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和失业,你永远不知道哪一个先到来。
疫情打乱了很多人的生活节奏,假期就像是注了水的国产电视剧,一再延长,可就是让人开心不起来,信用卡,房贷,房租还完出现了赤字,紧接着公司通知降薪,减员,最低工资,或者解散。
2020年的目标只有一个:活着。
好像一夜之间,我们平静的生活不见了。现实的残酷之处就在于,当你知道你该走向何处时,你可能已经没有机会走了。
这段时间,我重读了英国管理大师查尔斯·汉迪的《第二曲线》。这是一本初读“惊艳”,再读让人触动很深的书。
汉迪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已经是80岁的高龄,他特别希望告诉年轻一代,要在“第一曲线”达到巅峰之前,找到能超越它的“第二曲线”。
这个理论好像“行动版”的居安思危,它告诉我们:当你的生活还在上升通道,还没有到达向下的拐点时,你就要做好准备开启“第二曲线”了,只有这样,你的生活才能不断向上。
“第二曲线”理论是汉迪在一次旅行途中悟出的道理。
当时,他向一个当地人问路,当地人告诉他,一直往前走,就会看到一个叫Davy的酒吧,在离酒吧还有半里路的地方,往右转,就能到他要去的地方。
在指路人离开之后汉迪才明白过来,指路人说的话一点用都没有。因为当他知道该从哪儿拐的时候,他已经错过了那个地方。
后来,汉迪就把从拐点开始的增长线命名为“第二曲线”。
image<figcaption style="margin-top: 0.66667em; padding: 0px 1em; font-size: 0.9em; line-height: 1.5; text-align: center; color: rgb(153, 153, 153);">图片来源:《第二曲线》</figcaption>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条曲线都代表了一个“生命周期”从诞生、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过程。
虽然第一曲线前期会一直上升,但迟早有一天它会到达巅峰,并且开始走下坡路。
而我们必须在“第一曲线”到达巅峰之前就开始“第二曲线”,只有这样才能有足够的资源(金钱、时间和精力)让 “第二曲线”度过投入期。
很多著名的企业家都是成功使用第二曲线的典范,乔布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苹果早期虽然是靠Mac起家的,但后面的iPhone,iPad,iWatch,永远都是在上一代产品走到巅峰前,就开始新产品的研发,而且每一个新产品都实现了非连续性的跨越和第二曲线的增长。
“第二曲线”理论的精髓,就是告诉我们,如果在第一曲线到达巅峰并已经掉头向下之后才开始第二曲线,就太晚了,因为第二曲线无法依靠第一曲线的资源度过投入期,也就无法增长得足够高。
比如现在很多人在进入职场的3-5年内往往是最快的上升期,而一旦过了35岁,体能和精力都会开始下降,如果这时还不具备管理能力或者某项专业能力,就会失去核心竞争力,一旦企业要收缩人力成本,最先被裁员、降薪的一定是他们。
不知道你注意到了没有,现在很多的招聘信息上都会有一个限制,要求“年龄在35岁以下”。
这么做很可能是因为35岁对于一些人来说,是能力增长的“分水岭”,如果无法超越之前的能力维度,那么接下来的职业道路就只能开始走下坡路了。
用查尔斯·汉迪的话说:“我们不应该害怕尝试一种新的身份。事实上,二十几岁是一段很好的用来尝试的时间,只要你不伤害任何人。”
跟上时代的变化,跳出自己的舒适区,放弃过去的成功经验,保持一颗好奇心,不断学习新技能,储备新知识,这样才能为发展自己的第二曲线做好铺垫。
我很认同这段话:当一个人年轻并且生活安稳的时候,恰恰是最有资本拼搏的时候,如果你沉迷于安稳的生活,可能会白白消耗掉你可以更向前一步的资本。当你发现自己不得不去做重大跃迁的时候,可能就太晚了。
因此,就像书里说的,“我们必须根据新的时代和外部环境重新看待这个世界”,然后,从现在开始行动。可以是读一本书,也可以是开始你的第一笔投资。
总之,居安思危,不断扩展自己的能力维度,才是长久的生存之道。
文章参考:徐彬说投资的部分观点,特此鸣谢
更多科技资讯可以关注我的博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