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当年冒死采访“非典”的柴静,总会被人想起?

为什么当年冒死采访“非典”的柴静,总会被人想起?

作者: LEAD立德领导力 | 来源:发表于2020-04-06 10:07 被阅读0次

提到柴静,不少人最先想起的可能是那句——“火柴的柴,安静的静”

继而又会想到央视的名牌栏目《东方时空·时空连线》,然而让观众印象最深刻的可能是她本人在《北京:“非典”阻击战》等专题节目中,无所畏惧,坚持为观众跟进播报“非典”实况的情景。

镜头之下的柴静,总是一副淡定从容的样子,声音柔和,矜持而又冷静。有时候话可能并不是很多,亦不善于用身体语言表达,但是每每从她口中说出的话,却总是犀利而不失温情。

她总能用最精简、真实的声音将新闻语言贴近于事实,以最淳朴自然的播报方式缓缓进入每一个听众的心。

在铁杆粉丝的眼里,柴静是女神;在文艺青年眼中,柴静就如当代林徽因;而在新闻系学生眼里,柴静是人生偶像;在采访对象眼里,柴静是CCTV大牌主持人……

人们喜欢柴静,不仅是因为这个瘦弱的山西姑娘优雅、淡然、沉静、拥有良好的控制力,更重要的是因为她在节目中的每一次对话,常常打动人心。

说话具有亲和力的人不会总是满口“官话”,而会用最平实的语言与人交流,哪怕自己的职位和社会地位比别人高很多。他们把自己的这种亲和力逐渐变成了影响力,赢得人们的喜爱和追随。

柴静说:“好的文字,是要用来听的。说到底,是不装。写文章用副词、连词是想吓唬人。告诉别人,我成年人了,你们要重视我,其实是虚弱。我也是花了好多年才学会平常说话。”

如果一个人说话夸夸其谈、不着边际,总是爱讲一些大而空的道理,我们就会说他“不接地气”。一个不接地气的人是很难受到他人尊重和欢迎的。

只有“接地气”,真心实意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才能受到他人的尊敬和爱戴。

柴静曾采访过一个因为被性侵而杀人的少女。当时女孩并不愿意接受采访,怕因此影响自己以后的生活,柴静对此表示理解,她对女孩说:“接受和不接受采访,都是你的权利。除了司法机关,任何人跟你交谈案情,你都可以拒绝的……我只能说,如果你愿意谈一谈,我愿意听。”

最终,女孩被柴静的真诚和细心所打动,终于接受了采访。

正是柴静表现出来的礼貌与尊重,才让受访者愿意接受她的采访,并对她吐露心声。

其实,每个人都值得尊重,当和别人谈话时,无论对方的地位、等级、辈分如何,我们都要尊重他们。尊重他人其实就是尊重自己,一个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必定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喜爱。

生活中总有人喜欢故弄玄虚,卖弄学识,讲一些看似高深的大道理,把人给说蒙了,以为这样就显得高人一等。殊不知,这样做非但解决不了问题,只会适得其反。

在某部电视剧中,宋美龄这样对空军军官说:“跟我说话不要用专业术语!”因为她明白,当军官跟她讲专业术语的时候,是他们自己心里没有底气,用她听不懂的专业术语做解释,其实就是在敷衍。

说话的关键并不在于你去用多么高深的长篇大道理让对方崇拜自己,而在于将你要告知的信息准确地传递到对方的心中去。

即便语言朴实无华,但只要你论述正确,有条不紊,那么你的谈话就能播种到对方心中去。

相关文章

  • 为什么当年冒死采访“非典”的柴静,总会被人想起?

    提到柴静,不少人最先想起的可能是那句——“火柴的柴,安静的静” 继而又会想到央视的名牌栏目《东方时空·时空连线》,...

  • 《关于当年非典的有趣回忆》―读柴静的《看见》有感

    读柴静的《看见》,读到她们在非典时期去采访的情形,想起当年非典时自己在大学里的一些趣事。 那时学校锁了大门,禁...

  • 2017-08-14

    看了三遍《看见》非典那章。终于耐不住 找来当年的新闻调查非典特别节目一睹真容。看到视频中柴静干练 精神 坚定的形象...

  • 非典事件云云

    最近读了柴静的《看见》前两章。 这本书是柴静自己当年采访他人做新闻时的一个回忆。我之所以选择它,是因为从始至终它或...

  • 那年非典

    最近读柴静的《看见》,仿佛采访的情节一一展现在了眼前。她讲到了非典,于是我回到了2003年的那个时间,那时候我在读...

  • 我想感觉到人,哪怕是血肉模糊的心

    文章的标题来自于柴静,一位敢于报道真实的新闻记者,就是那位《穹顶之下》的记者。 她的《看见》一书,记载了她采访非典...

  • 读书感悟:看见

    这是一本好看的书,是央视记者柴静记录自己采访过的人或事件的回忆。其中既有非典时期的深入探险,也有对很多边缘人物的深...

  • 非典的回忆

    今天读柴静的《看见》,读到她在非典时候做采访的一段往事,读到那么多人由于不清楚病情的严重性而被感染,尤其人民医院...

  • 清蒸童子鸡

    记得柴静当年采访黄永玉,问他的人生哲学是什么? 黄永玉说了两个字:寻常。我心想,这也叫哲学吗? 结果黄永玉回答,天...

  • 看见?看见!

    喜欢柴静是从高二那年,看过一篇关于她的传记,从夜色温柔那个“火柴的柴,安静的静”开始,直到非典,到《看见》,到“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当年冒死采访“非典”的柴静,总会被人想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tsv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