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播的《欢乐颂》第二季里有这么一段剧情,曲筱绡一大早抱着资料去酒店找徐工谈合作,两人在餐桌上交谈了几分钟,并没有谈及工作,徐工就否定了曲筱绡的合作资质。为什么徐工不去了解曲筱绡的公司就拒绝了合作呢?
从曲筱绡早上迟到开始,徐工对她的印象就扣了分。两人谈话中,徐工问曲筱绡的公司是否是父母资助,曲筱绡的回答应该是在徐工的预料之中,此时徐工已经在心中对曲筱绡下了定义,认为曲筱绡是个不学无术,依靠家里的富二代。后来用英语交谈,又进一步印证了她对曲筱绡的判断。
徐工说,她是项目的负责人,所以不敢有丝毫的疏忽懈怠,然而她仅凭自己的判断,在不了解曲筱绡公司产品的情况下,就拒绝了曲筱绡的合作请求,这样的做法显然有些武断了。
人们总喜欢“从侧面观察一个人”,认为微不足道的细节最能说明问题,前几年流行过一个关于招聘的段子,面试官在楼道里扔了一个纸团,面试的人看到之后,捡起来扔进了垃圾桶,于是被录取了。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根据所谓的细节判断人品的故事。
通过观察细枝末节去了解别人并没有错,然而仅凭某一个细节就对一个人、一件事的全貌做出判断就未免一叶障目了。人的眼睛是最不可靠的,如果加上大脑的误判,就更加要命。然而往往越自信的人,就越喜欢从细节得出结论,他们从不怀疑自己的判断,这时,自信就成了遮住眼睛的那片叶子。
人是立体的,所以我们要用立体的眼光去看待。我认识一位集团的老总,他们集团在全国十几个大城市都有分公司,他考察分公司经理们的方法很有意思,平时上网看到觉得值得思考的新闻,他就会发给他的总经理们,让他们“交作业”,谈自己的看法。他颇有些得意地说,每次“作业”侧重点都不同,从工作到人生,他都可以借机了解他们的想法。
我问他怎么能保证他的经理们交上来的都是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他说,人的观点是不那么容易隐藏的,即使有意隐瞒,字里行间也能看出他的真实意图。即便他隐藏了真实想法,这未尝不是另一种收获,至少说明我不是个可以让他敞开心扉的老板。
去了解一个人的方法有许多种,至少这位老板在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试图了解他的下属。我们总是斥责以貌取人,其实比以貌取人更可怕的,是以自己的偏见取人。许多人和徐工一样,笃信自己可以从细节看清本质,从一件小事就判断一个人的品行。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你看到的或许是正确的,但绝不是全面的。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去了解一个人,至少保持一个开放的态度,不要轻易地否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