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巴以冲突再起

巴以冲突再起

作者: 迷茫幽灵 | 来源:发表于2023-10-09 15:56 被阅读0次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又打起来了。

    以色列是一个很悲催的民族,

    它的悲催也是源自于它自己。

    圣经上说,以色列民族来自于两河流域,

    因为是游牧民族,后来迁徙到了迦南之地。

    在迦南之地,又与当地的部落民族产生矛盾,

    结果是斗争失败,

    被迫再次迁徙,

    去了埃及。

    在埃及度过了四百年,

    又再次被迫逃亡,

    又回到了迦南之地。

    在这里他们终于安顿了下来,

    但好景不长,

    欧洲神圣的罗马帝国的铁蹄,

    来到了这里,

    把他们的家园践踏的支离破碎。

    身处水深火热压迫中的以色列人,

    不甘被奴役,被压迫,

    因其游牧民族的个性,

    让他们决定再次迁徙,

    而不是捍卫自己的领土和家园。

    他们再一次选择流浪,

    寻找能让他们安定的,躲避战乱的理想之地。

    就这样成千上万的以色列人,

    携家带口,牵牛赶羊,

    又一次离开了这个上帝给他们安排的地方。

    此后的两千年里,他们再也没有踏足过这片土地。

    罗马帝国的铁蹄离开之后,

    这个地方,被阿拉伯穆斯林人所占据,

    在这里生养生息了两千年。

    离开的以色列人,大部分去了当时最富足的欧洲,

    在这里,他们表现出了经商的才能,

    大部分以色列人都很富足。

    在基督教和东正教的环境里,

    他们小心翼翼的过着犹太教的生活圈。

    在这里,这个民族度过了漫长的时光,

    到了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

    他们的富足,他们的信仰,他们的格格不入,

    他们被欧洲人妒忌,被排挤,被摧残,被屠戮,

    死伤无数。

    地球之大,

    却没有他们可以躲避风雨的自己的港湾。

    到这个时候,摩西的后人,

    终于有了再次建立自己家园的想法。

    他们再次依照圣经的指引,

    选择到迦南之地建立自己的家园。

    并且得到了西方几个大国的支持。

    然而,已经在当地居住生活了两千多年的巴勒斯坦人,

    又怎么会同意他们到来,占据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呢?

    以色列人的再次到来,

    注定是他们悲惨历史的再续。

    去抢占别人两千年生活的地方,

    谁能忍气吞声的任由外人占有?

    以色列人的可悲,是他们自己造成的,

    怨不得别人,

    同时,他们也给巴勒斯坦人,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巴勒斯坦人本来在这里生活好好的,

    无源无故来了一群强盗,

    就要来占地,还要把当地人赶走,

    是可忍孰不可忍,

    连年的战争,再次延续以色列人的历史渊源。

    周围都是阿拉伯人,

    等到美西方衰落以后,没有人再给他们撑腰,

    早晚又得离开此地,

    散落全世界,

    这是他们的宿命。

    聪明的他们,

    应该抛开圣经的指引,

    到一个地广人稀的地方,

    买下地皮,

    建造一个全新的以色列,

    才是上上策。

    而不是执拗于一部经书的感召,

    去重蹈他们历史的覆辙。

    美国对他们这么好,

    美国地广人稀,

    为什么不到美国去,

    让美国画出一个州,给他们建立以色列国。

    加拿大,更是地广人稀,

    怎么不能辟出来一块地方给他们,

    又不是白给,买的。

    更何况,美国,加拿大,本来就是抢人家的家园,

    把美洲原住民,清洗过之后,

    留下几十万人,被赶到荒凉的戈壁滩去,任由自生自灭。

    以色列人很富有,头脑也很灵活,

    但挣脱不了信仰的束缚,和精神情节,

    像强盗一样去抢夺,占据别人祖祖辈辈的土地,

    以色列的所作所为,值得同情吗?

    如果以色列好商好量的和阿拉伯人坐下来谈,

    阿拉伯这么大,给他辟出一块地,也是有可能的。

    但以色列人没有,

    开着坦克,架着枪,就过来了。

    谁会吃他这一套,

    也不去想想,上几次的迁徙是为了什么。

    不知道总结和反思的民族,

    历史的宿命早晚应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巴以冲突再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vli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