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292823/f4eca90cf1b484dd.png)
拿起书本,你是否跟曾经的我一样,从封面到封皮一字不落的全部读完?你是否跟曾经的我一样生怕错漏了一个重要的词汇或者知识要点?你心里是否在想,要是不从头至尾的读完,买这本书就对不起它的价格?
去年开始,我也接触过关于阅读的书籍,如《如何阅读一本书》《高效能阅读》《快速阅读术》等,直到今年6月,对于致用类的书籍我还是用同样的办法来阅读,然并卵,看完书之后自己没有从根本上去改变,依然是按照老的读书办法来读,如果要问我:看完这本书之后,给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你从这本书想要了解什么?这本书里讲的知识要点跟你从前所看过的书之间有何联系……我都讲不出来,我只是过过隐,看过便忘了,因为自己根本没有从源头上去找读一本的目的。
今日当我再次拿起《好好学习》这本书的时候,一脸茫然,虽然去年一字不落都看完了,但是我居然一个字都讲不出来里面到底说了啥,只知道这是一本好书,仅此而已。我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就是人们常说的“老鼠赛道”,看似很努力,其实一直在原地打转。并且感觉自我良好,在《财富自由之路》这本书里,李笑来老师称之为“乌比冈湖效应”。
从7月份开始,我调整了自己的读书计划,看完一本书,做一篇读书手帐,说真的,刚开始好怕自己做得不好,毕竟网上有那么多大咖,想着就是做给自己看嘛,又不要紧,就当回顾知识要点,看完一本写完一篇。直到昨天,我再次看《洞见》,我又调整了一下读书计划,这次是用彭小六的读书方法,在A4纸上列了一个表:把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全部都写上去,我发现带着问题去思考,真的比一字不落的读完效果要好点多。最起码你清楚的知道问题,并且带着问题去思考。
看完一本书而不去了理解它这跟吃饭不消化有何区别?浪费时间精力。
成甲老师说:慢就是快,当你熟悉临界知识,所有的问题就不难了,因为很多事物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所谓临界知识就是我们经过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知道意义的规律或定律,通俗的讲临界知识是对事物更底层规律的总结。
那么我们学习的动机是什么呢?
运用临界知识,努力提升认知效率,熟悉事物的底层逻辑,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阅读不是为了追求数量,而是要追求有质量的阅读,用书上的理论来指导生活。
好的书值得多读几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