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大宝聊到所谓「幸福」感,她说她很满意现在的生活,觉得很幸福,问我感觉如何。我想了想,说「还不错」,呃,看来还是习惯于对自己评价偏「低」了。其实,我也很满意现在的幸福生活。
记得有位大师(记不清是巴菲特还是芒格,抑或是李笑来或者老喻?)说过,成功的投资靠抓住那少数的几次大机会,幸福的人生则需要持续把握许那许多次「小确幸」。于是乎,我忍不住想回顾一下,哪些关乎我自己幸福的小事。
仔细回想过去的时光,对我而言,仍然觉得小时候、读书的时候、甚至是刚出来工作的那几年,都会有更多的幸福感,更不容易有那么多极端的情绪。那时候,身体状态更好,处于一种更有生命力的状态,所以,事情虽多,也没觉得有多少痛苦之事;而后,身体被慢慢消耗到了一个极限,生活也随之进入了低谷;之后到最近几年规律的作息与锻炼,又让身体有所恢复,同时自己也再次结婚、生娃,慢慢地从低谷走出来,生活也逐渐走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宝也类似,在生完阿宝之后身体状态最差时,生活的幸福状态,也机缘巧合地因为与我相关的各种摩擦与伤害,而进入了最低谷。而后又莫名地慢慢恢复起来。这么想想,归根结蒂,背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那就是——
身体的健康程度决定了生活的「幸福」基调。
谈到身体,说起来的确全都是小事,无外乎——吃喝拉撒睡,再加上适合的运动而已。其中最重要的三条:吃喝、拉撒、睡,既是调理身体的方法,也是身体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
吃得下、吃得香。 吃喝这件事情,还真得自己多留意、觉知。饿了要记得吃东西,渴了要记得喝水。吃饱了就要停,没饿就别吃。已经解渴了就不用再多喝水。没吃的时候想吃,吃的时候香,吃完觉得满足,吃完之后一段时间还觉得舒服,那就说明吃对了,否则就照着自己的感觉好好调整。毕竟有些东西吃喝的时候舒服,过后难受,或者少吃少喝舒服,过量了会难受。就如同那句老话——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拉得出、拉得爽。 大便最好也定时。然后注意观察,依样调整。大便稀了,说明受了寒凉,注意保暖,多吃些热性的食物(按中医说法,羊肉、姜、葱、蒜等……)。大便干了,说明火气太旺,注意防燥降火,多吃些清热的食物(按中医说法,水果、蔬菜等等……),记得日本有一本关于便便的漫画书,把大便的性状分析、描画得很仔细,可以拿来看看,之后如厕完低头对号入座,一目了然。大便拉不出通常有两个原因,一是燥,清热就好。而是虚,吃好饭、补足觉就好,还有艾灸肚子也会有帮助。自己若调理不好就需要助医生了。
睡得着、睡得香。我因为先天体质的原因(不知为何,这方面继承了不善睡觉的老妈而不是倒头能睡的老爸),入睡一向有些困难。我所能做方向的就是:1. 定时;2.足量;3.反思觉察;4.放宽心。长期来看,越来越睡得着、睡得香,醒来精神越来越足,说明就对路了。
- 晚上定时上床、早上定时起床、中午定点午睡。这个我做得也不太好,但显然只要留心做这件事,尽量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维度上做到至少其中一件事情,睡眠就会慢慢养成习惯、逐步改善。
- 每天睡够时间。以早上起床后,上午主要的时间段是否神清气爽为标准。偶尔一天不能睡够,也要尽快在几天之内补足。不要拖过一周甚至更多。补觉的时间最好放到中午和晚上,中午多睡点,晚上早睡点。
- 注意留心,有哪些饮食、作息、活动会有助于或影响睡眠。比如不同时间点的咖啡、茶,晚餐的内容、数量,上午是否运动,睡前如何运动,睡前有无看手机、电视,冥想、读书等等。影响或正或反,有共性,也有因人而异的地方,自己要注意决策、调整。其实前面的「吃喝拉撒」也一样,有很多事情会影响到,注意调整。
- 一时睡不着也没关系。第一,躺床上闭目也是休息。第二,每个人的节律是不一样的,需要自己找到最合适的。第三,或者老天爷的安排是:此时真的需要熬夜做一些特别重要的事情也说不定。
运动与睡觉其实也是密切相关对事情,等下次再慢慢总结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