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洋葱阅读法线下读书会
2019-08-03 《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故事会复盘

2019-08-03 《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故事会复盘

作者: rmbg58 | 来源:发表于2019-08-04 23:27 被阅读30次

    《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故事会

    时间:2019.08.03

    地点:飞米力虫洞市集(高北十六)

    【内容简介】

    《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是去年度日本MOE日文绘本屋大赏第一名。一出版后接连获得各种儿童书和美术类大奖,在童书界受到高度的肯定。此书不仅适合喜欢观察的小小孩,也适合想象力正在起飞的大小孩,更适合因家事操劳和工作忙碌而几乎丧失想象力的爸爸妈妈们……。一颗普通的苹果,在孩子眼里,可能有上百种不同的想象。

    【作者简介】

    Yoshitake Shinsuke吉竹伸介/图文

    公元1973年出生于神奈川县,筑波大学大学院艺术研究科总合造型科修毕。发表的作品涵盖日常中不经意的浮光掠影,以自身独特角度切入取材,作品涵盖素描集、童书插画、装饰画及广告艺术等各种领域的作品。主要的著作有素描集《而且没有盖子》(PARCO出版)《没有结局的终曲》、《好窄喔 扑通扑通》(讲谈社)、《身体地图》等等。育有二子。。

    【绘本解读】

    一本想象力爆棚的书!仅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苹果,竟然能引发上百种各式各样的想象,而且到处都是让人忍俊不禁的小幽默,简直叹为观止!这是初看这本书的第一感受。

    而当我们把这样的画面呈现给孩子,孩子们毫不犹豫的走进去,沉浸其中,这一切对他们来说就是自然而然。原来在他们的世界里,就是这个样子啊。他们不会感叹说,太有想象力了。他们会直接跨进去,享受着,甘之如饴。这大概就是成人和孩子的差别,我们总习惯用语言和感慨,而孩子们是去感觉和享受。我们在看风景、拍照、记录,总是做一个旁观者,而孩子们才是真正的活在其中。

    细看这个故事,哪里是在说苹果。想象与趣味只是它的外衣,原来这是一本哲学书。前面部分在讲“我是谁?”,然后讲“我从哪里来?”, 最后是“我要到哪里去?”。一个苹果的前世今生,道尽人生哲理。而且在一些细节的巧妙设定上,就是那种击中心窝的感觉。

    比如在“也许原本想变成其它东西”那一页,梨是同样的水果,但外观不同;球是同样的形状,但品类已完全不同;邮筒只剩颜色相同,形状几乎相对;最后一个飞机竟然是完全不同。我们偏离自己初衷的样子,可能是保留原本的某一个方面,但也可能是完全偏离。我们是不是能准确认识到自己现在的样子和初心的距离呢?简单一个页面,全面引发这个深刻的问题。

    又比如在“它来之前也许去过很多地方”那一页,从宇宙到爆炸到整个生物和人类进化史,然后到我们这个小家,这关于我从哪里来的一切,不正是影响我现在状态的因素吗?宇宙环境决定了大的规则,而演化通过基因影响我,人文历史造就当下社会环境,而家则是最直接具体的容器。我从哪里来,就在这一页。

    当然苹果其实只是一个媒介,不只是打开想象世界的钥匙,其实更是“我”探求自己的镜子。那些我关于苹果的思考,其实是我内心的投射。而这个“我”,不只是书中的主角,更是读者。当一个孩子读这个故事,不自觉的就跟随着苹果的想象世界,把自己投入其中,完成一次奇妙的哲学之旅。

    结尾也很有意思,从想象世界回到现实,就是妈妈的一句回答。正如郝广才在《好绘本如何好》当中说的,大人出现代表着回归现实世界。孩子总是能在现实与想象中自由穿梭,而有些大人恐怕多少会腹诽最后竟然把苹果吃掉了。这对孩子来说,完全不是个事儿,最好玩的是,作者暗示了孩子真正吃掉苹果的理由,不过是肚子饿了而已。这就是孩子,往往直面内心的需求,所谓赤子之心大抵就是说的这个。

    【活动方案】

    策划思路

    这本书的关键字有三个:想象、趣味、哲学。其实并没有一个特别明显的故事线,有点像孩子跳跃的想象世界。但是多样的趣味想法,可以持续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所以基本思路就是顺着内容一个个场景讲述,在猜测和解释中,和孩子一起打开想象的世界。

    想象和趣味,是这个故事自带的属性,所以讲述过程中会比较好实现。考虑讲故事的场景是在市集,估计周围会有一些嘈杂。开场能吸引孩子、建立联接的话会比较好。突然想到魔术会是最好的方式,够吸引,又和想象力天然契合。魔术当然是不会的,不过玩个花招的小把戏我擅长。用一个故做神秘的纸袋子,然后现场找小朋友帮吹一口仙气,从袋子里变出故事的主角——苹果。考虑到手残党可能做不到神不知鬼不觉的把苹果塞到袋子里,如果穿帮的话就干脆承认失败,当成一个滑稽的开头也罢。

    想象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生活经验之上,天马行空但决不能是无中生有。所以苹果先生出场之后,先故弄玄虚的问大家这是否真的是一个苹果呢?有没有可能是其它的东西?然后和大家一起来讨论苹果的特点,这样为稍后内文中出现的各种不同想象做铺垫,也方便找到一些和苹果自身特点对应的连接。

    但是哲学部分就不太好操作了。打算借由开场对苹果的讨论,和孩子们一起聊出苹果是什么样子?怎么来的?有什么用?把三个哲学终极问题在这个讨论中都涉及到。然后在故事讲述过程中,也带出这三个线索。

    最后的延伸部分,打算换一种水果,想来想去香蕉最合适。可以让孩子们把在故事里发生在苹果身上的事情,重新在香蕉身上再呈现一次。然后安排一场和香蕉的对话,让孩子们对香蕉提出各种问题,然后在对话的过程中,聊出哲学的话题。香蕉不会说话,让现场的孩子或者大人来为它代言。想象中这应该会是一个很好玩的场景,自己都有些期待了,哈哈。

    流程

    1. 开场

        a) 魔术导入:纸袋变苹果(故弄玄虚,如果失败就装笨)

        b) 讨论:苹果的前世今生(特点、来源、用途)

    2. 故事讲述

        a) 读图、猜测、推理、解释

        b) 注意趣味性,寻找故事和孩子自身的连接。

    3. 延伸活动:对话香蕉

        a) 这是什么?(引导孩子把香蕉说成另一种东西)

        b) 对话香蕉(通过提问对话的方式,换位思考,聊三个哲学终极问题)

    准备材料:

    1. 现场设备(PPT播放设备、桌子1张)

    2. 实体书

    【活动记录与总结】

    每一次活动都少不了意外和惊喜。由于这次属于临时安排,一直没有想好最终的方案,在来的地铁上突然冒出魔术开场的想法。到高北十六之后,发现原本那家水果店竟然歇业了!转了一圈之后,终于在一家果汁铺买到一个苹果。(感慨一下水果的价格,选了一个最小的苹果,竟然也要4块3毛2!!!)没有香蕉,计划得改变,决定把开场聊苹果的内容压缩一些,留到最后延伸的时候。纸袋倒是有个意外惊喜,原本想着随便找个牛皮纸袋子,结果旁边奶缇音乐奶茶的袋子还挺漂亮,而且上面有一片绿色的叶子,变苹果更理所当然了,哈哈。

    有两个小妹妹和一个小帅哥早早坐定,就等着听故事了。终于等到隔壁文艺青年的戏剧活动结束,人堆消去之后,故事会开始啦!

    今天的现场每每有小朋友神助攻,我真想把他们签约成我的御用托儿。还没开腔,一个小朋友就看着画面喊“三叶草”,于是顺理成章,给大家安利了一轮三叶草故事家族。极力怂恿了一番孩子们回家一定每天让爸爸妈妈讲故事。

    正式开讲之前,我们先来一个魔术吧。孩子们喊“好”的时候,眼里真的在发光,我没来由的觉得自己这回一定不能演砸了。先拿出一个扁平扁平的袋子,我们要变一个什么魔术呢?嗯,我要变一个东西到这个袋子里。打开袋口,吹到鼓起来,很认真的放在耳朵边摇一摇,好像没成功?看来要小朋友帮忙了,找前排的3个小朋友依次吹了一口仙气,咦?好像有啦!大家猜猜看里面是什么呢?有人摇头说不知道,有人说是玩具,有人说是苹果……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揭晓谜底吧。

    哦不,等等,这样太简单了,我要把这个东西从袋子里变到谁的口袋里去,谁有口袋的?给我看看。小朋友们纷纷表示自己有口袋,还有人掏出来证明。

    好的,见证奇迹的时刻到啦。魔术师很帅气的把袋子拍扁,连桌子上的书都掉地上了。快看看,在谁的口袋里?小朋友们好一阵忙乱,可惜都没有。难道在爸爸妈妈的口袋里吗?有个小女孩尖叫着说,爸爸口袋里有东西!……哦……,原来是爸爸自己的东西呀。那去哪了呢?魔术师在身上一阵摸索,哈哈,原来跑到我的口袋里了,掏出来一看,哈,是一个苹果!

    这是什么?苹果!

    真的是苹果吗?真的只是苹果吗?小朋友们迟疑了片刻,还是认为就是苹果。

    好吧,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苹果呢?

    圆的。红色的,有一点点黄色。苹果是长在高高的树上的。……

    那我们今天就来讲一个苹果的故事:《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

    前环衬上各种苹果变身记,和小朋友来了一个小小的约定,说出苹果变成的那个东西,而不是苹果在哪里。

    足球、地球仪、网球、小雨滴、椅子、鞋子、保龄球、车轮、台球、汉堡、冰淇淋、拳击手套。

    故事伴随着孩子们的惊奇与欢笑,一页页推进。孩子们的理解远比我们更接近故事本身:

    苹果,可能是樱桃。对呀,剪下来一个不就是小小的、红色的、圆圆的。

    苹果是一条红色的鱼,你看那个嘴巴和眼睛,尾巴动一下就游走了。魔术师补充,可能是本来在睡觉,我们这么多人把它吵醒然后就游走了。

    苹果机器里面那个颜色调节的开关,一个小女生的回答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她认为这个开关是调节外部的颜色,想要看到什么颜色的世界,就调到什么颜色。对呀,这不就像是我们拿着有颜色的透明胶片看世界的感觉吗?那么除了调节外面的颜色,我们还可以调什么颜色呢?苹果有什么颜色?也许,那些我们买到的不同的红色、黄色、绿色的苹果,里面也有一个这样的开关调色呢。

    在发型集锦页,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发型。有人是护士型,有人是公主式,有棒球帽式……,还有人帮爸爸妈妈也找到了。最给我惊喜的,是有一个小男孩走上前来,指着一个长发的头型告诉我喜欢这个。我建议他回去让妈妈给他做一个这样的,后来现场妈妈刚好找到一个长发的假发,给他戴了上去。没有人嘲笑一个男孩喜欢上这样的女士长发,妈妈也没有任何不自然,让我想起《威廉的洋娃娃》,真好!

    ……

    故事就在欢乐中讲到结束,我跟大家说,这个故事就讲完了,那现在我们怎么办呢?我的神助攻又出现了,前排可爱的小妹妹说,那我们来看看桌子上的苹果吧。于是我让她来跟苹果聊天,看看有什么想问苹果的。她问苹果:你想不想被别人吃掉?

    苹果会怎么回答呢?我把耳朵凑过去,听了好一会儿。台下的小眼睛都睁得大大的瞪着我……。苹果说,她不想告诉我,只想告诉小朋友。☹

    另外一个小姐姐过来认真的听了苹果的倾诉,然后告诉大家,苹果不想被吃掉,她只想成为桌子上的一个摆件。接下来小朋友们问了各种问题:

    苹果你想不想变成奥特蛋?你想不想变成泡泡,这样就可以飞到很远的地方去了。……

    苹果一次次的回答不想变成奥特蛋、泡泡,还通过一个小姐姐的口表达了只想做自己,做一个安安静静的苹果。为了不让大家再纠结于苹果变不变,我又试着听了一次,嘿,这回苹果愿意跟我说话了。她说不要再问她变什么了,说了不想变的,如果大家想聊,就聊点别的吧。然后有人问苹果,你喜欢什么呢?原来苹果喜欢打扮成公主。:D ……

    孩子们完美的诠释了故事想要表达的东西,虽然在哲学话题上的探讨还没有更深入,但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也要收尾了。原本打算像书中最后的情节,把苹果一口咬掉。但不知不觉中似乎场中有些气氛让人不忍打破,于是改成让大家和苹果打招呼说再见。小朋友们很认真的和苹果道别之后,故事会结束了。

    【反思】

    现场的总体情况还是很不错的,孩子们应该都有比较好的阅读习惯,所以能够很好的进入故事。魔术开场和延伸时的对话环节都很适合这个故事,但中间的讲述部分略有些粗糙。没有准备好恰当的故事线索,所以临场和孩子互动的过程没有更好的深入,在页面切换过程中有些底气不足,变成很多时候在见招拆招。应该要在这个方面再做更充分的准备,以便增进深度方向的探索。这样的话,延伸时的探讨也可以更加深入设想中的哲学问题。

    不知道是不是有神助攻的“托”的原因,现场想象世界的营造很成功。在前环衬的互动,让孩子来说出苹果化身的角色而不是苹果本身,似乎有一种带路党的功用。或许这也正是前环衬如此设置的原因吧。通过一些类似仪式性的行为,比如今天很认真的聆听袋子、苹果,煞有介事的压扁袋子、把麦克风、耳朵凑到苹果面前……在那一刻,我似乎真的都相信,面前那个苹果就是我变出来的,就是一个神奇的苹果。这是今后营造氛围时可以借鉴的地方,真的是只有我们心中相信,才会感染别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8-03 《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故事会复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vmu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