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国学与传统文化
《万里十五年》 随笔

《万里十五年》 随笔

作者: 皎皎兮明月 | 来源:发表于2019-07-06 19:26 被阅读0次

          “利者,义之和也”,这是选自《周易 乾》中的一句话,宋代苏洵也对这句话做过深刻阐释。大意是不可空谈道义,对于普通人而言,有益有利才能义利协和。在追求“义”的过程中也必须有与之相匹配的“利”。

        “义”和“利”是传统儒家道德体系不可忽视的精神追求的对立面。孔子说“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君子喻与义,小人喻与利”。这并没有否认对利的追求,而因统治阶级的需要,舍生取义,对义的全然追求已经成了道德的标准。中国古代是一个以德治理国家的社会,这德是思想,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严密的思想等级体系,是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要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这道德要求要以一定的物质也就是利为基础。否则人们心里的物质欲望和嘴上的道德标准相距甚远,上层的虚伪之风也就盛行,整个社会处于对立的撕裂的状态。自然也不能前进。可见,道德要求有一定的局限性。

        《万历十五年 自序》表达了这本书的核心观点,即以“道德代替法制,是一切问题的症结。”道德追求是每个人的目标,是一种理想的状态,而万事万物皆有阴阳,人的品性也是如此,有崇高的追求,也有别人看不到的各种阴暗。而这种阴暗则需要法律去约束,以道德来约束个人、维护秩序只能是法制缺失社会中的美好想象。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就是法制的进步,每位官员都有两袖清风、一心为民的高尚道德追求,当然也有一己私欲,而加强制度建设就是对私欲造成大错的防范。

          赵老师说《万历十五年》是一本史书,更是一本深刻解剖人性的书。确实如此,这本人性之书对我的生活工作就有很大的启示。在班级管理中要有明晰的制度,在明晰制度上加以人文关怀。同时,人性本阴阳,对人对事不可过分苛责,多看看人性的光辉会幸福的多。

    《万里十五年》 随笔

    赵老师评:

    这种君子与小人截然二分并且完全对立的说法,在《论语》多次见到。事实上,我们所见的几乎都是二者之间的人。因此,在理解时,要有"动态人生"的观点,就是把"君子"视为"立志或努力成为"君子的人,小人则是"无心或放弃成为"君子的人。只有这样理解,才可进而主张:君子若是懈怠,可能沦为小人;小人若是上进,可能改头换面。如此一来,孔子的教育工作才有实质的作用与效果可言。

    小人以外在的东西作标准、作参照,并且主要以利来衡量,其行事时不按义、不按该与不该,而按有利没利,利多利少。小人受物所转。

    君子行事因为按"义以为质",所以能做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可处有,可处无""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正由于君子建立起了自己的内心标准--义,所以能够"泰而不骄""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等等差别,都源于行事时这一点用心的不同,而君子小人立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万里十五年》 随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vsm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