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另一只眼睛看世界

作者: 老韩大叔 | 来源:发表于2017-05-26 10:29 被阅读131次
    用另一只眼睛看世界
    每天被各种广告莫名奇妙的轰炸,这种感觉早已习惯了。终于有一天我发现了点什么?

    我是一个不爱说话的人,得空的时候就想自己静静地呆着,随便翻翻书架里的书。

    不过,他在家里我就没那么自在了。他经常会冒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虽然我好读书,有时候会穷尽我所有的知识来回答,甚至也经常要动用百度。

    昨天他放学回来,进门书包一扔,一屁股坐在沙发里,认真地读他的课外书《夏洛的网》。

    “爸爸,猪是怎么生出来的?怎么没有壳?鸡蛋怎么有壳?”

    “猪是哺乳动物,是在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不用壳。”

    “什么是哺乳动物?从妈妈的肚子里怎么生?要把肚子打开么?”

    一系列的问题扑面而来。很多时候我并没有足够的耐心,也许这些问题对我来说已经不是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好像对什么事都不感觉那么好奇,把一切事情都看做理所当然,不管世界原来是什么样子的,我们都会全盘的接受他现在这个样子。

    这几天生病在家,突然从繁忙的工作中抽身出来,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 。

    看了无数期的“奇葩说”,每次都被正反方反复狂虐,不停地改变自己的立场。

    带着这些问题,我读了一本书《思考的艺术》,从书中提取三个方法分享给大家,分别是:做一个批判者、产生新想法、改进问题的解决方法。

    做一个批判者

    我们生活的周围被大量的陷阱包围;无时不刻的广告,各种“为你好”的理财推销,诈骗电话也会时不时的光顾你的手机。哪些事情对我们真的有利?哪些可能会使我们上当受骗?

    首先,对于我们听到、看到和看到的信息,我们不要全盘否定,更不要全盘接受。我们只要多问一个为什么?

    19世纪,英国政治家埃蒙德.伯克说:“不加反思地读东西,就像不加消化的吃东西”。

    20世纪,一位学者解释说:在你阅读时,不要把书上的观点自动转化为自己的观点,要将书上的内容进行校对、批判、理解、对比和加工,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

    可见批判性阅读和理解的重要性。

    当然我们也不会时时刻刻去做批判性的阅读,像公交时间表、菜单、娱乐性的新闻故事、消遣类的小说,直接读就可以了,即使出现了信息谬误,也不会对你的生活造成本质的改变和伤害。

    当信息是用来说服他人时,或者确定某件事应该是什么样子时,这时候就需要动用我们的批判性思维了。

    1.区分人物和观点

    一句话,从不同的人口中说出,会有不同的影响。因为是某个名人说的,我们会不自觉地认为他是对的。股神巴菲特说股票市场明天大涨,你可能还没看他下一句说的是什么,马上就去买股票了。

    我们首先客观地分析观点,再进一步追问,为什么是这个人提出的,而不是别人?如果提出观点的人最有可能获得极大的利益,那我们更应该批判的看。

    2.区分审美和判断

    有两类截然不同的观点:审美和判断。

    在审美的问题上,我们不需要提供什么证明,我们可以任性的去接受自己。对于你发型上的偏好,你说哪种好看就好看。

    对于判断性的问题上,我们有必要去看看观点的正确性。咪蒙的一篇文章,关于实习生要不要休学的问题。在当前的环境和机遇下,那个实习生休学后更有可能获得自己想要的,更有可能获得成功。这个事本质上是机会成本,选择一个大的可能,放弃一个小的可能。

    如果你也是实习生,啥都不想就休学了,回家折腾一通,失败了还继续回学校么?

    观点是由证据支持的,证据有很多种:事例、事实细节、统计数据、奇闻异事、引用材料、比较或描述。不同的类型,要关注的点不同。

    3.区分事实和解释

    最容易使我们迷惑的是,一件事情的描述往往掺杂着事实和解释,总是会交叉出现。事实是客观存在或已被验证的事情。解释是说明一件事情的意义或重要性。例如08年奥运会在我国举行,这一天具有历史性的意义。前一句是事实,后一句是解释。如果不能区分事实和解释,就无法区 分哪些是观点,无法去验证它的有效性。

    总结起来一句话说明,要做一个批判者,能够对信息作出判断,是事实还是解释,提出的观点是如何证明的。

    产生新想法

    某年某月某天一堂无聊的大学英语课,我和几个同学坐在教室里的角落。突然一个同学出了一道脑筋急转弯题:一只蜡烛点燃后,在无风的情况下可以燃烧4个小时。在有风的情况下可以燃烧3个小时。问:怎样用一根蜡计算出2个小时的精确时间?我们几个人冥思苦想,整整一堂课不得其果。最后求助了百度,答案是“蜡烛两头烧”。

    知道答案后,大家都恍然大悟。

    身边这样的问题比比皆是,为何有些问题别人能解决?为何别人的方案比你的好?

    研究中发现,新想法的数量和质量存在一定的关系。第一,想法越多,好的想法产生的几率就越大,这是典型的概率问题。就像彩票买的越多中奖的概率就越大。第二,后边的想法往往会参考前边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做出一些改进。

    我们需要一些策略辅助我们产生出新想法:

    1. 加强非常规反应
    2. 运用自由联想
    3. 运用类比
    4. 寻找不同寻常的组合
    5. 讲解决方法形象化
    6. 建构正面和反面论点
    7. 建构相关情境

    以上是一个产生想法的清单,一开始你无法全部用到,只需要熟练掌握最适合你的就好。

    开始进行尝试的时候,找一个相对安静点的空间和不被打扰的时间。就像写作一样,不要惧怕开始,即便只有一些非常不靠谱的想法,你也迈出了第一步。经过认真的思考,你已经初步有了一些想法,可以先把这个问题先放一边了。

    我们做程序员的经常会面对各种bug,有些很好解决,有些总是百思不得其解。搞了几个小时搞不定的东西,会在下班坐地铁或者在楼下抽烟的时候,突然就顿悟了。

    原来这些问题并没有被大脑所抛弃,只是把它转移到潜意识里,大脑仍然在思考这些问题。

    改进问题的解决方法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想法有了,也就是大米有了。下一步怎样才能做出香喷喷的米饭来?

    1.制定解决方法的细节

    如果你已经有了几个解决的方案,那就把细节尽快制定一下。

    拿部门团建活动来举例,全员要去往一家餐馆聚餐。

    一起坐公交还是坐地铁?
    坐公交的话会不会堵车?
    分头行动会不会好一些?

    总之把解决方案分的越细,执行的过程中就会越少遇到意外,场面就越可控。

    2.寻找缺点和新问题和完善

    确定好方案以后,在从中寻找是都会引发新的问题。
    下班的时间点公交会很堵,地铁人又多,吃饭的地方还需要等位。提前半小时下班是不是会好些?

    这个例子比较粗糙,主要想表达的意思是提出创新性的想法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任何事情都是有一定的规律和套路。

    翻开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是,例子不但例子充足,还有课后练习题目可以做。就像小时候我们做数学练习题,正文提出概念,练习题得到复习。

    在没有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并没有刻意和习惯去甄别别人说的话是对还是错。每天阅读各种书籍和观点类公众号,好像说的都对。生活就像白开水。

    最近各种互联网大佬,大谈的认知升级就是批判性思维的另一种说法。

    《思考的艺术》这本书,不单单只存在于理论上告诉你怎么去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还有实操的工具——练习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另一只眼睛看世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vvz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