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阅读教学
【学生习作】《家乡的风俗》

【学生习作】《家乡的风俗》

作者: 绿竹猗猗轻留痕 | 来源:发表于2022-03-07 15:33 被阅读0次
我坐在桌边,学着奶奶的样子,首先把一个小面团揉成小球,把中间挖空,往里面撒上黑芝麻,再一次揉成小球。就这样一个小汤圆就做好了,把它放进板子上挖好多圆滚滚的小珠子呀。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划滑走呢?
到了傍晚,奶奶终于要煮汤圆了,一开火,小火苗就努力的往上窜,似乎是想要先别人一步吃到汤圆。
                ——张潇琼

做好的汤圆像圆粉的小珠子,又担心他们会不会滑走,这个小汤圆一下子就有了灵性。小火苗努力的往上窜,像抢着吃汤圆,这样灵活的文字,真的让人心生欢喜。

只见他们先在地上好了七八个炮,叔叔拿了一个超大的盆子。爸爸一点火,叔叔迅速放下盆,“嘭“!盆一下子想天上飞了七八米。“咣”!他又落下来棚里被砸的一片青,一片黑的。
            ——郭炳辰

拟声词用的好,一阵阵的声音,把我们带入场景中去,也跟着疯玩了一把。

我喜欢的是饺子,把面,鸡蛋,肉混合在一起。单看那样儿,闻那种香味儿,就足以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口大口吃着,大碗大碗朝嘴里塞灌了。
                  ——王俊杰

小王同学模仿了《腊八粥》的语言风格,再不会写作文的时候,去模仿也是不错的选择。

掀开被子里面的新衣。已经捂热了。突然听到爸爸说要去庙会买点东西。我赶忙穿上了衣服,连滚带爬的到了门外。就坐上了三轮车,一路上有的人家房智商都已经挂上了灯笼,乍一看灯笼有点儿像小姑娘的脸蛋儿。
              ——张敬宇

连滚带爬的状态,可见是要赶着去逛庙会,像小姑娘脸蛋一样的灯笼,让人感觉到了他心情的舒畅。

元宵节当然是要玩花灯,吃汤圆了,不过热闹几乎都在晚上。很早以前,大家就开始制作花灯或买花灯,没材料的便用纸箱子,好点儿的是用雪糕棍和筷子支起框架,以便晚上显出谁的花灯更好,更亮。终于,太阳慢慢的走下山,月亮也缓缓的爬上了天。
              ——郭思彤

精心制作花灯只为了比一比谁的更好看,谁的更亮,孩子的心思!就在这一天,太阳是慢慢的走下山,月亮是缓缓的爬上了天。心中的迫不及待,一览无余。

后来就是走街穿巷拜年了,小孩们拿到钱第一件事就是买枪。买了枪家长也说不让打,可我们就是想这如天性一样,他们越不让干什么,我们就偏要干什么。不过我们也有防护,因为冬天穿的厚,我们买的子弹打身上根本不痛的。
        ——刘子武

可不就是嘛,不管是哪个孩子,都一样——越不让干啥越干啥,心里明白的很,但偏要做。

相关文章

  • 学生习作《家乡的风俗》

    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已的节日习俗。我们家乡的春节也不例外,这不,春节在人们的欢声笑语...

  • 【学生习作】《家乡的风俗》

    我坐在桌边,学着奶奶的样子,首先把一个小面团揉成小球,把中间挖空,往里面撒上黑芝麻,再一次揉成小球。就这样一个小汤...

  • 习作1——家乡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小作者:紫璇) 按照我们老家阜阳的老规矩,到了中秋节这天,大家都要做糖轱辘,我们家也不例外,奶奶...

  •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反思

    《家乡的风俗》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第一单元习作要素是抓住重点,写出特色。 我以单元导语“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

  • 家乡的风俗——鸣皋南岳庙会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 写作内容: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写作要求: 1.按...

  • “第一单元习作”教学反思

    本周安排学生进行了第一单元习作。我让学生收看了“空中课堂”第一单元习作指导。授课老师先通过出示各地风俗图片...

  • 学生习作《家乡的……》随想

    家乡,对这批出生于21世纪初的孩子来讲,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家乡这个词对他们来讲抽象而非具体。 严格意义上讲,家乡是...

  • 【学生习作】家乡的情调

    仙河,一个有些神秘的地方,像梦里的云雾缥缈,又像诗中的在水一方,这里,是我的家乡。仙河,素有旬阳边城之称的仙河,这...

  • 学生习作《家乡的白河》

    在我的家乡,仙境般的美,就数大名鼎鼎的白河公园了。那里,是花的海洋,是小孩儿们快乐的天堂,更是人间仙境。 春天,风...

  • 学生习作—家乡的名片

    家乡的名片—豆腐丝 九年级7班 安思睿 当今,提起高碑店,人们第一个想起的肯定是“高碑店豆腐丝”!确实,现在高碑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生习作】《家乡的风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aln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