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喜欢那首《二月里来》的歌。里面的歌词看似简单,说得都是平常之事,没什么特别的。可人生越是走得长,走得远,对歌词就越发有很多深层的感悟。
“种瓜的得瓜,种豆的收豆,谁种下仇恨他自己遭殃!”在农村生活的时候,曾有过很深的直接感受。虽说没当过农民,但从小就跟着大人在农田里干活,深知种田的辛劳。为了生活,为了生存,农民必须拼命的劳作。不种,只能挨饿。种了,付出劳动了,就会得到粮食等作物,就可以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才可以繁衍生息。有了生活、生命最基本的保障,农民有就可能培养子女,做更多的事情,下一代才有可能走出来。
一粒种子下去,农民就会投入最大的希望,付出最大的劳动,期盼最大的收获。种植的周期一般都要经历数月,慢慢的出芽、成苗,这个过程,除了其自身的自然生长,自然环境的适宜,最重要的还要农民精心的培土、除草、施肥、灌溉、灭虫等一系列的辛勤劳动,最后在天时、地利、人勤的基础上成就了丰收果实。
反之,有的懒人就完全不同。这些人虽然也种了种子,可从来不去管理,不去劳作,只想听天命,认为种子种下去了,就能自然生长,就一定会有果实成熟。最终是,芽是长了出来,但由于缺少有效的管理,缺少肥料,没有松土,没有除虫,长成的作物颗粒无收,即便少有果实,也只是老天特别的给予。
由此想到教育孩子这个问题。有人总在感叹孩子不好管、不好教、不好养,甚至对孩子来到这个世上都产生极大怀疑。
孩子就是一粒种子。当这粒种子种下去后,作为父母当初是多么的欣慰,迫切期盼种子早日破土而出。当孩子呱呱坠地那一刻,父母的心又是多么的激动。这颗芽终于出来了。看着小生命的诞生,初为人父母给予了人世间最大的希望和最大的倾注。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当孩子逐渐长大,到了能上幼儿园的时候,都尽量放在最好的地方,受着最优良的初始教育。等到上小学、中学、高中,都努力着放在好的学校,好的班级,好的老师身边,受着最好的教育,取得最好的成绩,最终能考上最好的大学,为孩子的未来一个最精心的设计和最完美的考量。这是我们最普通人的想法和做法,也是最现实的愿望。
可现实的东西总是那么无奈。毕竟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更不是生活在那种原始和完全不通透的环境中。一旦进入社会,受到种种外界因素影响,受到孩子成长过程生理因素影响,受到家庭环境、交流、给予、认可等的影响。处在成长期的孩子,是个有些懂事,又不明事理,最容易被情绪所左右,还动不动自以为是的情况下,就免不了产生很多不良的东西。孩子的抵触,随心所欲,跟错帮的时候就更可怕。成绩不好,老师经常向父母反映情况,回到家难免会受到批评,严重的逃不了挨打。采取粗放式管理,当问题发生时才引起重视,不是打就是骂,就算稍有明智的,苦口婆心的劝、说、教,已经起不到什么作用。偶尔一次二次骂、打,孩子可能强忍着接受,次数一频,就会公开抵抗,对着来,最可怕的就是走绝径。到了这个程度的小孩,什么事都敢干,什么事也干得出来,不怕家长不怕,就怕家长怕不起。
象种豆种瓜一样,苗起来了,即便养了、护了,还要不断的除草,翻动。在青春有所萌动的年纪,头脑非常发热,那一阵阵的变化的思想、主意会让人摸着头,口里念着的不知道从那冒出来的时尚,穿着讲究,还有些古怪,有某个所谓的名星或许就成了他们日夜追捧的偶像。对于孩子的怪异,你装不知道倒也没关系,倘若说出个不同步的话或是指责,立马就说你“OUT”了。作为家长,怎么去养、如何去护孩子,确实非常有必要。
在养、护孩子的过程中,就如农民勤劳一样,要真正扑下身子,付出真实有效有用的劳动。最好的就是陪伴,与孩子一起成长,增长些新鲜的知识,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做孩子的表率。要让孩子看到家长的模范行为,勤劳、节俭、朴素、尊重、和睦、孝敬等等能现实的呈现在他们面前,让他们切身感受家庭的温暖、和谐、敬爱,感受真实的关怀、关爱、关心。经常带孩子去看望长辈,传统礼道和教育不轻视,有意识的让孩子多现实中得到修行教育。做好了、做到了,自然会有一个健康、有为、乐观、向上的孩子展示在面前。倘若家长自身做不好,又过分强调孩子做完美,甚至常采取极端手段,不但得不到意想的孩子,有可能向相反方向发展,真就可怕了。
过分的强调种什么就一定能得到什么,确实有些难。如果种什么,能从一开始就一如既往的勤劳,把握所种的生长规律,方法得当,自然能种什么得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