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扎
“有些事情如果现在不做,也许以后都不会做了。”
10年前,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内心感受到澎湃的震撼力:这是一句多么简单朴实却又充满了力量的话语啊。
10年后,再听到这句所谓的梦想为先世俗靠边,已经烂大街的真理时,我总觉得有点变扭。
有那么一段时间,走着走着,随着遇见的人越来越多,碰到的奇葩事件频频发生,我开始极度怀疑自己行走的目的与动机,这条本是崇高肃穆之路,怎么就越走越俗,成了庸俗之路了呢?
梦想?信念?
梦想本就是非常抽象概念化的词,本是天马行空,本是形而上学,偏偏就被框架局限于某个空间,变成了一种套用的模板。
比如去西藏,比如去丽江。
去西藏很廉价,文青们只需要花800多块钱坐火车2天就能到拉萨,背着一年也可能用不到几次的单反,“咔咔咔”地对着朝拜的藏民与布宫拍上几张照片,然后在朋友圈里大喊,我终于来到了西藏,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然后沉醉于各种钦佩与羡慕。文青妹们又多了一个高大上的逼格,本姑娘去过西藏,你个相亲男,连西藏都没去过我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去丽江更加便宜,打折机票飞大理昆明包个车,轻松来到这个中国商业化的先驱旅游小镇,坐在酒吧里挥挥长发,邂逅个穿棉麻裤的型男倾述下内地生活的苦闷与孤独,然后在朋友圈里写几句不痛不痒风花雪月的鸡汤,配上几张洱海苍山之类的照片: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你不恶心,我都觉得恶心。
世界是很大,我们确实不应该固步自封需要多走出去看看。但是更多的,我们身边的人已经开始沉迷于于其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而无法自拔。
流于形式的浮夸之物,能算是梦想么?
有多少人进藏是因为真正热爱西藏,想深入了解藏地文化,探索不为人知的传奇,又有多少人认为不管自己有没有梦想,只要到了拉萨就算有梦想,然后紧紧跟随大众的步伐,一路向西?
这样的梦想,不是你的,也不是他的,总之只是世俗化的无聊产物。
我相信越来越多的文青以及伪文青们,走出去后发现,哇!那些只会在大冰书里存在的大神们竟然真的生活在自己的身边。一部分所谓的大神们开始向这些涉世不深怀着青春梦想的儿童们传授着各种装逼指南。大昭寺前就是艳遇墙,这个寺庙可以逃票,我搭车都是司机请我吃饭NB不,昨天在丽江又艳遇了个萌妹子,穷游么关键一个蹭字,你的背包真垃圾看我的骨头鸟……
然后,文青们受益匪浅,学以致用,利用西藏2字无所不用至极的装逼。
至少我在路上遇见的文青,基本上想了解的都是,拉萨哪里艳遇多啊?
曾经遇见过1个丽江来的姑娘,她说她不喜欢西藏,又脏又乱,只是因为身边好多人都来过,她不走一次觉得丢人。然后,我尝试给她灌输西藏博大精深的文化习俗让她了解西藏的神圣,包括藏语的使用,活佛的转世制度,青朴修行地莲花生大师的传说,格萨尔王的传奇故事,她连忙摆手说不想听没兴趣。其实,我觉得她内心一定在说:你个SB。
有不少文青,以为来次西藏看下风景就真的能提升人生境界了,修成正果了。
甚至还有不少伪文青,到西藏后还是坚持着出门传统:非星级酒店不住,非大饭店不吃,然后包个车,上车睡觉,下车拍照,浑浑噩噩也不知道去了哪拍了啥。
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出来时咋样,回去时还是咋样。
当梦想开始停留在口头,流连于形式,那么一切,也都变质了。
当部分人都在不知所谓的高声呐喊着,我要实现我的梦想,我要去西藏!仅仅在拉萨呆几天后说西藏不过如此然后开着装逼光环迅速飞回内地。
对不起,西藏不适合你。
所以说,关于梦想,有些事情即使现在不做,以后依然可以做,只要你想明白了,60岁再做也不晚,想不明白,现在做了也是白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