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关系,这里把它理解为社会和感情两种关系。
我觉得,不管是社会关系和感情关系来看,王夫人与林黛玉的关系,都是普通的舅母与外甥女的关系;到后期,宝玉和黛玉加上背后的贾母,想把这种关系“亲上加亲”为婆婆与儿媳的关系,但并未成功。
应该说,王夫人只想把她和黛玉的关系维持在社会关系上,黛玉是寄居在贾府的外甥女;或者说,如果需要再往前走一步的话,那也是类似“三春”的自家女孩儿,而不是儿媳这个方向。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从王夫人这个人物形象来看看。
在儿媳的选择中,摆在首位的其实是家族利益,其次是个人情感(包括长辈对下一代的情感,年轻人之间的情感)。
这样来看,宝玉择偶的范围并不开阔,至少也得是京城里的“中等人家”(贾母对贾府的定位),如果不限于“四大家族”的话。
宝玉到了一定年龄后,在贾母等长辈面前提亲的不会少,而贾母也曾向薛姨妈打听宝琴的生辰八字,口头上也在强调女孩儿要人品好,但总体上都没有表现出要急着给宝玉定亲的意思。
这除了可能已经想好要撮合宝黛二人,更可能在权衡家族利益。
而在这样的范围内,林黛玉显然是没有什么优势的,甚至全是劣势:父母早逝,全无支撑。
她的优势,只在于她和宝玉是真爱,以及她深得贾母疼爱。
然而,她和宝玉的真爱能得到贾母的喜爱和支持(向来说“我的两个玉儿”让自己不省心),却不能得到舅母王夫人的喜爱和支持。
前面说了,王夫人对黛玉,只是普通的舅母和外甥女的关系,没有血缘关系,在感情上并无特别亲近之意;相对而言,薛宝钗是与她有血缘关系的外甥女。
这两个都是样貌绝美、聪慧绝伦的妙龄少女,她在感情上是更倾向后者的。
而王夫人这个人,并不像邢夫人那样是个“愚犟”之人,但又不像王熙凤那样是个风风火火的女强人;如果刘姥姥的记忆没错,她年轻的时候是着实“响快”的,但随着年纪增长,以及可能对管事治家、平衡两房关系的厌倦,随着王熙凤嫁来府中,她已经基本放权,平日只是吃斋念佛做善事了。
这一点,有观点说她虚伪的,至少看看对待金钏儿、晴雯实在太狠了,简单是直接把她们给逼死了。但客观地说,这是一个母亲为保护自己儿子而采取的“自卫反击”,她的问题出在“度”上,打击过头了。
而这主要是她处理问题的水平问题,而不是她有心害人。
整体上,王夫人是个很有善意的人,你看她对待前来打秋风的刘姥姥,第一次尽管没见面,也吩咐凤姐说虽然并不是什么正经的亲戚,但是人家既然上门来,那也要安排好;
刘姥姥第二次上门时,她给了100两银子,让他们一家可以“做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不必再求亲靠友了。这雪中送炭的行动,非有良善之心不能办。
于是,当王夫人要考虑儿媳问题,估计想到了以下这几方面:
一是家族层面尽量能够对等;
二是女孩儿很优秀,毕竟现在由王熙凤主事还是暂时的,等宝玉大了成婚了,还是得由他的媳妇接棒;
三是自己能与儿媳相处得好那是最好;
四是宝玉与媳妇感情好;
五是女孩身体要好。等等。
而最重要的应该是前二者,而最有催化意义的是第三个。
所以,如果说(只能是如果)要在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选择一个作为儿媳的话,她是会倾向于后者的。
王夫人与黛玉接触少,并不了解黛玉其实也是个很有思路的女孩儿,作为主妇主事,我想是没问题的,她只不过是懒得管加上不便管。
而宝钗与王夫人接触相对更多些,尽管她向来对贾府事务三缄其口,但通过为金钏儿死一事劝慰王夫人并妥当安排相关事宜、为史湘云张罗螃蟹宴等等事务中,已经让王夫人较深入地了解了她的治家之才。
再说了,薛姨妈与王夫两姐妹总也免不了会聊到这个话题的(包括带着神秘色彩的“金玉良缘”)。
显然,宝钗会是一个好当家。
黛玉其实也会是的,但是王夫人不见得了解。
前面说了,她们接触少,这一方面是黛玉本身懒得去粘人,而更要紧的,则是王夫人的确太把她当普通的亲戚了。
但反过来,我也反对说王夫人从黛玉初进贾府开始就对她充满敌意。
毕竟,黛玉刚来时还不到十岁。王夫人是不会想到她以后会跟宝玉恋爱,想做自己的儿媳的。所以,她在为她接风时的让座之类似乎有点像“陷害”,其实只是她对远客初来的一种大家之礼。
如果说有点什么小心思,或许她也想借机考察一下自己的小姑贾敏把女儿调教得怎么样。
况且,这个时候薛家还没有来京,两位女孩儿的比较并未形成。无论如何,这是谈不上有什么“阴谋”的。
说实在的,如果王夫人有如此的深谋远虑,而不是想一出是一出(比如抄检大观园),那或许贾府还不至于败得这么快呢!
总之吧,王夫人和黛玉的关系是挺普通的,谈不上有什么亲切感情。这也许构成了让黛玉感到“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因素,但不宜把板子都打到王夫人身上。
对以上说法,朋友们觉得妥否?欢迎讨论!
《红楼梦》故事精彩纷呈,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看到别人,看到社会,看到人性,非常值得拥有。
作者附白:公众同名,敬请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