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屌丝博士的2013总结

作者: Quincy | 来源:发表于2014-02-17 13:21 被阅读193次

    在中文大学修的机器学习这门课,改变了我对研究的看法。授课的徐老师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从数学推导到哲学,信手拈来。对我的影响在于:中国文化应该被更加重视;学习数学重在理解思想。Then就是我买了一套《古今数学思想》回来苦读。这一套书写的很中我口味,内容主要分析数学的研究动机,数学家的研究方法论以及背后的哲学思想。看了之后,感觉像武林人士加强了内功。有时候看到一个公式也不由说:很美啊!

    在此之后,开始关注人文;认识到人文是核心,工程只是副产品而已。反思手头上的研究:what am I doing? why? so what? Just another rubbish paper! 原来研究和内在价值观是紧紧相连;功利主义只能搞出短平快的东西,理想主义才有可能make a difference. 自以为还有点理想主义,希望能够带着vision去完成自己的余下的研究吧。

    研究方面,主要在思考和写作上有所改变。导师比较强调逻辑思考,推崇what-why-how-so what思维模式;相比逻辑思考(如乔布斯传里说:western rational thought is not an innate human characteristic. )我对直觉更感兴趣。大道至简,intuition就是遵循简单的道理。在计算机领域有些复杂问题是没有最佳方案的,人们就会根据直觉提出各种各样的heuristic算法。我就很好奇,为什么直觉的方案是这样呢? 而后看了《thinking fast and slow》和《steve jobs》,真心觉得直觉很amazing!不得不承认我们所依赖的智慧,很多时候就是直觉驱动的,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难怪大牛一般都会说:the intuition of this idea is bla bla.

    对于写作,感悟大有不同。记得高中时候,天天背所谓的好句好诗。最近看《文章作法》,给作者当头一棒。不要copy,只要自己。只凭感悟,把弄文字,写出自己的感觉。 由于我们平时要写论文,关注在persuation,就是如何让别人信服自己的工作。这方面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阿里士多德的理论:信任第一,情感第二,理性最后。佐证在于最近听或者看议论文体,一点兴趣也提不上来。

    但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爱心能造就人。(哥前8:1)自己就是会骄傲。骄傲就是不想方法,而在不断合理化。祈望自己可以行动起来造就人。说别人很挫的时候,可以先想想自己,然后想想方法。

    最后有两个的感悟:世界的窗口有偏见;对生活要有感觉。对我而言,世界的窗口包括媒体,地铁和google。媒体是我的眼镜。媒体背后一般是有推手炒作,曝光在媒体的事件很多时候是取决于我们的品味:具有争议性的。这一点,看香港的报纸深有体会。地铁是我的旅友,但便利的地铁让我忘记路面的美好,甚至扭曲了现实。我以前天真地认为马鞍山和大学距离挺远的,只因看了地铁线路图。后来才明白两个点其实只隔了一条桥。Google成了我的秘书。危险在于,Google的搜索结果都是定制化的,想法近亲结婚不见得是好事。

    最近好朋友Hank生日,我们聊起了一个问题:我们如何感觉自己在生活?现在工作生活比较流程化,机械化;而我们对生活的敏锐感在逐步减退。Hank担心老了才发现自己从来没生活过。如何对生活有感觉呢?感觉生活需要磨刀石,磨出更新心意。这让我对设计特感兴趣,由于设计的过程是在感觉生活,更新对生活的定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LostAbaddon:工程等十种都只是工具而已,执迷于工具总是会寸步难行的。
        就算是物理这种理科,物理思想才是内核,数学推演也只是工具。倒因为果的话,只能去当推算民工或者程序民工,对外却还号称自己是物理学者,哎……

        哎?我好像歪楼了……

      本文标题:一个屌丝博士的2013总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vfh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