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Jeneer陪你终身成长的第56天,这是Jeneer“人生复盘”系列的第20篇文章。
一、我的成就事件
1.读完25本书,数量超过我过去五年的总量。
自2015年9月参加工作以来,记忆中只有工作和碎片化地看一些自媒体文章,书籍基本没有涉猎。
2.加入樊登读书120天,听了65本书。
一次机缘巧合,3月份我加入了樊登读书,利用做家务、做饭、散步等碎片时间听了大量的书籍。
3. 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简书。
今日头条过了“原创”功能,文章阅读量从最初的个位数到现在已经过千。
在简书上公开写作超过10万字。
4. 自3月开始,坚持每周、周月复盘,累计完成19篇复盘日记。
复盘是从今年3月开始做的一件事,也是一直在坚持,没有放弃的一件事。
弘丹老师说“复盘就是翻盘”。
其实,改变有时候挺难的,比如说养成好的阅读习惯、运动习惯。
如果只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其实很容易就放弃了。
但是,因为开始复盘,所以一步步地,我战胜了自己的许多的小懒惰,现在,每周、每月复盘,都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每一次的复盘,其实都是和过去的自己对话的过程,当开始复盘之后,我发现人生正在悄悄改变。
5. 运动健身方面完成了从“间断性自虐”到“持续性自律”的转变。
自2017年6月1日,加入Keep以来,人生好多的进步都发生在这近半年。
半年时间,我运动总时长8375分钟,健身时长6329分钟,跑步123.37公里。
半年里,我从以前的胡乱练习开始有计划塑形,“腹肌撕裂”“腹肌塑造”从初级晋升到进阶版,“瘦腿训练”完成超过了100次,哑铃从最初的1.5公斤提到了3公斤。
二、我的幸福事件
1. 完成了从行政岗到教师岗的转变。
这个内容,放在这里其实有点勉强,因为我是在7月1日才拿到的调令,但我还是想放在这里,因为也正是有上半年的努力和坚持,才有了这个好结果。
当我拿到调令的那一刻,心里真是开心极了。
2.外出求学后,第一次在家陪了爸妈三个月。
受疫情的影响,今年我在家过了一个无比长的春节,将近100天的时间,自07年到武汉求学以来,这是第一次陪爸爸妈妈这么久。
3.第一次陪外婆过生日。
第一次陪外婆过生日,给外婆写了一篇小文章。
4.第一次陪爸爸、妈妈过生日。
给爸爸做了长寿面,给妈妈做了生日蛋糕。
虽然爸爸妈妈依旧还会吵闹,但我没有以前那么烦了,我可以很好地分离爸妈的课题和我的课题,我变得快乐了。
5.母亲节,给妈妈送了一首小诗。
母亲节,送妈妈一首小诗,大声地告诉她,我爱她。这是今年全新的尝试。
6.父亲节,给爸爸写了一封信。
人生长这么大,第一次和爸爸讲了这么多话。虽然现在的爸爸依旧还是让我和姐姐很头疼,不过,我相信,爸爸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三、思维上的成长
1.我们不能“管理时间”,只能选择“与时间做朋友”。
4月,我花了一整个月的时间,看了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写了16篇读书笔记,也正是因为这些笔记,我才顺利地过了今日头条的“原创”功能。
读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
我们其实不能“管理时间”,我们能管理的只有自己。
伟大的人,都是善于与时间做朋友的人。
3月,因为想做的事情太多,可时间又有限,总是无法完成,人会变得很焦虑。
4月读了这本书,又读了的《奇特的一生》,了解了柳比歇夫坚持了56年的“时间统计法”,还尝试过APP计时。
目前,我的时间安排比较合理,既不给自己过大的压力,也不会存在“无所事事”、“浪费光阴”的现象。
前段时间看了怀左的一篇文章,他谈到很多人羡慕“自由职业”,因为觉得“自由职业”就是无拘无束,没人管的状态。
事实上,真正想从事“自由职业”的人,必须有高度的自律性,否则“自由职业”就变成了“无业游民”。
关键不是“自由”,而是“职业”。
是“职业”就要意味着,你要上班,而且是在为自己上班,你不努力,就没有收入,所以,你只有更努力。
因此,如果是上班族,可能一天工作8小时,而自由职业的人有可能一天要工作10小时以上,甚至更长。
我喜欢的弘丹老师、怀左同学,他们都是自由职业,可是他们每天的工作状态真是“忙到要飞起来”的感觉。
记得疫情在家,当每个人一边喊着“躺着睡觉也是为国家做贡献”,一边光明正大每天睡到日上三竿,弘丹老师每天六点起来录课。
我最初回到家那段状态也不好,后来看到老师这样的状态,我觉得自己真的没有什么可以懈怠的理由。
于是,我开始早起,每天五点半到六点就会起床,看书、备课,做运动。
最近,我调岗成功,成为了一名专业老师,暑假期间可以不用去办公室坐班,同事们都很羡慕我,说我可以“放飞自我”两个月了。
事实上,我有很多工作安排,除非有特别的事情,每天早起、读书、写作、备课、跑步、健身,就是我全部的日常。
我甚至过得比上班还要忙,但是我乐在其中,因为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2.对于年轻人来说,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这也是李笑来老师《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中很重要的一个观点。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
但有些事却急不得,而且太早成名、成功未必是一件好事。那些年少成名却一落千丈的明星便是最好的典型。
可是,我们这个时代太讲究速成。
事实上,对年轻人来说,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而且,这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也是人人都值得追求的事情。
而成长其实只有一条路,就是积累。
比如说,作为一个写作小白来说,现在就是我正在积累的阶段。
写作半年,除了公开发表在网站上的有10万字,各种七七八八加起来可能也写了20万字左右,但是,自己的文字依旧没什么人关注,粉丝也就那么几个。
但我一点不着急。我无数次问过自己,“如果没人看你的文章,你还会继续写吗?”
“一定会的”,关于这个答案,我丝毫没有迟疑。
虽说,写作其实应该站在读者角度,这样你写的文章才会有更多的人看。
但我觉得,在最初的阶段,写作更多的还应该是取悦自己。因为只有当你取悦了自己,你才有持续创作的动力,你才可能一直写下去。
而当你一直写下去,当你的积累达到足够的程度,那么该来的都会来。
当一件事做到极致,你可能都没办法不成功。
所以,现在的我,愿意沉浸在自己的事情中,安心看书、码字,做好眼前的事,相信时间会给出最好的答案。
3.这个时代,正在奖励深刻思考的人。
这是我在《清醒的思考》这本书中看到的一句话,当时感触很深。
我以前,时常调侃自己,经过十几年的中小学教育,我彻底学傻了,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将来想做什么。
所以,我的大学时代过得浑浑噩噩,看什么书随大流,参加什么活动随大流,找什么工作也随大流。
我成了一个只会考高分,完全没有自己思想的人,所以尽管我考出了很高的分数,考进一所重点大学,可后来的人生却充满了坎坷。
当我在阅读《把时间当做朋友》一书,李笑来老师的许多观点给了我醍醐灌顶的感觉。
以前我常常会觉得学那些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对自己找工作没用的,都是在浪费时间,直到现在才明白原来是“拒绝学习”的判断早已融入我的心智。
生活的本质是,你想要什么,它偏不给你什么。你只有运用心智的力量,摆脱死循环的状态,唯一的解决方法是:生活给我什么,我就用好什么,等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去换能换的东西。
当你起步已经晚了的时候,问题不是“到时候能做多好”,而是“到时候能做多好就做多好,总好过什么都不做”。所以,想要做什么,想要改变,立即开始,不要想太多。
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任何一个人如果曾经有习得某种技能的经验,就会知道,在习得的那一瞬间,整个世界都会为之改变。
学习的魅力在于:每掌握一项新的技能,就感觉自己好像重生了一次。
而学习最关键的一点是:任何知识的获取,都是不可逆的。
学习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一个人只有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后,真正的学习才算开始。
比如,我觉得我的学习之路就是从今年年初才开始,因为那个时候我才知道了自己真正喜欢、需要的是什么。
而当你真正开始主动学习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成长速度完全超出了自己的想象。
而这许许多多让我醍醐灌顶的观点都告诉我一件事:心智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
教育最重要的使命之一,就是要开发孩子们心智的力量。
可惜,我的中学时代完全没有做到这一点,所以虽然我是老师和家长心目中的“好学生”,可我却不是自己心目中的“好学生”。
想要开拓心智,唯一的方法就是学习,获得知识,但这种学习和获取一定要是主动的,是要带有思考的。
就像今天我们的大学教育,究其根本需要培养的是学生的自学能力。
而自学能力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思考”。
可惜的是,今天“思考”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件太过吝啬的事。
一百年前哲学家罗素已经说过:“很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
可是,思考直接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思维格局才是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关键,这是半年的学习我最重要的收获。
所以,在每周、每月的复盘,除了回顾完成的事情,最重要的复盘自己思维上的成长。
4.不是厉害了才开始,是开始之后才厉害。
这个是年初的时候,弘丹老师课堂上分享给我们的一个观点。
当时听了,就有一种大梦初醒的感觉。
我们常常以为,那些所谓的大咖,都是先成为大咖,然后才做出了很多骄人的事业。
但事实是:所有的成功者开始都是无名之辈。
就像我喜欢的弘丹老师,如今有三万学员和她一起学写作,而且弘丹老师的名字最近还被收录进了百度百科,但她最开始也是从每天写400字日记开始的。
一个农村孩子,到在“魔都”上海扎营,弘丹老师也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
史蒂芬・金说:“写作是一种实践。如果你能够坚持十年、每天举重15分钟,你就可以打造出肌肉。如果你持续十年、每天写作一个半小时,你就会变成一名优秀作家。”
任何事情,只要开始,持之以恒,再赋予其时间的力量,你终将成为那个闪闪发光的自己。
所以,不要成为马云笔下那个“夜夜想想千条路,醒来还是走原路”的空想家。
你想变得很厉害,你想做什么,不妨从现在就开始。
5.你是这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
这半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收获,就是阅读了朗达·拜恩的系列书籍。
第一本读的是《秘密》这本书。说来也真巧,这本书放在我身边已经10年了,中途我搬过许多次家,也卖掉了、处理了很多书,可都没有处理掉它。
虽说没有处理掉,奇怪的是,我却也从未读过。
这半年,每周六成了我的专属阅读时间。
6月的某个周六上午,我便随手翻到这本书,读了起来,刚开始想着只是随意读读,没曾想一读便停不下来。
我用一个上午读完这本书之后,彻底被朗达·拜恩的理论吸引了,在当当6·18做活动的时候,果断买回了全套书籍,开始系列阅读。
我发现:当我开始认真、积极地对待我的生活,生活发生了很多有趣的变化。
我想要的,我希望的,都慢慢地开始来到我的生命。
就像这本书,当我特别需要它的时候,它就来到了我的面前。而之前的10年,我从未在意过它的存在。
就像朗达·拜恩在《秘密》一书中告诉我们的:宇宙中最有力量的就是“吸引力法则”。
你生命中所发生一切,都是你吸引来的,无论好坏。
以前,我常常觉得人生不幸,但当我开始改变自己的思想,我感恩我拥有的一切,我开始积极乐观地思考人生,生活开始变得不一样了。
我们常常低估自己的能量,但事实上,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是自己。
我们不是想逆天改命,只是想活出自己本来的样子。
6.投资的本质其实是你认知能力的变现。
今年6月,一个机缘巧合,看了两本关于博多·费舍尔关于理财的书籍,开始了理财学习。
在学习理财之后,我发现作者核心的观点其实是在讲:人这一生首先需要思考的不是要拥有多少钱,而是你究竟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生活中,很多人有了闲钱,都会想着投资。可大部分人投资,基本都是跟风,今天股票大涨,买股票,明天黄金大涨,买黄金。
事实上,这样的行为只能算的上“投机”,因为其中运气的成为太多。
股神巴菲特说:不要投资自己不懂的东西。
在关注了“简七读财”公众号,我明白了一件事:投资的本质,其实是你认知能力的变现。你永远也赚不到自己认知之外的那部分钱。
这是自己在理财思维认知上一个很大的收获。
2020年上半年,是很不平凡的半年,无论对国家,还是对个人都是。
我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疫情,许多人付出了生命,我们看到了生命的无常,更懂得了活着的可贵。
之前,微博上有个超火的话题,叫“你怎么过疫情,就怎么过一生”,听起来特别残酷。
疫情再疯狂肆虐,总会有结束的一天,生活总归要重回平静。
可一场疫情过后,每个人的收获是不一样的。
如今,我们国家的疫情防控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持续几个月的疫情过后,如今有的人逆风成长,有的人一无所获。
正如我在6月复盘中写道的那样:人们常常以为,世界上所有人都一样,过着乏善可陈、毫无趣味的生活;
却不知:总有一些人,在一些地方悄悄努力,然后活成了你想要的样子。
2020年上半年,对我来说是特别不一样的半年。工作上,同时兼任两份工作;工作之外,读书、写作、跑步、健身。
许多人觉得,这半年过得好闲,我却忙成了一个小陀螺,就在前几天,当所有的一切,都尘埃落定,突然有一种特别幸福的感觉。
其实,这半年过得十分不易,年初疫情在家,被“隔离”,被“歧视”,害怕传染家人,每天过得胆战心惊。
尽管内心十分慌乱,短暂的烦躁之后,我还是开始了早起的日子,同时也利用这半年居家办公的机会,开始了许多新尝试、新挑战。
年初,给自己列了的20条清单,如今,都在有条不紊地执行着。
我的新年愿望再也不是“空中楼阁”,它们是夜空中最耀眼的“小星星”,照亮了我前行的路。
这半年,有过委屈,有过辛酸,有过难熬的时候,可当我咬牙走过去,如今回头再看,我越来越坚信: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数。
好了,2020上半年的生活碎碎念就到这里了,期待我们年末再见!
附录:我的阅读清单
《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
《清醒思考的艺术》
《目送: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一》
《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二》
《万历十五年》
《活着》
《复盘:对过去的事情做思维演练(实践版)》
《时间的格局》
《文案圣经》
《活出生命的意义》
《把时间当作朋友》
《活好:我这样活到105岁》
《奇特的一生》
《亲密关系》
《逆商,我们该对如何坏事件》
《意志力:关于自控、专注和效率的心理学》
《过简单而有品质的生活》
《终身成长》
《向前一步》
《秘密》
《英雄》
《魔力》
《孤独,是一个人的清欢》
《小狗钱钱》
《财务自由之路》
——————
养成复盘习惯
积累成就事件
你的2020年——注定不同凡响
·END·
作者介绍:
Jeneer,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校教书匠。喜欢读书、跑步、写作、健身的极简主义者。未来路上,一起自律,共同成长,愿我们每天都活在自己期待的样子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