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随想笔录
重拾工匠精神

重拾工匠精神

作者: 达摩吃茶去 | 来源:发表于2019-04-13 08:06 被阅读0次

      关于自己,我总有一种错觉。不是康熙后宫里的娘娘,就一定是雍正遗落人间的格格,最不济也是乾隆花园里一个栽花移木的小宫女吧。从二月河的《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王朝》到影视剧《甄嬛传》《延禧攻略》《如懿传》,虽被戏称为“辫子戏”,可我就是放不下。由此引发的对紫禁城的向往,一发不可收拾。你以为,我向往的是紫禁城里娘娘格格的衣食无忧、地位尊贵,那就错了。紫禁城里,那一座座宫殿,一处处精心打造的花园,一串串“醒百八烦恼”的朝珠,一件件华美绝伦的家具,一幅幅举世名画……总在心头挥之不去。

    重拾工匠精神 重拾工匠精神 重拾工匠精神

    我并是属于宫里,心心念着的是样式雷建筑,历尽文物南迁颠簸的刻碑、石鼓,琳琅满目的明清钟表,华美绝伦的珐琅饰物,精雕细琢的漆雕云龙戏珠妆奁,传统的点翠工艺,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缂丝,代表中华千年陶瓷艺术的瓷器……五千年的文明延续,沉淀出的是大智慧;五千年历史交替,流淌出工匠的精神。

    2016年央视播出了《我在故宫修文物》系列大型纪录片,第一次把在故宫背后默默付出的“匠人”,真实呈现给观众,从16岁到60岁,他们是一群修复时间的人,让观众看浮躁年代的沉静匠心。在故宫男神王津的手里,一盘散落在托盘里的机械零件,几个月工夫,音乐大水法钟就奏响了美妙的音乐;世界上公认的有上千个零件的写字人钟,他们用一年的时间完成。当我亲自在钟表馆看到大水法钟、写字人钟展览其中,恍惚记起一个片段:王津在故宫修复钟表40年,修复检测钟表三百多件,英雄关羽也有败走麦城的时候,难道他就没有修复不成功、很挫败的经历吗?“目前没有”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迷之自信的微笑。何等霸气外露的背后是何等精湛的技艺。纪晓岚曾言: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王津的“火”不是偶然,是必然。青铜器组王有亮,镶嵌组孔菊燕、陈扬,书画组杨泽华,陶瓷组纪东歌,他们倾尽一生,只为专注于一件事。我被瞬间圈粉,工匠精神舍此复何之。

    重拾工匠精神

    2018年

    政府工作报告

    “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

    2017年

    政府工作报告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2016年

    政府工作报告

    “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工匠精神”一词连续三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里,更是引发全民热议。其实,在对政府的政策关注上,我总是后知后觉的那一个。这也许是因为自己是非党员的缘由吧,在这个“举目已觉千山绿,宜趁东风马蹄疾”的现代发展速度里,却每每有一些遗憾。

    重拾工匠精神 重拾工匠精神

    据统计,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最多,居全球之首。当年去日本,听当地人骄傲地宣扬:日本匠人,一生只做一件事!420万余家中小企业里,有超过10万家百年老铺企业。支撑这些企业的是“职人”,他们如此定义自己的气质:追求自己收益的进步,并对此持有自信,不因金钱和时间的制约扭曲自己的意志或做出妥协,只做自己认可的工作。一旦接手,就算完全弃利益于不顾,也要使出浑身解数完成。寿司之神,几十年如一日做寿司;木屐之父,从爷爷的爷爷辈就开始经营;手工扫帚,从中扫帚草开始,耐心地撒种收割甄选,甚至个别扫帚要花三年时间才可以制作好;味增酱油,“山内本店”的味增是驰名世界,六十多年专注于味增和酱油的制作和改良;冈野信雄,30多年来只做一件事:旧书修复……用一生时间钻研、做好一件事在日本并不鲜见,有些行业还出现过一个家庭十几代人只做一件事。在日本,这样的工匠灿若繁星,我所列举的只是古老传统手艺的冰山一角,他们之所以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就是因为具有“职人气质”,俗称“工匠精神”。颇受感慨。

    工匠精神,按照百度词条的解释,就是对自己的工作和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是一种情怀、一种执着、一份坚守、一份责任。其实,我们身边也有这样一群人,做着平凡普通的工作,却始终保持着严谨专业的工作态度。从河南博物院出来,朋友跟我提起漆雕。印象中还是看到故宫博物院漆器修复师寡言、温良、专业的闵俊嵘,上山采漆,下山熬漆,涂、刷……和现在漆工艺制作完全不一样,精良、细致,我以为只有修复古文物需要讲格物致知,便喋喋不休地讲着文物修复者的了不起。朋友笑笑,讲起他的三叔,一个普普通通的木匠,农村有一种说法“长木匠,短铁匠,不长不短是石匠”,也就是说农村的木匠涉及的范围广,那时候每逢谁家盖房子,建筑家具、建筑装饰都要找三叔做。三叔是手艺人,做活细致,讲究,伸展绳墨,用笔划线,再拿刨子刨平,还要用量具测量,制作成需要的各种各样的家具、工艺品。朋友说他印象最深的是做漆器,一大早去山上从漆树割取天然汁液,回家支起大锅熬漆制成大漆,三伏天熬漆的刺鼻味道,能传出村子几百里外吧。熬好的漆做涂料,耐潮、耐高温、耐腐蚀,还可以配出不同的漆色,油光锃亮,光彩照人。涂漆才是真正的技术活,不仅可以保护器物,还可以涂饰花纹,绘制图案。《韩非子.十过》记载,虞舜以木作食器,“流漆墨其上”。三叔做漆活有一个法宝,舀子。舀子?不是用来舀水吗?听到这里我心里满满都是不解。用舀子“溜平”。漆完的家具,要想表面看起来光滑,现在就会用磨砂纸进行打磨,抛光。可是那时候的农村没有磨砂纸,就用舀子装上烧红的木炭,带上厚厚的手套,用炭火的温度和漆器之间的短小的距离,让漆自己进行流动,这样反复几次,漆面就会平滑光整了。以前的家具都是用黑红两种颜色的大漆髹漆,一般家里都是涂漆,至少要有五个红色层和五个黑色层组成,每个色层要经过数十遍上漆溜平来覆盖下方色层,每一遍上漆的厚度要一致,每一遍上漆还要等24小时氧化,每一个漆器家具、工艺品要历经百余天,才能达到想要的光泽度。难怪说髹漆百余道,历史四月之久。三叔说自己就是个木匠,可是我们却看到了传统手工艺的功力。朋友至今提起来都是记忆犹新,小时候看热闹的心境,留给今天的他一定是对工作的精益救精,这才是最好的传承。

    重拾工匠精神 重拾工匠精神

    瑞士表誉满天下,畅销世界,凭借的就是凝神专一的工匠精神,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无一不是精心打磨、精雕细琢。所谓限量版,我以为不是稀少,而是需要经过脚踏实地制造的精品良品。

    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主任罗民说: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脱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 “工匠”代表着专注敬业、一丝不苟、至臻完美……它是一个时代的气质。

    工匠,说白了就是做技术的人。世界上有两类人,一类是喜欢和人打交道的,一类是和事物打交道的。工匠就是后者。故宫里的织绣、百宝镶嵌、陶瓷、书画的修复,每一天都在修行、修心、修身,每一个文物的完美展出,背后都有着枯燥的坚持,可是当灵动的制作过程凝固成曼妙的成品,这就是自我价值的最好表达方式。

    作为一名教师,更需要工匠精神,让自己成为“匠心独运”的老师。清华大学退休老教授张礼先生,从教71年,93岁高龄仍坚持上讲台授课,动力来自“我喜欢啊”,张老不假思索的回答,感动无数网友,大师风范就是如此;西安科技大学94岁高数教授潘鼎坤,法语惊呆学生的82岁教授余天庆,84岁蒋克铸连站三个小时,皆因为“我曾经爱过你”,至今仍不舍三尺讲台。老教授们通过自己的言行不仅为学生做好榜样,给我们现下的年轻教育者也是榜样,这样的教育纯粹且独运。教师亦被称为“教书匠”,对自己的学生精细教育,精益求精,除了拥有纯粹的心,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技巧、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精心设计,如雕琢一件件艺术品,精雕细琢,臻于完美。身边这样的老师比比皆是,女儿的老师想要为孩子们呈现一节完美的古诗词鉴赏课,阅遍与之相关的文献历史记载,才着手备课,历经四五次易稿,修改,添加,删除,才定稿。定稿后的课,在一次又一次的试讲中,不断创新,不断有新的创想涌现,再一次又一次修改,大到环节的更换,小到过渡语的衔接,看似重复居多,但总能从中发现,这便是创造吧。一堂完美的课,却是需要无数次的打磨,才能趋于完美。正如齐白石画虾,难道同一题材需求量这么大?借用毕加索的话回答:光线每分钟不一样,每天也不一样,所以画出来的也总是新题材。教育,看似重复,只要心中有源头,活水自然流淌。“道也,进乎技矣”,在教育的路上,才能达到技与艺的完美结合。虽不能达到完美,但无限趋近至臻的感觉总是令自己欣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重拾工匠精神 重拾工匠精神 重拾工匠精神 重拾工匠精神 重拾工匠精神 重拾工匠精神 重拾工匠精神

    择一事,终一生。小到做饭、洗衣服、种花,大到航天技术、科学技术,无不需要工匠精神。相信,乘坐工匠精神这列快车,中国的教育迎来新的春天,中国的企业走向垄断,中国的科创屹立全球,中国的制造成为中国质量。借用李宗盛的《致匠心》:世界再吵杂,匠人的内心绝对、必须是安静安定的。就是要在各种变数可能之中,仍然做到最好。面对大自然赠与的素材,我得要先成就它,它才有可能成就我。愿我们怀有匠心,被善意、执意推着前行,继续保留我们最珍贵、最引以为傲的内心安排。专注做点东西,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其他的,就留给时间去说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拾工匠精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tnk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