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祖国民族文化习俗的魅力,尊重并热爱家乡的民风民俗。
语言应用:创设交际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间的团结协作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感受和吸收习俗文化的智慧和营养。
思维能力: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审美创造:通过阅读习作例文和学生交换习作,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作文的长处,将所学的作文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同时让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课前解析】
本次习作话题“家乡的风俗”,要求学生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或者是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习作话题不仅与单元的主题紧密结合,而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教材第一部分,首先点明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并配以三幅插图,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唤起他们对风俗的真实体验,拓展习作思路。教材第二部分,提出了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提示既可以介绍一种风俗,也可以是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并从如何搜集资料、写什么、怎么写等方面进行了相应指导。教材第三部分,对习作后的评改和展示提出具体建议,把全班的习作成果集中成为“家乡风俗作品集”,为学生创设了分享、展示习作的平台,提升学生习作的成就感。
本单元的课文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范例。
同时,在三年级下册的教材中也曾经安排了“走进传统文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此基础上,再来进行家乡风俗的习作,不仅降低了习作难度,更体现了教材内容编排的有序性和连贯性。
【教学目标】
1.能介绍一种风俗或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点来写。
【教学重难点】
1.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2.能通过习作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自豪、赞美之情,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教学反思】
指导作文,要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构思与众不同的题目,告诉学生一篇好的文章,题目也是至关重要的,为学生今后习作定题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
在美文欣赏环节,教师朗读范文,让学生结合本次习作的要求掌握写作方法,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点评,让学生明晰一篇好的文章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完成,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写在写作过程中运用写作方法,使学生在每次习作中都有所收获。
在集体修改这一环节,让学生交换各自的文章,可以取长补短,学习他人时如何写作的,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继而出示评价标准,让学生学会诊断,学会修改。让学生在互评互改的过程中,体会到自己既是学生又是老师的双重角色,提高作文评改效果,从而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https://img.haomeiwen.com/i8713318/0b5fff7205bfc98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8713318/7aa1e764de05a352.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