i1625212/47fc9b711c2d5caf.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