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过那些的关于历史的书籍,纪录片,电视剧,电影等作品中,大多数只是在讲一段历史故事,那段历史故事或者以一种大局观展现统治者如何励精图治,进行歌功颂德,或者如何大兴土木,残害人民,进行严厉批判,又或者写哪个著名的人物,他们怎么样为人类留下珍贵的遗产。看这些作品,我学习到的是历史知识,是用一种褒贬的眼光去看待,之后,会随着作品进行批判或者表扬。但是,《万历十五年》这本书,给了我与众不同的感觉,给我一种相比于曾经了解历史的更客观的心态,从书中,我看到的有更多的是围绕万历十五年这些人物作为一个普通人,他们所面临的困境,他们所像普通人那样渴望的一种生活状态,人生追求。
《万历十五年》这本书作者黄仁宇围绕万历十五年间,从万历皇帝到张居正,戚继光,李贽等人物的记述,结合当时的世界历史发生的一些事迹,展现出明朝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初识这本书,是在《一本好书》节目中发现的,之后又由于看完《大明王朝1566》电视剧之后,下定决心再去了解嘉靖之后到万历年间发生的事情。
书中所写的人物,有熟知的改革家张居正,有抗倭名族英雄戚继光,有一代高风亮节清官海瑞,也有一代史学家李贽,但是最让我印象之深的是万历皇帝。因为我第一次从作者的描述中了解到是作为一个皇帝的无奈,他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种在最高统治地位藐视一切众生的状态,也不是那种杀伐决断,为所欲为的皇帝。从洪武皇帝到万历皇帝二百年间的统治,万历很不幸的作为了一种权威的象征,作为这个帝国的象征,很多时候他是被文官集团牵着鼻子走,很难任由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去做事,最终沦为一个自暴自弃的皇帝。而作为一个更大的悲哀的是,万历是明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他的一生没有自由,他的一生都是作为一种国家的象征在活着。最后导致的是皇帝形成一种抵触心理,最终只是很难认真对待朝政,就像以往的其他明朝皇帝一样,由四大辅臣以及文官集团去治理这个国家。从万历皇帝,看出来的是整个明朝的皇帝的悲哀,所以说明朝的每一代皇帝都有自己不同的癖好,就比如嘉靖,几十年不上朝,只是一心炼丹问道。作为明朝的统治者,这的确是一种悲哀!
说起张居正,不管是从我之前作为学生时代学习的知识,还是之后了解,他一直是一个正面人物,是一个为了国家励精图治,不断改革的政治家,读完本书之后,事实的确如此。但是作为一个人,我们看到的是他完美的一面,他也有不完美的一面,这个不完美的一面或许就是他的权力太大了,任何反对他的人最后都是悲惨的结局。最后,他的结局也是悲惨的,张居正死后,他的家产全部没收,文官集团反对他的人定罪为贪污受贿。不管这样的事情真相如何,结局却是让人唏嘘。就像书中标题所示,“世间已无张居正”,这是一种扼腕叹息吧,如果张居正还在,能在他的首辅地位多几年,那么明朝万历年间又会发生什么呢?
当世间已无张居正后,下一个是首辅申时行,最终这个首辅只是一个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上级官员,也没有带领万历皇帝走向更辉煌的统治。要说最留存于我们心中的完美的官员,那就是海瑞了,从出仕海瑞一直是一个高风亮节的清官,不管是在嘉靖年间还是万历年间,甚至于书中给我印象至深的是,海瑞就连平时吃的菜都是自家自己种的。但是生逢于这样一个年代,谁最后又能彻底苟全,就连海瑞也是如此。但是,海瑞给我们留下的是忠孝悌节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
当我们知道我们的抗倭英雄戚继光,那些倭寇并不全都是日本人,他们大多数是中国沿海的流民,我们作何感想?为什么在明朝早年郑和能够七下西洋,但是现在却被倭寇侵扰,正常的不应该是明朝的旗帜去插到倭寇的岛上吗?这一切都想起来觉得很不可思议,作为一个泱泱大国,宁愿每年花费巨大财力物力去抗倭,而不能彻底反过来去征服岛国,反而忍受常年的侵扰。其实这一切的种种,就只是说明了一个,明朝在走向下坡路。戚继光这样的将帅之才,却未能被重用,只是因为明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制度。最后的最后,关外的努尔哈赤,一路踏向关内,从此,历史是新的一副篇章。
只有知过去,才能明未来!《万历十五年》,就是这么一本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