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两只耳朵一张嘴巴,但大多数时候我们使用嘴巴太多,耳朵太少。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有关“聆听”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积极聆听,是进化教练里最小化教练模型能力之一。这个最小化教练模型是指,在保持同在状态的同时,去进行积极聆听、反馈和强有力发问。反馈和强有力发问的前提是积极聆听。
那么,怎么样的聆听才是积极聆听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在进化教练中聆听有几种类型。
第一种:不听——听者的注意力是关闭的,可能是在忙于做其他的事情,可能根本没有看着说话者,可能觉得已经知道或者了解对方要说什么或者已经预设了对方是错的。通常别人也可以通过你的表情、肢体语言和回应的声调觉察出来。而当没有被听时,人们会变得语无伦次、或者没有耐心、或者被调动起消极的情绪如失望、愤怒、被藐视等;沟通的品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听者投入的注意力的品质。
第二种:“正确答案”式聆听——聆听者已经预设了正确答案,仅仅是通过提问或者所谓的“交流”去得到想要的答案。在这种聆听模式中,即使是开放性问题也会具有很强的引导性,因为它们就是设计出来去支持聆听者找到他已经设置好的结论。比如很多时候父母与孩子之间看似“坦诚开放”的交流。
第三种:“已经知道了”聆听——聆听者会在对方倾诉时点头微笑,但心里其实是觉得已经知道对方要讲什么,在对方开始说话之前已经在评估其所说的话,拒绝去听实际在说的话。这样,聆听者在头脑中其实已经设置了一道过滤网,根本不可能听到对方情绪性的差别和被教练者没有说出来的东西。
第四种:“精准”聆听——从表面上看,聆听者在很专注地、全面地倾听对方说话,但是没有抓住其中的语调、细微差别以及感染力。这样的聆听当然会比之前的集中获取更多有关对方的信息,但这样的聆听其实极大地限制了会谈的深度和亲和度。
第五种:“视角”聆听——聆听者设法通过倾诉者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富有同情心并且努力在聆听是勾画出一副他们认为问题、挑战和机遇可能是什么样子的图像。
第六种:“积极”聆听——倾听者在听语言传递出的情感、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渴望、需求,听到他们的弦外之音,观察他们的肢体语言和用词。这样的聆听,要求倾听者高度的关注和与对话者同在。
第七种:“深刻”聆听——超越故事和话语来听这个人和这个情况的可能性是什么。倾听者把对面这个人看作是非同凡响的,就像倾听世界上最重要的人那样去倾听对方讲话。完全从潜能和可能性的空间去听,在这个对话空间里任何是都可能发生,聆听者没有以任何方式去限制对方或者会谈过程。
每个层级的聆听在不同程度和场合里都是有作用的。比如“精准”聆听在商业环境里面能够帮我们快速提取信息,不听在某种场合里也是对我们注意力的一种保护,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无时不刻都在“积极”或者“深刻”地聆听,那我们该有多精疲力尽!
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应该应用什么样的聆听方式,不同的聆听方式会带来怎么样的交流效果。
“积极”聆听,是我们在教练中、日常生活的重要关系或者重要时刻里需要常常用到的技能。在下面一篇文章我会专门介绍如何去积极聆听,以及通过案例来说明积极聆听对双方的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