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之年,也许是个分水岭。在此之前,一路疾行,眼里似乎只有未来;在此之后,脚步放缓,开始频频回望历史。
对历史有兴趣,只是这一两年的事儿。套用汤显祖《牡丹亭》里的一句话,兴趣不知所起,一往而浓。
业余时间有限,所以历史书籍看的不多,还好有喜马拉雅FM,里面总有人讲历史,下载到手机上,想听就听。
律师的职业特点决定,每天至少有半天的时间,在长春城里到处跑。路上的时光难以打发,发呆总是犯困,车载电台太过嘈杂,喜欢的几首歌,也已循环了无数遍。所以,听人娓娓道来,讲一段历史,是个不错的选择。
听历史,比内容重要的,是声音。历史都是沉重的,所以,那些年轻的,现代的,热情洋溢的,激情豪迈的声音,统统不适合讲历史,好比霓虹灯辉映下的古董,怎么听怎么别扭。喜欢王更新、王立群、易中天他们,声音沉稳,理性,且温情,配得起厚重悠长的历史。
粗略算来,一个人开车,行驶在路上,已经听了几百个小时的历史。时常忘了要去往何方,只因思绪早已穿越千百年,在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朝代里徜徉,竟不知身在何处,今夕何年。
很庆幸中华民族走过了漫长的五千年,就算从甲骨文出现的商代算起,也有3700年的历史,足以让研究者献出毕生精力也无法探知穷尽,更让如我这般对历史感兴趣的人,有足够多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可以倾听,听了又听。
先听易中天的中华史,横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巨幅画卷,随着演播者的讲述,在我面前徐徐铺开,将脑海中那些支离破碎的历史知识连成线,织成面,形成一个系统。听时颇为震撼,可听过之后便忘了,就像中学时代上过的历史课。
接着听王更新播讲的《明朝那些事儿》,268集,100余小时,从窗外层林尽染之时,朱重八被逼无奈奋起抗元,到树木只剩光枝秃干,崇祯皇帝走投无路煤山自缢,一个半月的时间,穿越大明朝276年的历史,感受着16位皇帝和无数王宫权贵、各色人物的命运沉浮,让这个深秋有了别样的沉重。
终于明白,由年代、人物、事件、意义四要素构成的历史,只是硬邦邦、冷冰冰的知识架构。真正的历史,是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是一段段曲折的经历,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需走到他们面前,与他们对话;需贴近他们身边,感受他们的悲喜;需与他们一道,走过那段岁月,共担那段浮沉。这样的历史,才有温度,有情义,有意义。
我听历史历史,是沉重的。五千年的风云变幻,历朝历代的兴衰沉浮,帝王之家的争权夺位,王侯将相的尔虞我诈,平民百姓的艰难度日……那些轻松的,快乐的,美好的,都已飘逝在历史的风尘中;沉淀下来的,是遗憾,是失败,是悲凉,是痛苦。你不读历史,不听历史,历史便与你无关。可是你走进了历史,了解了历史,那么,几千年的历史便浓缩成一份沉甸甸的重量,压在你的心头,你不得不背负着它,缓慢前行。
历史,是遗憾的。一切既成事实,任谁也无法改写。你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人的命运走向,一件事的发展方向,一个家族一步步走向衰败,一个朝代一天天走向灭亡……而你无能为力。读历史,听历史,让你没有惊喜,没有期待,没有梦想,有的,只是面对摆在你面前的这段历史时,心底深深的遗憾和无尽的悲凉。
有人说,读史有三种境界:不分善恶,不分对错,不分真假。确有一定道理。
人不分善恶。历史小说里的人物,总要分个忠奸善恶,那是作家的刻意塑造。而真正的历史,善和恶的界限是如此模糊。历朝历代,为了登上至高无上的皇权宝座,宫廷内外充斥着阴谋诡计、血腥杀戮。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手足,登基称帝,却成为一代盛世明君。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皇权,杀戮群臣,却仍不失为中国最杰出的君主之一。他们,是善是恶,恐怕没有定论,不过是权力斗争中的成败得失。人性如此,善恶俱存,只看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唤醒的是什么。
事不分对错。历史上的很多事件,当时看也许是错的,但从天下大势来看,却又是对的。武则天作为一名女性,冒天下之大不韪,诛杀异己,篡夺皇位,在古代,无疑是大错。可是,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武则天善于治国,她执政期间,国家长治久安,百姓生活富裕,可以说为历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还有那些风流才子,唐寅、柳永皆为科举之路上的失败者,可他们的诗词书画却名垂青史,在今天看来,他们又何尝不比当年那些状元及第之人更为成功。
历史不分真假。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自然要掩盖些什么,粉饰些什么;历史是人写就的,自然有主观的判断和感情在其中;历史是千百年传下来的,自然有失传和误传的可能。纠结并探求历史的真假,那是史学家们的事情。作为历史爱好者,只要读了正史,就相信它。其实,所谓历史,无非是一段故事,一种精神,一份感悟,一点收获。至于真假,并不重要。
我听历史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人如尘埃,如水滴,默默无闻地来,悄无声息地走,能够名留青史的,又有几人。位九五之尊的皇帝,权倾朝野的重臣,神机妙算的谋士,勇冠三军的武将,力挽狂澜的英雄,满腹经纶的才子,义薄云天的侠客……大浪淘沙,在历史舞台上屹立不倒的,终究是那些人中龙凤。那么,普通人呢?
记得《明朝那些事儿》的结尾,讲述了徐弘祖的故事。在科举制度盛行的明朝,徐弘祖无意功名,志在四方,三十多年寻访名山大川,撰写六十万字的游记,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了自己的一生。他,就是被称为“千古奇人”的徐霞客。作为一名普通人,如果能像徐霞客那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又何求名留青史呢。
历史,还在继续听。都说以史为鉴,其实,历史对于现实,似乎也没有什么指导和借鉴的意义。这个时代,一切都已不同,我自有我的应对方式。
也许,我听历史,只是因为,历史就在那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