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在和10岁儿子共读《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第2册时,孩子向我提出的两个问题。我虽然也作了解答,但也深知自己历史知识泛泛,因此写出来,求教于通晓历史知识的方家。
第一个问题出自《董卓乱政》。卢植和闵贡找到在一片混乱中逃出宫外的汉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准备回到宫中。路遇董卓的大队人马,当董卓上前和少帝谈话时,少帝被一连串的事故吓呆了,一个劲地揩眼泪,说不出半句话。董卓问了半天也问不出个道理,只好去问陈留王,没想到年仅九岁的陈留王很沉得住气,不慌不忙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得一清二楚,因此董卓对陈留王大有好感。后来董卓以少帝以太过软弱,而陈留王聪明为由,强行废掉少帝,立陈留王为帝,也就是东汉最后一个皇帝——献帝刘协。
孩子提的两个问题我在讲这个故事时教育儿子,做人要处变不惊,更要善于表达,讲事情和写作文都要有条有理。陈留王具有这些优点,才赢得了董卓的好感,当上了皇帝。
那么第一个问题来了,儿子是这样问的:既然是董卓乱政,他想独揽大权,那么软弱的皇帝肯定要好控制一些,那他为什么他会废掉一个蠢皇帝,立一个聪明的皇帝?
这个问题把我“呛”住了,我想了一会儿,是这样回答的。首先我说,我的答案只是来自我个人的分析甚至是猜测,不一定对。汉少帝刘辩当皇帝已十七岁,算是成年了,而陈留王刘协年仅九岁。东汉末年一直是“外戚宦官小皇帝”的恶性循环,董卓立了刘协,皇帝年幼,他自然而然就能辅政,大权在手了。至于这其中这其中是否有董卓个人喜好和情感的因素,那就不得而知了。
第二个问题出自《刮目相看吴下阿蒙》。吴国将军吕蒙从小胆识过人,十五岁时就偷偷跟着姐夫邓当去讨伐山贼。邓当身旁的一个职员讥讽:“小孩子能做什么?去了还不是喂老虎?”过了几天,吕蒙碰到这位职员,职员又出言讽刺,吕蒙气得拨刀杀掉此人,然后向孙策自首。孙策却很欣赏他,留他在身边。后来,吕蒙立下许多战功,又专心读书,成为智勇双全的大将军。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吕蒙攻打江陵,下令不准骚扰民宅,生病的百姓免费治疗,饥寒的百姓供以衣物,有一个士兵拿了民家一顶斗笠,依规定应该杀头。许多人为之求情,吕蒙却流着眼泪将士兵斩首示众,从此吕蒙的军队成为最有纪律的一支军队。
孩子提的两个问题讲到这段时,我对儿子说,当领导的人,必须要严格执行法令,否则不能服众,团队也没有战斗力。儿子的第二个问题来了,这什么吕蒙当年杀了人都能被赦免,而他的下属只是因为拿了一顶斗笠就被砍了头?那个被杀的小兵岂不是太冤了?
这个问题还是“噎”人。我又想了一会儿,只好这样问答,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并不是法治,而是人治。一切法律、规定其实都是为统治者服务。统治者觉得这些法律规定有用的时候,就严格执行;他们觉得不合他们心意的时候,就选择性地“遗忘”。有句话叫,“对别人高要求的人往往对自己低要求。”所以,我们现在要施行真正的“法治”,让一个小兵也能通过法律有效地保护自己,而不受冤屈。儿子还问:“那吕蒙是好人还是坏人?”我说,人处在历史的洪流中,是非常复杂的,不能简单地用好坏来区分。
我在给儿子讲《吴姐姐讲历史故事》时,他常常有问题问我,我记性不好,答了也就忘了。这两个问题,却时常让我陷入遐想。现在写出来,相信有方家能够赐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