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剽悍读书营成长励志深度思考
最怕听见你说要“做自己”

最怕听见你说要“做自己”

作者: 马豪杰 | 来源:发表于2019-01-02 15:57 被阅读3次

    水木年华说:最怕听见你说寂寞,我会放下自己来陪你;最怕看见你哭泣,我会忍不住把心给你。

    五月天说:最怕空气突然安静,最怕朋友突然的关心。

    而我最怕听见你说要“做自己”。

    先想想,我们在什么时候会说“做自己”,或别人对你说“做自己”?

    特意发了个朋友圈问了一下。

    每个人都有自己应用的场景,但大概总结来看,无非就是这种情况:

    当我们纠结抉择,为难不已的时候,就会有人走到你身边,跟你说“做自己就好”,或者你对别人这么说,顺着自我心意也是一个选择。

    “做自己”这个词,谁都听过,就像厨房,熟悉得很,可还有不做饭下厨的人,却又陌生的不知道它的确切意思。

    对于这个最熟悉而又陌生的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说是众说纷纭。

                              01

    从字面来看,可以切分成两个部分:做和自己。

    我们先说"自己"。虽然很复杂,但根据所呈现的状态以及行为,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静态的;另一种是动态的。

    《哈利波特》中,邓普利多校长对哈利说的一句话:

    在人世当中,我们面对的大部分选择,并不是the right way and the wrong way,我们真正面临的选择是the right way ,or the easy way.

    对和错,我们很好选择,不会纠结。我想没有人可以睁着眼睛瞎选,所以选择正确的还是容易的,才是一个人决策的水平。

    因为这背后就是两个不同的自己。

    静态的自己,大概率上会选择 easy way ,因为它很讨喜,驾轻就熟,在你的射程范围内,可玩弄于股掌之间,手起刀落,分分钟搞定。

    也正因为如此,它与你原本的自己,完全吻合,不用磨合,没法泛起朵朵涟漪。

    此时的自己,一动也不动,没啥变化,过着随便,随大流,随惯性的“三随”生活。

    而动态的自己,更倾向于选择 right way ,内心坚定,目标明确,勇往直前,克服一切困难,每天都有一点挑战,不想安分。

    此时的自己,就像摇曳的风铃,随风奏出动耳的声音,过着痛而又快乐有意义的生活。

    前者趋于稳定,只问当下好过;后者求于发展,只为将来更好。

    在时间这个变量的影响下,长期来看,肯定有所不同。

    而这世上的绝大多数人,不愿意去弄懂那些太复杂的东西,不喜欢思考,只喜欢简单易懂的东西,这就注定了金字塔底端的人群永远会大于顶端的人群。

    容易的路,总是那么诱人,但它往往都是人生的下坡路。此时的“做自己”只不过给自己一个听起来自己都无力辩解的托辞,躲避到内心那个安全的壳并包裹起来。

    如果这样,我就最怕听见你说“做自己”。

    当别人对你说或自己对自己说“做自己”的时候,说明你不敢面对问题,要你顺着自己的感受,这也无可厚非。

    但久而久之,“自己”会变得更加自我,做事对人,只论个人喜恶,也不过是一种任性罢了。

    当你对别人说“做自己”的时候,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你又何必轻易说得出口。

                            02

    “做”就是一种行动行为,与自己结合起来,可以说是Make yourself 或 become yourself,这里的“自己”很明显是动态的。

    而静态的“做自己”就是 be yourself。

    Be yourself 是满足于个人一直呈现的状态,Make or become yourself 则是不满足,要继续塑造自我,也许一路都没有终点,只想比以前好。

    “自己”与“做”搭配起来,就有三种情况:做自己、做更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Be yourself 是第一种情况,Make yourself or become yourself 则是后两种情况。

    这时的“自己”并不重要,它完全是由前面的动词行为所影响。

    所以看你对自己的理解,是满足于现在的自己,还是想成为更好的自己?是想固守现在的自己?还是期待成长性的自己?

    弄清楚自己想要的答案,再去选择并配以相应的行动。

                            03

    我们经常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一个人的身高体重,可以用数字来具体量化,可“自己”这个东西不但抽象,谁也不知道它具体的样子,自己到底是骡子还是马呢。

    日本著名的设计师山本耀司说: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东西,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

    回首过往,赞同的不能再赞同了,山本先生道出了“自己”的真谛。

    Right way 肯定比 easy way 难走,在你行走的路上,总有人会问你:你这么努力不累吗?

    很累。但至少坚信两点:努力了,不管怎样,都会比以前好;努力过,自己也不会后悔。

    可你反问,你不努力就不累吗?

    也累,当下怎样活着都会累,那何不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些?

    如果不去努力,让自己处于静态,虽稳但脆弱,生活就会随随便便对你下手。

    如果去努力,让自己处于动态,练就硬功夫,即使生活对你下手,你也不会那么痛

                        The end

    一个人可以拥抱静态的自己,也可以自我塑造,让“自己”一直 on the way。

    On the way 就是自我发现,自我超越,自我负责,自我接纳的过程。

    自我发现,要把自己放在一个比较大的空间里,去参照、去想象、去探索、去思考、去行动,而不是在角落里自我感觉。

    自我超越,以自己的过去史为基础,继续攀登,为了更好,更好的更好而持续行动,自我发展。

    自我负责,每一个选择,每一个行动,做的每一件事都负责。不埋怨,不连累他人。

    自我接纳,在自我发现、自我超越、自我负责后,接受这个世界上那些你真正搞不定的事儿,知道自己的能力圈,什么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努力就可以做到。更要学会与人协作。

    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说:

    “雕刻就是把一坨石头中间不属于它的部分给去掉,剩下的其实就是雕塑本身。”

    我们都是从一个模糊的我、虚假的我、想象的我到内在的我,慢慢地找到并不断修缮,形成一个真正的我的过程。

    大浪淘沙过后的你,不管是你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别人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都是你自己,是你的一部分。

    On the way 中塑造自己,在人生中不仅刷存在感,还可以找归属感。

    如果“自己”没有 on the way ,我不许你说“做自己”。因为你不但不清楚“自己”,也不应该拿来当做思想懒惰和逃避自我关系问题的借口。

    除此之外,一个人至少还得具有“不做自己”的能力,这也是“自己”向上的空间。

    当然,我们的灵魂想要做自己,但社会和周遭的环境不允许我们做自己,我们被赋予很多的责任和角色。

    当我们习惯了这些角色,我们就忘记了自己,并且再也做不回自己,但会成为自己。

    做自己,和成为自己,就只是一步,你愿意迈出那一步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最怕听见你说要“做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viz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