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行知先生本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心态探索教育,教导我们教育不仅成为“人上人”,还要成为“人中人”。三大教育思想意义深远: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原来教师是要求最高的职业,只有做到“学而不厌”,才能做到“诲人不倦”。只有每天不断更新的老师才能教好每天在成长的学生,好的老师会根据学生学的状态来教育。陶行知的教育格言简单易懂,引人深思:
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真是过来人阅历之谈。因为必定要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否则年年照样画葫芦,我却觉得十分的枯燥。所以要想得教育英才的快乐,首先要把教学合而为一。这是教学应该合一的第三个理由。
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就是要用新的学理,新的方法,来改造学生的经验。
杀鸡用鸡刀,杀牛用牛刀。
依据经验怎样做的事,应当怎样教。譬如游水的事,应当到池沼里去学习,不应当在课堂上教授。
凡做一事,要用最简便、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
我们培植儿童的时候,若拘束太过,则儿童形容枯槁;如果让他跑,让他跳,让他玩耍,他就能长得活泼有精神。身体如此,道德上的经验又何尝不然。我们德育上的发展,全靠着遇了困难问题的时候,有自己解决的机会。所以遇了一个问题,自己能够想法解决他,就长进了一层判断的经验。问题自决得越多,则经验越丰富。若是别人代我解决问题,纵然暂时结束,经验却也被旁人拿去了。所以在保育主义之下,只能产生缺乏经验的学生,若想经验牢富,必须自负解决问题的责任。
刘伯明先生说:“人当为人中人,不可仅为人上人。”
陶行知先生所认为的活的教育是活的教师以活的方法培养活的学生的过程。活的教育包括生活的教育、创造的教育、精神的教育等多个内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