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晚是除夕夜,本该是高高兴兴的一个夜晚,网络上却有网友发出了这样的困惑——过年了,又得去走亲戚,不想去,怎么办?
简短的一句话,道出了许多人共同的心声——走亲戚,真的非去走不可吗?而这个困惑,在年轻人身上体现最为明显。因为大多数年轻人长期在外上班,并没有在家乡居住。这春节放假了,高高兴兴回家陪伴自己的父母或爷爷奶奶,但问题随之而来,就是得去走亲戚。“春节走亲戚”似乎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礼仪,如果你不去,难免会被亲戚们说这人没礼貌,春节回来也不来坐坐,难道是看不起他们。若是去了,几乎都会面临回答这样的问题,“在哪里做什么工作”、“工资多少?”、“有男女朋友了吗?”之后便是陷入尬聊的状态。
而我自己在这方面也深有体会。
我在十几岁的时候才回到自己的家乡所在的市区,可是一旦逢年过节就得回到村子里去拜访亲戚。而家族的成员几乎全部聚集在了同个村子里,回到那里,你在马路上遇到的每个人都很有可能是七大姑八大姨,这个叔那个伯,这个嫂那个姑,总之,错综复杂的亲戚关系和各种各样的称呼会整得你头晕脑胀。
多数人记住一个人总是容易的。很快地,大家几乎都知道我是某某的女儿,走在街上,人家会说,某某的女儿回来了。但对于我来说就苦不堪言了,因为压根就没办法记住那么多人,而且每个人的称呼都不一样。若是叫错了,有可能会被他们在背后取笑或批评半天。
那时候年龄小了一些,太过在意被他人批评或取笑这样的事情。一旦叫错称呼,或是有遗漏的,自己也会觉得难堪,又不知道如何婉转地去扭转局面。以至于每到逢佳节我便开始烦恼和忧虑,只要能不去走亲戚就尽量不去。
因此,节日里大家都开开心心的,而我却总是闷闷不乐,很不自在。
后来终于离开那个地方,我以为再也不用去面对那样尴尬又无奈的问题了,实际上事情并不是我想象的这么简单。因为工作或生活中的原因,依旧需要去接触一些聊不来、甚至三观不合的人,这时候,就不是想接触就接触,不想接触就去接触的问题了。而是你要学会如何去找到对立的两者之间的共通点或平衡点,以维持你们之间的交流能够正常进行。
由此可以看出,造成这种“不想走亲戚”的心态,除了外界因素之外,其实还有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内心出了问题,因为这个情况不仅仅只是出现在走亲戚之上。虽然这样的说法大多数人无法接受,但从大多数人的经历来看,这是无法否定的。但我们是否又曾经注意过有一些人,他无论与什么样的人接触,都非常聊得来,不会出现被人问倒或陷入尬聊的情况。
其实我们也可以做到这一点,并且不难。比如明天就是大年初一了,你要去拜访某位亲戚,可以先向父母打听这位亲戚家里的情况,比如有几个孩子,读几年级。又比如这位亲戚的喜好、过去一年他的成就是什么等等。或者你也可以从以前拜访的经验来总结,决定明天和他聊什么。当然,你也可以随机应变,从找话题入手。如果他是一个喜欢摄影或旅行的人,你可以请他分享一些摄影或旅行见闻。如果他最近非常迷恋广场舞,你也可以从这方面和他聊起。但是如果他什么都不喜欢呢,你甚至可以问问他瓶子里的花是怎么插的,窗帘是哪里买的,夸夸他是个会过日子的人。
相信每个人都是非常喜欢得到别人赞赏和肯定,大多数人也非常乐意分享自己的小成就或喜好,那么如此一来,你就可以从“在哪里做什么工作”、“工资多少?”、“有男女朋友了吗?”这样尴尬又被动的局面转入自动的局面,去讨论挖掘对方身上的故事,如此下来,他最后给你的评价肯定是过去几年里最好的,甚至你有可能在这样的聊天中有新的发现或收获。
走亲戚,是门学问。如果学得好,做得好,那么它将会成为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大的助力之一。
你,还在为春节走亲戚而烦恼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