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感受不好,孩子很难有内驱力。
多包容,给鼓励,让孩子充满自信,他自然能够主动上进。——虎妈
好的教育方法总能给家长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今天从“男孩派”学习到了一种好的教育方法,正好在最需要的时候派上用场。
小学期间,如果没有做好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劣势在初中很快就暴露出来。现在小儿在小升初的关键点上,全方位检视孩子的学习成长各方面,发现问题还不少。
首先,他专注力很差,无法长时间投入学习。
其次,注意力不够集中,学习效率自然就不高。
三,学习习惯不够好,做作业时依赖手机和网络,靠搜索解决难题。
一位有着30多年经验的老师告诉我:培养好学习习惯,比一时的成绩更重要。“习惯是什么?习惯的本质是无意识的行为,就是做这件事情不需要靠意志力。
一个孩子的学习习惯好,即使开始落后,最后也能迎头赶上。
而学习习惯差的孩子,就算一开始靠着小聪明和功课简单,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最终还是会掉下阵来。
想要从根本上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成绩,就要从培养习惯入手。
但很多家长在培养孩子习惯的过程中,往往陷入了一些误区,比如责骂,说教,管控等等。实际上,想要让孩子越变越好,越来越自律,就要让孩子在学习这件事情上,感受到“愉悦”,让她的大脑不停地分泌“多巴胺”!她就会对学习越来越有兴趣,越来越上心,越来越自律!
“多巴胺”引导法。想要达到这个效果,家长做好两件事就足够:先共情、再鼓励。具体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去做。
1. 家长要看到孩子的压力和难处,跟孩子共情,给孩子安全感。
让孩子认识到,再难的学科,只要找对方法,就能提升。
也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孩子才能反思自己,思考接下来要怎么做。这时,她的认知就有了,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才能养成。
2. 注重鼓励孩子,激励孩子,让孩子大脑分泌“多巴胺”,培养孩子的学习自信心,强化正面行为,慢慢形成习惯。
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从零到一是非常关键的,从一到十,从十到百就会容易很多。
在从零到一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做好一件事,那就是多鼓励孩子,让孩子培养起对自己的自信心。就算孩子没做好,在跟孩子共情后,家长也要去鼓励孩子。
如果家长对孩子总是批评打压,认为他这也不行、那也不对,说他懒,不要强,能力差,那只会打击孩子的自信,他甚至从零到一都跨不过去。
我牢记这个准则:想要让孩子有上进心,就多鼓励他的意愿;
想要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家长就多鼓励他的行为。
实际生活中我也发现,在我将鼓励作为教育的主线后,孩子的行为和习惯,越来越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越努力,就越容易得到良性反馈,孩子的自信心也在日复一日的进步中,不断增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