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付出的总是我!?”| 如何处理助人时候的委屈感

“为什么付出的总是我!?”| 如何处理助人时候的委屈感

作者: 花铃__ | 来源:发表于2020-07-12 16:45 被阅读0次

    今天和老师@嗨皮娜娜聊天,聊到帮助他人过程中容易产生的【牺牲感】【委屈感】

    联想到最近的一件事,分享一下这件事和自己的思考——

    6月份,朋友@安然刚毕业来广州找工作,暂住在我家。我本来就爱帮助人(脸皮厚自夸一下),想要尽己所能去帮助她,加上当时刚看完《爱·种子》,想要落地实践,里面有两句是这样的:

    “想要获得什么,就先帮助他人得到什么;想要被怎么对待,先这样去对待他,先为自己种下种子”

    “上帝不在乎你的感觉,它只要求你做正确的事。”

    于是更加认为自己应该给到他尽可能多的帮助,不能让他在陌生的城市孤孤单单一个人,所以连去自习室图书馆,这些小事情也觉得自己,应该陪他去。我租的房间是小单间,而且正准备转行,在家线上学习。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啊,不管是出门还是在家,都是两个人待在一个空间里。

    我是一个特别需要独处时间的人,在三天都没有读书时间后,我一整个人都特别烦躁,有一种为了她放弃了自己的快乐和自由的牺牲感。

    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我很不快乐,经常面无表情,也不想说话,对朋友生活习惯的包容度也变低,另一方面我又不断的自我批评,自己怎么那么狭隘冷淡,还把负能量传递到朋友身上,让她这两天也情绪低落,没怎么说话。

    我一直想跟她道歉以及谈一谈两个人怎么更好的相处

    终于到了第4天晚上,她先开口问我,她这样嗯突然闯进我的生活,会不会给我带来困扰?

    我终于有机会为自己的冷淡说声抱歉了,坦诚了自己的冷淡,并不是因为不喜欢他她,或者是不喜欢她住在这里,只是我太需要每天有一段独处时间来恢复能量了 。

    同样我也表达了我很愿意帮助他,不管是在找工作找房子,这方面还是熟悉广州这座城市。是我希望能够给我一段自己呆着的时间,所以可能有些时候他去自习室我就不去了,他待在家里我就出门,希望他不要介意,不要多想。

    这样谈开了之后,心里郁结的那团闷气终于吐出来了。

    让我意外的是朋友说他这个人比较粗线条,压根就没有觉得我这两天冷淡,也没有看出我心情不好,他这两天不说话和我没啥关系,只是因为要找工作非常焦虑。

    而且,对于去图书馆自习室这些事情要有一个人陪更好,但没有也没关系,她不很在意。我真正需要帮助他的是帮他模拟面试,分享一些工作、找房子的经验,帮她模拟面试。

    我的天,我一直以为是我的低气压影响了她,但这纯粹就是我自己太敏感想太多。而那些让我产生很多牺牲感和不快乐的帮助行动,其实根本没有必有,对他她的帮助不大,白白让自己产生了很多负面情绪

    谈开之后两个人都舒服了很多,也商量好了新的相处模式。约好什么时候帮她准备面试,除了早晚必须在一起的时间,其他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单独行动。

    在这件事情之后呢,就这件事情进行了一个反思,为什么我没能够尽早表达自己需要独处的需求呢?明明帮助别人应该是一个给对方带来快乐,也让自己快乐的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委屈巴巴呢?如何才能更好的帮人帮到点上?


    1、利他当中产生的牺牲感并不是一件好事

    牺牲感让我们好像成为了一个他人或糟糕状况的【拯救者】,但有这种感觉是很危险的,因为它让我们觉得自己被剥夺了一些东西,很容易让我们有一种【受害者】的委屈乃至愤怒:凭什么都是我付出,我让步?

    这种受害者心态容易激发出一些负面行为,比如对他人疏远,语言或行为冷暴力,在不经意间从受害者滑向【加害者】。

    这种情况在家庭关系中也是很普遍的,比如妈妈可能会觉得,我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牺牲了那么多孩子,就应该听我的;妻子觉得我牺牲了,是下班后的休闲和娱乐时间照顾家庭,为什么丈夫孩子还那么不懂事,从而产生一些抱怨的情绪,抱怨的话。

    2、越不好开口的事情,越应该早点说出来,结果往往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糟糕。

    我们不提那些可能引发冲突的事情,只是为了让自己感觉更好,并不是为了让对方更好。

    而我们所感觉到的“好”与“和谐”却是一种虚幻的“好”,只是为了避免攻击,为了避免破坏他人对我们的美好想象(我就是不想让朋友觉得我是一个自私冷漠的人)

    逃避谈论虽然让我们逃避了攻击,但同样逃避了【被以想要的方式对待】的可能。

    沟通乃至冲突之后,虽然可能会打破“美好想象”,但却是把自己位于隐藏区的部分推动到了开放区,对方更知道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工作行事的风格是什么,想要被怎样对待,如何沟通合作会更顺畅。

    对自己来说,自己被好好对待了,很舒服;对他人来说,很清楚该怎么和你相处,减少不必要的费心费脑的揣测,很轻松;对事情来说,更顺利推进。所以,表达需求是一箭三雕的大好事。

    3、利他和满足自我需求是不冲突的

    只有自己的需求被满足了,有一个安定、稳定的心,才能更慷慨愉快地利他。

    在利他中带着自己的目的并不是一件虚伪的事,清楚自己在帮助别人这件事情中想要能获得什么,是是能力上的锻炼和成长?知识上的拓展?还是情感上的满足?

    自己能从中获益,更有助于让【利他】这个行为才能出自让我们愉悦、有意义感的主动选择,而不是出自责任、义务或者是“我应该”的道德要求。这样的利他行动也更能激发出我们身上真正的热情和活力,也更具有持久性。

    比如,我有一个朋友他是学美术的,他就会在周末的时候去福利院教那里的小朋友。除了出于自己的善意之外,还有就是想锻炼自己的授课能力。在利他的同时利己,我付出同时我也有所得,更能够长期坚持下来。

    4、利他也需要了解Ta【想要】获得的帮助是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牺牲了很多去帮助别人,沉浸在“我很伟大”的良好感觉里,但其实人家压根就不care,对这些帮助形式的在意程度只有2-3分,而在意程度高达8-9分的你却压根没想到,或者是想到了,但能量已经被“牺牲感”耗光了,不想去做。

    和朋友这件事,表达完我的独处需求,我很乐意帮助她的意愿后,完全可以在了解我的需求、了解她想要获得的帮助这两点的基础上,商量出一个更好的相处模式和帮助形式。


    1、少想多做

    担心自己的一些情绪和行为是否是否影响到他人的时候,不要一直陷入无休止的揣测和自我批评,直接问!!!

    2、帮助他人想了解对方需要怎样的帮助

    还是直接问!!!

    “我可以帮你做什么呢?“

    ”我这样……可以么?”

    (PS:帮不了的时候还要有溜的勇气)

    3、明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和原则

    自我揭示:我是什么样的人,希望被怎么对待。

    空间规则:区域划分,自己的使用习惯等,告知哪些是自己比较在意的,希望他人在自己的空间里遵守的。

    4、用案例表达需求

    我就是有“希望帮助他人之后有得到一个感谢”这样的需求,就可以告诉身边的人或者发朋友圈,分享【被很好地感谢】的案例,让身边的人知道:“哦,原来我表达出感谢,她会更开心。” “哦,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感谢她!”不然身边的人或许以为我就喜欢帮助别人,不需要回应;或者是他们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对我的感谢。

    送礼也是一样,我对食物的兴趣较低,我喜欢的礼物是“花”,而不是“食物”;因为我认可并在践行“断舍离”,不喜囤积相比于惊喜礼物,我更喜欢对方送我【我需要的东西】。这些都是需要我自己说出来,用案例展现出来,别人才会知道的,才会更让他人【爱的行动】恰恰好填补上我们【爱的缺口】


    最后

     ● 赞赞卡  

    赞赞她来的时候特地带了牛肉干、小麻花和关于陈虻的书《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赞赞她善于照顾他人,出门的时候带着纸巾,吃饭的时候帮拿餐具,回来的时候带杯奶茶等等小细节让人感到温暖;

    赞赞@安然非常认真细致地准备面试;

    赞赞知道我喜欢花后,再次取东西的时候就带了束花;

    赞赞@安然善于表达感谢,不管是语言上、文字上还是行动上;

    赞赞@安然能真实,自在地活着,不会很在意他人的眼光,拿着一堆一毛钱的硬币去买东西也没觉得不好意思;

    赞赞@安然的自我接纳,迷迷糊糊的性子总是有很多诸如走过路、落东西等层出不穷的bug,但却不会很少自我批评,而是当做搞笑的事分享给朋友

    最后的最后,

    赞赞我们在互相嫌弃之前分开!

    我是个中度整理癖和极简癖,赞赞我们没有到“她嫌我事多,我嫌她随便”的地步,还能好好做朋友哈哈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付出的总是我!?”| 如何处理助人时候的委屈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vfnc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