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与"放松"的美妙平衡
大脑中95%的所思所想都是不需要即刻就处理的。
大脑就像肌肉,最好让它多多休息,保持平静,只有在特定问题出现时才调动大脑,全身心地解决问题。
在我们聊天的当下,我就不能让大脑在“调试模式”下运行。这时,我需要全身心地投入我们的谈话,让自己百分之百专注,而不是想着“我早上刷牙的方式对不对”。
高度集中注意力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与放松自我、活在当下、保持快乐的能力有关,当然,也与提高效能的能力有关。
注意力高度集中就像把自己从一个特定的框架中抽离出来,虽然你还保持着自己的思维,但你看问题的角度已经变了,是这样吗?
佛教徒会探讨觉知与自我。我喜欢用计算机和极客的语言来比喻佛教的这种理念。其实他们真正讨论的是,可以把大脑和意识视为一个多层次的机制。这个机制以一个内核级的操作系统作为核心基础,其上又运行着一些应用程序。
我实际上是回到了大脑操作系统的觉知层面。在觉知层面,我是宁静的、平和的、快乐的、满足的。我试图保持觉知模式,而不是激活自己的心猿(浮躁不安之心),因为它总是提心吊胆、焦虑不已。心猿当然有它的重要价值,但我希望只在需要的时候才激活它。
当需要调动它的时候,我希望可以专注其中。如果思维每天24小时不间断运行,那就是对精力的浪费,也会让心猿主宰我的全部状态。但我不能只有心猿这一种状态,还要有其他状态。
我还想补充一点,无论是灵性、宗教(包括佛教),还是其他任何你所追随的东西,最终都会让你意识到,你不仅仅是自己的思维,你不仅仅是自己的习惯,你不仅仅是自己的偏好,你是一种觉知水平,你还是一具肉身。
现代人对自己的身体感知太少,觉知水平也远远不够。我们过多地活在存在于大脑的内心独白里。而这些是我们年轻时由社会和环境塑造形成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