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送门 >> 五年前开通的个人公众号,现在怎么样了|文末福利
写上方这篇文章时,我公众号(已忧岛)的关注量才刚刚到300,直到前天,终于达到了500,开通了流量主并有了第一笔收入,虽然只有几块钱,但发自内心地欢喜。
曾经的推送阅读量都少得可怜,但最近的几篇都稳定在一百多,昨天的已经199,即将突破200,越来越多的朋友主动给我点「在看」,给我留言分享心情。
一度坚持不下去,想要放弃,直到现在渐渐看到了希望,竟自然而然地激发了表达的欲望,形成了一种正反馈机制。
我把新写的东西发给心怡和颖颖,问她们有什么建议,想知道我写的内容是不是太无聊、没什么意思,她们却说,会看我的每一次推送,能从这里了解到我的近况也挺好的。
我确实很少活跃在社交平台,也不太会主动联系朋友,只是放在心里,默默关注着。没有想到的是,其实朋友也会想要了解我的动态,关心我的生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我不愿意打扰到他人,却是喜欢被“打扰”的,喜欢那种被人记着的感觉。中学时期常常和朋友聊天到深更半夜,总有说不完的话,而现在渐渐变得沉默寡言,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公众号倒是为我和朋友们搭起了一座桥,犹豫再三最终还是没有勇气发出的“最近过得好吗”都悄无声息地落在了留言板里。
和霏已经很久没说过话了,她看到别的号推“我的家里空无一物”的内容,发给我,说还以为是我发的呢,这种被人关注着的感觉真的很好啊。现在每次出了新的推送,我会直接发给她,然后我们就能聊聊天,聊生活,聊她的工作。
思瓜和我的聊天从“马儿你有没有吃棺材板呀”开始,她是看了“台湾访学记忆”来问我的,然后我们聊到了学习,聊到了爱情,聊到了未来,聊了很久很久,最后把彼此感动到哭。自从她去德国以后,到现在我们都没见过面,十分想念呐。
在人际交往中我总是战战兢兢,刻意地削弱自己的存在感,人数越多越是如此。原以为成长的过程中,和一些人走散了,但只要能停下来看一看,就会发现,其实他们一直都在。
就连素未谋面的朋友,也向我表达了极大的善意,有说我像知心姐姐,公众号的内容很有自己的风格,甚至有说我会更优秀的,要向我学习……我何德何能,配得上这样的评价。
以前的琐碎主要是写给自己看的,以后希望做一个温暖的人,传递一些爱与能量。要面对的繁杂事物已经够多了,何苦要再徒增烦恼,无病呻吟。
不得不感慨,虽然公众号的市场早已经饱和,但是依然有大批的人想要涌进这洪流之中,而公众号又是如此地封闭,很难被人发现,更难被人长久地关注。
我并不知道怎样的内容才符合大众的口味,也不想一味地去迎合。只有自己相信自己所写的东西,别人才有相信的可能。我想写我真实的生活和真实的感受。
很多时候,人们面对陌生的人反而更愿意敞开心扉,我多么希望自己可以值得信赖到让陌生的朋友愿意向我敞开心扉。
“有趣的灵魂总会相遇”,我能做的,只有先成为一个有趣的人,然后在这里等候着某一天的不期而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