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晚上,小萝写了会儿作业,主动去弹琴,打开喜欢乐谱,音符在指间跳跃,伴着旋律唱起来“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看着她自我陶醉的样子,我也被感染。
最近练琴开始主动了,貌似我写文章的动力也弱了。这一点引起了我的思考,当问题出现,我们第一反应是消灭它。希望解决问题,而现实是问题不会一下子得到解决,期望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往往带来压力和焦虑。
从小,我们对问题、异常的情形相当熟悉。熟悉形成了自发的反应。错了,马上对应的是为什么怎么做。比如考完试回家的经典三问:
“考了多少分?”不是100分的话,接下来的会被问:
“错了哪些呢?”
“为什么会错呢?”
一直以来我们习惯于纠错,纠偏的学习模式,写完后检查是否有遗漏、错误,写错的地方需要订正N遍,不知不觉我们被植入了: 将查缺补漏做到位,就会有好成绩。 工作中的检查者就是为这一使命而生的角色,一手里拿放大镜,一手抱着显微镜,四处奔波,风风火火,在TA们眼里事无巨细,没有小错误,只有不被重视的错误,组织里需要这样一群人了,因为错误无处不在。所有人都提心吊胆,如履薄冰。严肃、紧张、焦虑成了职场文化的一部分。
Kohei Hara/Getty Images一心想着消灭问题,潜在的声音总说它是不好的、不要它。我们根本不想面对它,只想解决它,让它消失。没有勇气、没有意识去面对真正的问题,这种态度让我们只解决了表面上的假问题,结果常常是问题越解决越多。
另一方面,我们可能缺乏一种对待正确的态度。
每个人都有太多处理问题、对付错误的经验。做对了,取得小进步、小成绩,常常被一带而过。也许是惊险过关的窃喜,或是努力奋斗之后的欢跃,也许是意外之后的平常心…… 没来得及体会,常常只听到一句轻描淡写,“不错,继续加油”。
不知道怎样释放、怎样庆祝,也不大愿意称赞喝彩。这些很容易和骄傲、彰扬画上等号。“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好像把谦虚谨慎做到极致,杜绝骄傲自满就会防止错误,就会取得进步似的。
无论错误,还是正确,尊重、接受,才是面对的第一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