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原文:《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
课题7 究竟为什么要学习分数?教材交代得不大清楚
写心得: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里主题图分数的产生是用古代人用打了结的绳子测量一个一个箱子的边长。华应龙老师在一次公开课里情境引入用的是大头儿子用爸爸的领带测量沙发的长度,两个情境异曲同工,都出现了测量结果不是整数,剩余部分不够一节的情况,这时产生了分数!这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下一页《分数的意义》里出现的却是平均分一个物体,每个人分到的不是整数,怎么办?
我们都知道平均分有两种情形,一个是平均分,一个是包含分,从生活实践来讲,可能包含分更为情况多一点,但是我们教学和练习中更多强调的是平均分的第一种情形,长期以往,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思维定势!
文中除了提到常见的“分月饼”模型,还提到了“取铅笔”的模型,例如“一盒铅笔12支,现在取出3支,问取出的部分占整盒铅笔的多少?”这刚好是个典型的包含除问题,我觉得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多次借鉴强化。表内除法可以用,分数的认识可以用,真分数,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都可以用其推导,而且稍微变个数字这个素材也刚好可以解决剩余绳子的问题,弥补教材的遗憾。如此好的素材,就可以拿出来反复利用讲解!
分数的本质就是平均分,而平均分就是两个字“分”和“取”。小学生大多还是通过具体可感得模型更容易理解。那“分月饼”和“取铅笔”两大模型对比,结合,刚好可以充分理解分数的意义,何不快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