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赖特在他的著作《非零和博弈:人类命运的逻辑》,研究了以科学的方式去探究人类演进背后的理论,书中认为人类发展的方向可能是基于非零和博弈的理论推动的,人类的终极命运遵循某一科学的方式演变(比如非零和博弈)。
既然如此,那么通过研究过往人类的发展史自然就能提炼出这一推动人类进化的科学,再运用这一总结出来的科学来推演当下到未来的发展方向,自此就能够做到用科学的方法来预知未来了。
这一论点的现实效用在于,如果人类的发展符合非零和博弈,那么就意味着可以拥有上帝视角去成就很多事情。当然作者在后记的附录里,提及现有专家对非零和博弈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提及了社会发展趋势的复杂性,为单一理念决定社会发展趋势的薄弱感增加了一层自省的阐述,也算是为自己论证的一种谦卑的免责声明了。
如果说生命延续的奥秘是人类发现DNA的话,那么在罗伯特·赖特看来,由约翰·冯·诺依曼和奥斯卡·摩根斯特恩发现的博弈论,就是他认为的生命的又一大奥秘,即由非零和博弈的理论驱动着人类发展的方向。
非零和博弈论是相对于零和博弈论而言的,零和博弈论的核心理论就是两者的胜负相加会归零,比如格斗,不是你赢就是我赢,再或者就是平局,反正一正一负加起来归于零。而非零和博弈意味着他人的赢对其他个体而言不一定一件坏事,甚至都有可能是好事,即双赢、或者双输等等,这种结果的相加不一定是零。
非零和博弈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人类发展趋势,对于动物、个人、企业甚至国家之间的博弈,其实也是非零和博弈,各种组织和个体都在研究,如何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确保利益最大化的方式又主要包括沟通和信任,以及以牙还牙的最优策略,前提是非一次性博弈场景下。
那为什么说人类的发展一定是有其必然的趋势呢?书中提及了两个例子,一个是一颗种子最好的命运,就是从种子变为植物直至开花结果,这是它的基因所赋予它的命运,这就是必然性。另外一个例子是现代人的当下,一定是由过往的野蛮与蒙昧进化而来的,这是人类进化的必然,因此作者由此就想找出那个带领人类走向未来的无形“基因”,即人类进化的基因是如何被决定的。
作者在做的事情,可以用书中引用的柏林的《历史的不可避免性》所驳斥的观点来总结,即“世界不仅依照着一定的方向行进,它还遵循着某些规律,并且如果我们能够采取正确的研究方法,那么这种方向和规律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被发现的”,自此非零和博弈论承担了所有,全书的一半内容就是在用无尽的案例来检验和论证这个观点,另一半内容就是基于这一论断探讨推论的未来。
对于人类演化层面的高低论方面,作者认为无论是过去的我们,即未开化之人或野蛮人,还是现代人,其人性的特质禀赋是一样的,而差异更多的体现是在非零和博弈基础阶段时的物质匮乏、工具匮乏以及基础建设匮乏,由此生活的总体水平就比较原始和基础。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非零和博弈作用的发挥,人类整体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由此生活的好了,但这种好并不是人性、人种或者进化所形成的,而是在时间的累计下,人类对共同进步、双赢的策略性认可所结出的丰硕果实。
关于非零和博弈,其实就是在合作与竞争中往复着零和与非零和的游戏。有的是基于非零和博弈基础上的零和游戏,比如一个人原本一天只可以做一顶帽子,与人合作后一天可以做五顶帽子,多出的三顶帽子你们两个人的分配就是在做零和博弈。有的是零和博弈基础上的非零和博弈,比如一个人一天做出了一顶帽子,第二天又做出了一顶帽子,你拿着多做的帽子去与做食物的人交换食物,就是非零和博弈。
人类自然进化的方式足以帮助其自身实现技术进步,不同独立地域的人类发展史验证了这一点。即便是有交融的地域,其发展的技术也更符合地域独特性的属性,而不是完全的趋同。如果有的地方发展比较慢,那么这也只是因为地域资源的差异导致了这样的一个进化差异,富足之地往往能够进化且发展的更快,然后人口循环渐进增长,这又加速了技术创新的基数,自此地域差异就此体现。再结合人类的趋利特性,尊崇市场化的交换引导,在人口集聚的地方,便会逐渐显现出加速度的技术进化,人口集聚增长和技术发展就这么相辅相成且相互影响着,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人类的进展方向很大程度上既然是由非零和博弈推动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战争这件事?因为很明显战争是一场极端的零和博弈,交战双方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作者认为,虽然战争本身是零和博弈,但如果把视角切换到战争的任何一方的内部时,其成员之间的关系就是一场典型的非零和博弈了,因为大家的合作将促成最终结果的胜败,一荣俱荣、一毁俱毁。另外作者也认为,其实本质上也是非零和博弈,且很可能是负和博弈(相对正和博弈,即双赢而言),因为战争可能导致两方都有极大损失。与此同时,也由于战争的结束,推动了个体、村落、城邦甚至国家向组织的聚合,集中的群体又可以增加非零和博弈的高频发生,从而推动社会创新和发展。
农业的发展也是人类非零和博弈的一种必然。因为追逐社会地位和资源是人性使然,原始社会的狩猎就是一种资源,农耕出的食物也是一种资源,资源的富足一定程度上和社会地位成正比关联,所以有的农夫才会有更高地位、更多妻子。
社会的发展随着人们对于公平的需要,最终会走向利他才能利我的格局,酋长及君王的身份就是如此,如果过分追求个人利益,那么其地位多半会被推翻,即便短期内没有被推翻也只是因为大众不满而反抗无门,但这种状态绝对长久不了,正是公平等这类道德文化驱动着社会的进步,这些道德文化能够流传下来往往就是因为非零和博弈的结果。
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文字、或者说信息的传递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于非零和博弈而言,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有了充分的沟通和信任,才让非零和博弈的存在及繁荣得以变为可能,如果没有沟通和信任,那么社会很可能会迎来如同抽盲盒一样的随机博弈,且是基于自私基因的前提,那必然更多的结果会是零和博弈。
作者试图通过阐述不同地域的文明,不管是美洲、亚洲还是欧洲,其发展历程都符合非零和博弈的原则,以此来论证这一原则的普适性。
然后又分析了看似“落后”的野蛮人是如何代替看似“文明”的现代人的,这其中是由非零和博弈所顺应的技术推动社会发展决定的,当人为利益限定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时,哪怕是看起来更加落后的文明,也可能因为顺应了技术发展而通过战争等方式颠覆其他文明而最终存活下来。
印刷机作为便利人类沟通的重大发明,极大推进了历史进程的演变,这种演变用的好就是加快一个国家的形成或一个政权的稳固,用的不好就是加快了一个国家的覆灭或一个政权的陨落。作为非零和博弈最重要的沟通与信任量大指标而言,印刷机为沟通这一指标提供了鼎力支持。
在完成了沟通技术发展对全书主旨论点的支撑之后,接下去又讨论了七个现象背后非零和博弈所起的作用和效能,为推动社会进步的背后依据再下一城。
历史总是会向更大范围的非零和博弈迈进。从最开始的独居生活、家庭生活,再到村庄、部落,再到国家,然后是现在的超国家组织,包括世界贸易组织、欧盟、联合国等等,世界的发展总是逐步走向非零和博弈的大同,即便各自依旧保有差异。
随着世界区域一体化之后,我们有必要探讨下自由这个话题。当我们选择了安全、便利等一些诉求之后,我们很可能需要牺牲部分隐私、自由、甚至权利才能达成。通过受让的部分来让组织给予我们更多保障,这个选择题,对于我们个体而言,就是与组织的一场非零和博弈。
适应性是我们生物和文化进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一般物种都会在环境的影响下,经历漫长的适应性的进化,进而成为现在的样子,比如会伪装的蝴蝶,可以喷射毒液的毒蛇,可以吃下有毒植物却不会中毒的动物等等,这就是一场生物间的漫长博弈,最终遵循着进化的路劲不断螺旋上升着。
零和博弈与非零和博弈之于善与恶。作者把非零和博弈看作是一种选定的推动生物和文化进化的科学理论,前面都是用正面论证的方式来讲,到了最后一部分,开始转而用反面论证来支持和鼓励自己的这一论证了,即比起零和博弈来讲,肯定是非零和博弈更好,因为零和博弈多少存在着恶,而非零和博弈体现更多的还是善,那么即便这个论证不是多么充分,就非零和博弈本身是更好的选择这一点而言,也已经足够了。
埃米尔·杜尔凯姆提到的“社会的理念乃是宗教的灵魂”这一点也很好理解。即人类社会总是尊崇一些既定的人性逻辑、社会观念、以及时代特质,只有符合这些特质的社会理念才是为人类社会所尊崇,那么无论是宗教、还是政党,要想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戴、崇尚和支持,就必须将这些理念加以运用,其组织的主旨里不仅应该包含这些核心要素,甚至还要变本加厉去提高要求,增加达成的难度,这样才更容易为人所景仰和拥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