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是曹雪芹先生原作第三回所写内容,但却是《红楼梦》故事的真正开端。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大部《红楼梦》主要是写贾宝玉和林黛玉为代表的旧时代青年男女的悲欢聚散,而这一回则正是女主角林黛玉的“登场亮相”。
林黛玉亮出了一幅“泪光点点”的苦相,这对于理解整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悲剧形象具有钥匙般的意义。
《红楼梦》通过“林黛玉进贾府”这一情节,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作品人物生活和活动的客观环境,另一方面也向读者简要介绍了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关系及其性格特点。
从环境描写的角度看,读者随着黛玉的脚步,避过有两个大石狮子雄踞左右的兽头大门,有西南角门进入贾府。
再走甬道、步游廊、过穿堂、再进正房、入厢房、见抱厦,又转屏风,穿仪门、绕影壁......
深宅大院,令人晕头转向;雕梁画栋,使人眼花缭乱。
曹雪芹先生在这里用的是“移步换景”的笔法,借助林黛玉的所见所感,写出了正在萧疏的豪门大族的非凡“气象”,粗略勾画出了红楼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
小说主要是写人。
长篇小说《红楼梦》所写人物众多,主要人物也有几十个,而且人物关系复杂,性格各异,艺术成就很高。
我虽然读红楼多遍,到现在还有好几个人物关系没有搞明白。
言归正传,从人物关系的角度看,林黛玉进贾府首先认识的当然是“鬓发如银”的外祖母了。
然后便通过贾母等人的介绍认识了大舅母刑夫人,二舅母王夫人,表嫂李纨、王熙凤,表姐迎春、探春,表妹惜春。
最后,才认识了姗姗来迟的表兄贾宝玉。这样,作品便通过情节的自然推进,大致理清了林黛玉同贾府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
从写人的角度看,这一回由于涉及人物众多,所以在详略安排上很有讲究。
在写贾府诸人时,对贾母及刑、王二位夫人只一笔带过,写几个姐妹是稍详细些,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的迎春,“顾盼神飞”、“见之忘俗”的探春等。
在写贾府中青年男女中,又特别突出了王熙凤和贾宝玉,不仅对此二人的服饰装束,外貌特点有很细腻的描写。
而且对其性格特点也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如王熙凤的随机应变、见风使舵、能说会道、好出风头。
贾宝玉的潇洒、任性、乖巧、多情等。
林黛玉是这一回的主角,当然也是写的最充分的一个人物了。
那么,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纵观此回,我得到的印象是:第一,她聪明秀美。
仅仅十来岁的一个小女孩,进了贾府应对十分得体,让众人感到“举止言谈不俗”,可知其聪颖灵慧了。
在贾宝玉眼里,是“天上掉下”的一个“袅袅婷婷”的林妹妹,贾府的大美人王熙凤一见她就惊呼“天下真有这样标志人儿”,可见她多么清丽可人。
第二,她身体不好。
贾府的人见她“弱不胜衣”,推知她有“不足之症”即先天性的体质柔弱。
她自己说,“从会吃饭时便吃药”,且属“经过多少名医,总未见效”的顽症。
第三,她的遭遇不好。首先,自幼丧母,没有了“世上最好的”妈妈的怀抱可供依偎,这对她稚嫩的心灵无疑是一次最残酷的打击。
其次,按她三岁时一个和尚所说,她要一生平安,必须不见哭声,不见外亲,可是,一个多愁多病的没妈的孩子怎么可能与哭绝缘?
一个非得依傍外祖母家的孤女怎么可能“不见外亲”?
那么,既然如此,她又怎么可能一生平安呢?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说:“黛玉进贾府”这个情节,黛玉亮的是一副苦相,预示着她悲剧的命运。
若能真正的读懂曹先生的此回章节,也就掌握了理解黛玉整体形象的“钥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