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语言的结构本质是什么?
写作中的语言表达有规律可循吗?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结构之人鼻祖、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早已回答了这个问题。索绪尔认为,语言作为一种表情达意的符号,包括音和义两个基本元素。在语言应用的漫长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约定俗成的相对稳定的语言结构。
这些稳定的语言结构,就是我们学习和应用的基础。如果我们想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这些基本的语言表达结构就可以了。如果你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必须学会写作高手们通用的高级语言结构。
那么,怎样才能找到写作高手们通用的高级语言结构呢?
方法很简单,就是我们日常调查任何问题所使用的通用方法一一统计分析。这是介绍两种统计分析方法,一种方法是分析某一类作品的语言应用规律,另一种方法是分析某一个作家的某一种作品的语言应用规律。这完全是根据你个人分析和统计的需要来确定。
我在这里介绍的方法是本人根据通用写作需要的写作高手通用语言表达结构及其应用方式。包括记叙性写作、说明性写作和议论性写作,当然也就包括了普通性写作和文学性写作的应用范围,所以说这里揭示的是写作领域全域性的通用语言表达结构应用规律。
这个语言应用规律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只是在索绪尔没有系统发现之前,被那些写作高手们不自觉地应用着。这种有效的方法代代相传,古今中外的文脉也因此而绵延不绝。只不过此法由于纯属个性化发现和个性化传承,学习起来非常艰难和缓慢。
正如“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一样,全世界语言应用领域如果不出现索绪尔,那么,我们也可以推知语言应用仍会停留在作家们小作坊式的个性化发现和传承的低效应用状态。
因此,语言应用结构规律的发现,推动了现代语言应用的发展和繁荣,索绪尔也当之无愧地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因为索绪尔是历史上第一个用结构来解释现象的语言哲学家,所以又被世人尊为“结构主义鼻祖”。我在38年漫长的语文教学生涯中进行了艰难的写作教学探索,在2010年粤港澳台语文教学论坛上幸遇新加坡教育学院洪瑞春教授,他在论坛上提出了解决一切写作问题的国际新观点:运用生成阅读策略可以解决一切写作问题。听到这个新观点,我兴奋了近一年。
生成阅读是一种什么方式的阅读?
顾名思义,生成阅读是一种以研究写作生成规律为目的的主题阅读。这种阅读只有一个研究指向,就是研究文章如何生成。
其实,这种主题阅读也隐隐约约地存在于我们的读写爱好者群体中,只是若隐若现地存在于一种不自觉的读写行为中,所以也是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况。
一种行为如果不是自觉行为,不足以成为规律。如果这种行为变成一种自觉,则值得相关领域珍视并推而广之,造福普罗大众,而不是蓄之高阁。
语言应该的自觉什么时候可以来临呢?
直到2013年年初,在阅读索绪尔的《语言学概要》时,联系洪瑞春教授的生成阅读策略,顿觉茅塞顿开,灵光乍现:语言的生成规律不就是索绪尔所发现的语言生成结构规律吗?
欣喜之余,便着手在2014届高三所任教的两班学生中进行实验。机缘巧合,《文道》杂志主编向我约稿,我把训练学生的成果汇总成《写作训练中的语言结构性解码》一文发表在《文道》杂志第四期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高考两个班学生的语文成绩遥遥领先,其中黄炯豪的作文《透过那泛黄的老照片》被选为2014年广东省高考作文样卷1号文,即当年的满分作文,百度可查。
其实,从结构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语言应用与表达的两大结构密码分别是结构替换和结构组合,语言表达万变不离其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