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车辆起步,请抓好扶手,下一站......"儿子乐此不疲地重复着,自从坐过公交车后就像着了魔一样地痴迷者。
“妈妈,你哪一站下?”儿子坐上他地扭扭车,准备开启报站模式。
“市政公司吧”我回答。
“车辆起步,请抓好扶手,下一站,市政公司,请要下车地乘客做好准备......"
“爸爸,你要坐几路?”
看着儿子眼神里闪烁的光芒,我说不出的滋味。
给儿子讲绘本时,直到现在仍旧不关心故事本身,而是对公交车站上出现的字感兴趣,”妈妈,你看,门,南门首府的门。“
"嗯,你知道为什么汤姆不开心吗?“”我试图启发他思考。
“国!国际大酒店的国!”儿子像发现新大陆一样。
”问你那,为什么汤姆不开心呀?“我把话题拉回来。
”不知道。“儿子一脸扫兴地回答,突然,兴奋地指着绘本上的字,喊着:"江苏银行的行!”
02
百科全书中,唯一让他感兴趣的是国旗。
"妈妈,我喜欢巴西。“儿子兴奋地对我说。
“为什么?”我一脸惊喜,准备和他展开对巴西这个国家的话题。
“因为有个圆,我喜欢。”
“巴西在南半球,我们国家在北半球。“我企图激发他进一步的提问。
”我还喜欢这个,他是蓝色的,这个是什么?“儿子指着蓝底黄十字样的国旗问。
”瑞典,是个欧洲国家,你想去嘛?“我又试着想要拓宽话题。
结果,儿子玩别的去了。
不止一次想要让他对这个世界产生浓烈的兴趣,却一次次地被儿子的不以为意草草收场。
有一次,我问他长大后想要做什么,他回答说:“海盗”。
“为什么?”我很不解。
“乐高里有个海盗蛮可爱的。”
“......”
03
这周,在保健所给妹妹排队打疫苗的间隙,看见一个爸爸手里抱着一个孩子,走到我身旁的一个妈妈那问道:你们几个月大?
妈妈回答:二十个月。
爸爸继续问,你们家会说话了吗?
妈妈颇为得意地回答:都会说了呀。
爸爸略显黯然地说:都会说了啊?我们家只会喊个妈妈,爸爸都不会叫哎。
那位妈妈全然不顾这位爸爸的失落,眉飞色舞地继续夸耀着自己的孩子:我们不光会说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舅舅舅妈,姑姑婶婶全会说了!
这时候孩子的妈妈来了,爸爸扭头对妻子说:你看人家的孩子什么都会说了。
从孩子一出生,似乎就逃不开比较。
比较体重,比较奶量,比较谁走路走得早,比较谁话说的早。
等孩子上了幼儿园,开始比较谁已经会写名字了,谁已经会加减法了,谁已经会说英语了,谁已经钢琴考级了…
类似的声音不绝于耳。
面对这样的比较,我不屑一顾,因为我始终相信只要孩子从小拥有远大理想,他自然会驱动着自己奋发向上。
但现在看着天天在家念公交站名的儿子,我也跟着陷入了焦虑。
我不停地问自己,到底我在焦虑什么?焦虑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我在担心什么?害怕什么?
我担心他万一没有理想,会不会跟我当初一样----正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浑浑噩噩地度过了学生时期,毕业后托了关系进了一家国企,原地踏步了十年。
我不想他成为我的翻版。
归根结底,我和大多数家长一样,把期许转嫁给孩子身上了。
04
在家带妹妹的时候,偶然间翻到一本《彼得的椅子》,书本最后写给家长的一段话这么写着:
长大是慢慢的。
长大不是改正天真、改正幼稚。
长大就是忽然地知道应该那样做了。
长大不可以催促。
孩子生命的颜色,孩子慢慢长大的颜色,很大很大的原因来自成年人心里的颜色。你是大惊小怪、满怀狐疑、自以为是的,那么休想明亮、明媚、鲜鲜艳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