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用典的“大势篇”:顺应国家和地方的发展大势,切入宏观场景,以典说“势”,体现典故经世致用的价值。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这样五个维度。
15. 水浊无掉尾之鱼,土确无葳蕤之木,政烦无逸乐之民
【范文】
健康政治生态是濡染先进政治文化的“净化剂”。政治文化是可塑的,在以政治文化涵养政治生态的同时,政治生态亦反作用于政治文化。正所谓“水浊无掉尾之鱼,土确无葳蕤之木,政烦无逸乐之民”。政治生态,自古就有清浊之分。污浊的政治生态会滋生权欲熏心、阳奉阴违、结党营私、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政治文化。(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年8月30日署名文章《构建良好政治生态要把握好三层关系》)
【典故出处】
语出南北朝北齐刘昼《刘子•卷三·爱民》,“故水浊无掉尾之鱼,土确无葳蕤之木,政烦无逸乐之民。”
文中典故的意思是,河水浑浊,就没有大鱼生长;土地瘠薄,就没有枝叶茂盛的树木;政令烦苛,就没有百姓安居乐业。
【典故解读】
刘昼为南北朝时期北齐文学家、思想家,所著《刘子》全书十卷五十五篇,内容丰富,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军事、文学等领域,针对当下时弊,探讨了修身治国富民之要,表达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故水浊无掉尾之鱼,土确无葳蕤之木,政烦无逸乐之民”这句话指出国家的统治环境不能过于苛刻,否则百姓无以为继,民不聊生时,就会作乱犯上。
【场景应用】
公文写作中,“故水浊无掉尾之鱼,土确无葳蕤之木,政烦无逸乐之民”这句典故,可以用于国家的政治生态建设,强调政治生态环境关系到国家的政风民风,如果政治生态“山清水秀”,那么身在其中,就会感到神清气爽,闻之向往,见贤思齐;如果政治生态“乌烟瘴气”,那么就会败坏风气,到处歪风邪风,被迫呼吸“政治雾霾”,百姓不得安宁。
【范文赏析】
中国纪检监察报这篇文章从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三层关系入手,提出实现三者有机统一,营造正气弘扬的大气候,文中引用典故“故水浊无掉尾之鱼,土确无葳蕤之木,政烦无逸乐之民”,旨在强调政治生态自古就有清浊之分,只有在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的濡染下,那些庸俗污浊的政治文化才能被摒弃净化,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丛生。
16.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范文】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诚信”既是个人立身之本,更是国家强盛之基。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只有一言九鼎、言出必行,才能为社会炼制一颗颗定心丸,为百姓带来满满的获得感。(选自2016年11月22日人民日报文章《用政务诚信炼制“定心丸”》)
【典故出处】
语出北宋王安石《商鞅》,“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文中典故的意思是,自古以来治理百姓在于真诚守信,即使一个诺言也看得比百斤黄金还重。
【典故解读】
王安石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宋神宗时担任宰相。王安石变法期间,自比商鞅,希望宋神宗能够效仿秦孝公支持变法,但招来保守派对商鞅的攻击,实际矛头却指向王安石。于是,王安石以《商鞅》这首诗来表明自己推行新法的决心和信念。
诗中“一言为重百金轻”出自商鞅变法中的一个典故。商鞅在新法实施时,曾在国都城门处“立木”取信于民,声明谁能搬动所立一根三丈多高的木柱,就赏百金。“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这两句,是王安石对商鞅令出必行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最后两句“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是王安石针锋相对地批驳了顽固派对变法的阻挠和诋毁,也表明王安石继承和发扬商鞅法家精神,坚决推行新法的决心和信念。
【场景应用】
公文写作中,“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这句典故,可以用来强调领导干部或者为政者要讲究诚信,恪守承诺,做到言出必行,一诺千金,这样才能取信于民,得到拥护和支持。
【范文赏析】
人民日报这篇文章引用典故“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旨在强调自古以来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体现了民族精神的精华,以此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真正从内心深处将“诚”作为规范工作的职业伦理,把“信”看成日常生活的道德准则,发挥好“以上率下”的示范作用,营造全社会的诚信氛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