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解决内存屏障

作者: 猴子007 | 来源:发表于2018-01-08 09:50 被阅读131次

内存屏障是硬件之上、操作系统或JVM之下,对并发作出的最后一层支持。再向下是是硬件提供的支持;向上是操作系统或JVM对内存屏障作出的各种封装。内存屏障是一种标准,各厂商可能采用不同的实现。

本文仅为了帮助理解JVM提供的并发机制。首先,从volatile的语义引出可见性与重排序问题;接下来,阐述问题的产生原理,了解为什么需要内存屏障;然后,浅谈内存屏障的标准、厂商对内存屏障的支持,并以volatile为例讨论内存屏障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最后,补充介绍JVM在内存屏障之上作出的几个封装。为了帮助理解,会简要讨论硬件架构层面的一些基本原理(特别是CPU架构),但不会深入实现机制。

内存屏障的实现涉及大量硬件架构层面的知识,又需要操作系统或JVM的配合才能发挥威力,单纯从任何一个层面都无法理解。本文整合了这三个层面的大量知识,篇幅较长,希望能在一篇文章内,把内存屏障的基本问题讲述清楚。

如有疏漏,还望指正!

volatile变量规则

一个用于引出内存屏障的好例子是volatile变量规则

volatile关键字可参考猴子刚开博客时的文章volatile关键字的作用、原理。volatile变量规则描述了volatile变量的偏序语义;这里从volatile变量规则的角度来讲解,顺便做个复习。

定义

volatile变量规则:对volatile变量的写入操作必须在对该变量的读操作之前执行

volatile变量规则只是一种标准,要求JVM实现保证volatile变量的偏序语义。结合程序顺序规则、传递性,该偏序语义通常表现为两个作用:

  • 保持可见性
  • 禁用重排序(读操作禁止重排序之后的操作,写操作禁止重排序之前的操作)

补充:

  • 程序顺序规则:如果程序中操作A在操作B之前,那么在线程中操作A将在操作B之前执行。
  • 传递性:如果操作A在操作B之前执行,并且操作B在操作C之前执行,那么操作A必须在操作C之前执行。

后文,如果仅涉及可见性,则指明“可见性”;如果二者均涉及,则以“偏序”代称。重排序一定会带来可见性问题,因此,不会出现单独讨论重排序的场景。

正确姿势

之前的文章多次涉及volatile变量规则的用法。

简单的仅利用volatile变量规则对volatile变量本身的可见性保证:

复杂的利用volatile变量规则(结合了程序顺序规则、传递性)保证变量本身及周围其他变量的偏序:

可见性与重排序

前文多次提到可见性与重排序的问题,内存屏障的存在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到底什么是可见性?什么是重排序?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

可见性

定义

可见性的定义常见于各种并发场景中,以多线程为例:当一个线程修改了线程共享变量的值,其它线程能够立即得知这个修改。

从性能角度考虑,没有必要在修改后就立即同步修改的值——如果多次修改后才使用,那么只需要最后一次同步即可,在这之前的同步都是性能浪费。因此,实际的可见性定义要弱一些,只需要保证:当一个线程修改了线程共享变量的值,其它线程在使用前,能够得到最新的修改值

可见性可以认为是最弱的“一致性”(弱一致),只保证用户见到的数据是一致的,但不保证任意时刻,存储的数据都是一致的(强一致)。下文会讨论“缓存可见性”问题,部分文章也会称为“缓存一致性”问题。

问题来源

一个最简单的可见性问题来自计算机内部的缓存架构:

image.png

缓存大大缩小了高速CPU与低速内存之间的差距。以三层缓存架构为例:

  • L1 Cache最接近CPU, 容量最小(如32K、64K等)、速度最高,每个核上都有一个L1 Cache。
  • L2 Cache容量更大(如256K)、速度更低, 一般情况下,每个核上都有一个独立的L2 Cache。
  • L3 Cache最接近内存,容量最大(如12MB),速度最低,在同一个CPU插槽之间的核共享一个L3 Cache。

准确地说,每个核上有两个L1 Cache, 一个存数据 L1d Cache, 一个存指令 L1i Cache。

单核时代的一切都是那么完美。然而,多核时代出现了可见性问题。一个badcase如下:

  1. Core0与Core1命中了内存中的同一个地址,那么各自的L1 Cache会缓存同一份数据的副本。
  2. 最开始,Core0与Core1都在友善的读取这份数据。
  3. 突然,Core0要使坏了,它修改了这份数据,使得两份缓存中的数据不同了,更确切的说,Core1 L1 Cache中的数据失效了。

单核时代只有Core0,Core0修改Core0读,没什么问题;但是,现在Core0修改后,Core1并不知道数据已经失效,继续傻傻的使用,轻则数据计算错误,重则导致死循环、程序崩溃等。

实际的可见性问题还要扩展到两个方向:

  • 除三级缓存外,各厂商实现的硬件架构中还存在多种多样的缓存,都存在类似的可见性问题。例如,寄存器就相当于CPU与L1 Cache之间的缓存。
  • 各种高级语言(包括Java)的多线程内存模型中,在线程栈内自己维护一份缓存是常见的优化措施,但显然在CPU级别的缓存可见性问题面前,一切都失效了

以上只是最简单的可见性问题,不涉及重排序等。

重排序也会导致可见性问题;同时,缓存上的可见性也会引起一些看似重排序导致的问题。

重排序

定义

重排序并没有严格的定义。整体上可以分为两种:

  • 真·重排序:编译器、底层硬件(CPU等)出于“优化”的目的,按照某种规则将指令重新排序(尽管有时候看起来像乱序)。
  • 伪·重排序:由于缓存同步顺序等问题,看起来指令被重排序了。

重排序也是单核时代非常优秀的优化手段,有足够多的措施保证其在单核下的正确性。在多核时代,如果工作线程之间不共享数据或仅共享不可变数据,重排序也是性能优化的利器。然而,如果工作线程之间共享了可变数据,由于两种重排序的结果都不是固定的,会导致工作线程似乎表现出了随机行为。

第一次接触重排序的概念一定很迷糊,耐心,耐心。

问题来源

重排序问题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源自三种场景:

  1. 编译器编译时的优化
  2. 处理器执行时的乱序优化
  3. 缓存同步顺序(导致可见性问题)

场景1、2属于真·重排序;场景3属于伪·重排序。场景3也属于可见性问题,为保持连贯性,我们先讨论场景3。

可见性导致的伪·重排序

缓存同步顺序本质上是可见性问题。

假设程序顺序(program order)中先更新变量v1、再更新变量v2,不考虑真·重排序:

  1. Core0先更新缓存中的v1,再更新缓存中的v2(位于两个缓存行,这样淘汰缓存行时不会一起写回内存)。
  2. Core0读取v1(假设使用LRU协议淘汰缓存)。
  3. Core0的缓存满,将最远使用的v2写回内存。
  4. Core1的缓存中本来存有v1,现在将v2加载入缓存。

重排序是针对程序顺序而言的,如果指令执行顺序与程序顺序不同,就说明这段指令被重排序了。

此时,尽管“更新v1”的事件早于“更新v2”发生,但Core1只看到了v2的最新值,却看不到v1的最新值。这属于可见性导致的伪·重排序:虽然没有实际上没有重排序,但看起来发生了重排序

可以看到,缓存可见性不仅仅导致可见性问题,还会导致伪·重排序。因此,只要解决了缓存上的可见性问题,也就解决了伪·重排序

MESI协议

回到可见性问题中的例子和可见性的定义。要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套用可见性的定义,只需要:在Core0修改了数据v后,让Core1在使用v前,能得到v最新的修改值

这个要求很弱,既可以在每次修改v后,都同步修改值到其他缓存了v的Cache中;又可以只同步使用前的最后一次修改值。后者性能上更优,如何实现呢:

  1. Core0修改v后,发送一个信号,将Core1缓存的v标记为失效,并将修改值写回内存。
  2. Core0可能会多次修改v,每次修改都只发送一个信号(发信号时会锁住缓存间的总线),Core1缓存的v保持着失效标记。
  3. Core1使用v前,发现缓存中的v已经失效了,得知v已经被修改了,于是重新从其他缓存或内存中加载v。

以上即是MESI(Modified Exclusive Shared Or Invalid,缓存的四种状态)协议的基本原理,不算严谨,但对于理解缓存可见性(更常见的称呼是“缓存一致性”)已经足够。

MESI协议解决了CPU缓存层面的可见性问题。

以下是MESI协议的缓存状态机,简单看看即可:

image.png

状态:

  • M(修改, Modified): 本地处理器已经修改缓存行, 即是脏行, 它的内容与内存中的内容不一样. 并且此cache只有本地一个拷贝(专有)。
  • E(专有, Exclusive): 缓存行内容和内存中的一样, 而且其它处理器都没有这行数据。
  • S(共享, Shared): 缓存行内容和内存中的一样, 有可能其它处理器也存在此缓存行的拷贝。
  • I(无效, Invalid): 缓存行失效, 不能使用。
剩余问题

既然有了MESI协议,是不是就不需要volatile的可见性语义了?当然不是,还有三个问题:

  • 并不是所有的硬件架构都提供了相同的一致性保证,JVM需要volatile统一语义(就算是MESI,也只解决CPU缓存层面的问题,没有涉及其他层面)。
  • 可见性问题不仅仅局限于CPU缓存内,JVM自己维护的内存模型中也有可见性问题。使用volatile做标记,可以解决JVM层面的可见性问题。
  • 如果不考虑真·重排序,MESI确实解决了CPU缓存层面的可见性问题;然而,真·重排序也会导致可见性问题。

暂时第一个问题称为“内存可见性”问题,内存屏障解决了该问题。后文讨论。

编译器编译时的优化

JVM自己维护的内存模型中也有可见性问题,使用volatile做标记,取消volatile变量的缓存,就解决了JVM层面的可见性问题。编译器产生的重排序也采用了同样的思路。

编译器为什么要重排序(re-order)呢?和处理器乱序执行的目的是一样的:与其等待阻塞指令(如等待缓存刷入)完成,不如先去执行其他指令。与处理器乱序执行相比,编译器重排序能够完成更大范围、效果更好的乱序优化。

由于同处理器乱序执行的目的相同,原理相似,这里不讨论编译器重排序的实现原理。

幸运的是,既然是编译器层面的重排序,自然可以由编译器控制。使用volatile做标记,就可以禁用编译器层面的重排序。

处理器执行时的乱序优化

处理器层面的乱序优化节省了大量等待时间,提高了处理器的性能。

所谓“乱序”只是被叫做“乱序”,实际上也遵循着一定规则:只要两个指令之间不存在数据依赖,就可以对这两个指令乱序。不必关心数据依赖的精确定义,可以理解为:只要不影响程序单线程、顺序执行的结果,就可以对两个指令重排序

不进行乱序优化时,处理器的指令执行过程如下:

  1. 指令获取。
  2. 如果输入的运算对象是可以获取的(比如已经存在于寄存器中),这条指令会被发送到合适的功能单元。如果一个或者更多的运算对象在当前的时钟周期中是不可获取的(通常需要从主内存获取),处理器会开始等待直到它们是可以获取的。
  3. 指令在合适的功能单元中被执行。
  4. 功能单元将运算结果写回寄存器。

乱序优化下的执行过程如下:

  1. 指令获取。
  2. 指令被发送到一个指令序列(也称执行缓冲区或者保留站)中。
  3. 指令将在序列中等待,直到它的数据运算对象是可以获取的。然后,指令被允许在先进入的、旧的指令之前离开序列缓冲区。(此处表现为乱序)
  4. 指令被分配给一个合适的功能单元并由之执行。
  5. 结果被放到一个序列中。
  6. 仅当所有在该指令之前的指令都将他们的结果写入寄存器后,这条指令的结果才会被写入寄存器中。(重整乱序结果)

当然,为了实现乱序优化,还需要很多技术的支持,如寄存器重命名分枝预测等,但大致了解到这里就足够。后文的注释中会据此给出内存屏障的实现方案。

乱序优化在单核时代不影响正确性;但多核时代的多线程能够在不同的核上实现真正的并行,一旦线程间共享数据,就出现问题了。看一段很经典的代码:

public class OutofOrderExecution {
    private static int x = 0, y = 0;
    private static int a = 0, b = 0;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Thread t1 = new Thread(new Runnable() {
            public void run() {
                a = 1;
                x = b;
            }
        });
        Thread t2 = new Thread(new Runnable() {
            public void run() {
                b = 1;
                y = a;
            }
        });
        t1.start();
        t2.start();
        t1.join();
        t2.join();
        System.out.println(“(” + x + “,” + y + “)”);
    }
}

不考虑编译器重排序和缓存可见性问题,上面的代码可能会输出什么呢?

最容易想到的结果是(0,1)(1,0)(1,1)。因为可能先后执行线程t1、t2,也可能反之,还可能t1、t2交替执行。

然而,这段代码的执行结果也可能是(0,0),看起来违反常理。这是处理器乱序执行的结果:线程t1内部的两行代码之间不存在数据依赖,因此,可以将x = b乱序到a = 1前;同时,线程t2中的y = a早于线程t1中的a = 1执行。一个可能的执行序列如下:

  1. t1: x = b
  2. t2: b = 1
  3. t2: y = a
  4. t1: a = 1

这里将代码等同于指令,不严谨,但不妨碍理解。

看起来,似乎将上述重排序(或乱序)导致的问题称为“可见性”问题也未尝不可。然而,这种重排序的危害要远远大于单纯的可见性,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指令都是简单的读或者写——面试中单例模式有几种写法?volatile关键字的作用、原理中都提到了部分初始化的例子,这种不安全发布就是由于重排序导致的。因此,将重排序归为“可见性”问题并不合适,只能说重排序会导致可见性问题

也就是说,单纯解决内存可见性问题是不够的,还需要专门解决处理器重排序的问题

当然,某些处理器不会对指令乱序,或能够基于多核间的数据依赖乱序。这时,volatile仅用于统一重排序方面的语义。

内存屏障

内存屏障(Memory Barrier)与内存栅栏(Memory Fence)是同一个概念,不同的叫法。

通过volatile标记,可以解决编译器层面的可见性与重排序问题。而内存屏障则解决了硬件层面的可见性与重排序问题

猴子暂时没有验证下述分析,仅从逻辑和系统设计考量上进行了判断、取舍。以后会补上实验。

标准

先简单了解两个指令:

  • Store:将处理器缓存的数据刷新到内存中。
  • Load:将内存存储的数据拷贝到处理器的缓存中。
屏障类型 指令示例 说明
LoadLoad Barriers Load1;LoadLoad;Load2 该屏障确保Load1数据的装载先于Load2及其后所有装载指令的的操作
StoreStore Barriers Store1;StoreStore;Store2 该屏障确保Store1立刻刷新数据到内存(使其对其他处理器可见)的操作先于Store2及其后所有存储指令的操作
LoadStore Barriers Load1;LoadStore;Store2 确保Load1的数据装载先于Store2及其后所有的存储指令刷新数据到内存的操作
StoreLoad Barriers Store1;StoreLoad;Load2 该屏障确保Store1立刻刷新数据到内存的操作先于Load2及其后所有装载装载指令的操作。它会使该屏障之前的所有内存访问指令(存储指令和访问指令)完成之后,才执行该屏障之后的内存访问指令

StoreLoad Barriers同时具备其他三个屏障的效果,因此也称之为全能屏障(mfence),是目前大多数处理器所支持的;但是相对其他屏障,该屏障的开销相对昂贵。

然而,除了mfence,不同的CPU架构对内存屏障的实现方式与实现程度非常不一样。相对来说,Intel CPU的强内存模型比DEC Alpha的弱复杂内存模型(缓存不仅分层了,还分区了)更简单。x86架构是在多线程编程中最常见的,下面讨论x86架构中内存屏障的实现。

查阅资料时,你会发现每篇讲内存屏障的文章讲的都不同。不过,重要的是理解基本原理,需要的时候再继续深究即可。

不过不管是那种方案,内存屏障的实现都要针对乱序执行的过程来设计。前文的注释中讲解了乱序执行的基本原理:核心是一个序列缓冲区,只要指令的数据运算对象是可以获取的,指令就被允许在先进入的、旧的指令之前离开序列缓冲区,开始执行。对于内存可见性的语义,内存屏障可以通过使用类似MESI协议的思路实现。对于重排序语义的实现机制,猴子没有继续研究,一种可行的思路是:

  • 当CPU收到屏障指令时,不将屏障指令放入序列缓冲区,而将屏障指令及后续所有指令放入一个FIFO队列中(指令是按批发送的,不然没有乱序的必要)
  • 允许乱序执行完序列缓冲区中的所有指令
  • 从FIFO队列中取出屏障指令,执行(并刷新缓存等,实现内存可见性的语义)
  • 将FIFO队列中的剩余指令放入序列缓冲区
  • 恢复正常的乱序执行

对于x86架构中的sfence屏障指令而言,则保证sfence之前的store执行完,再执行sfence,最后执行sfence之后的store;除了禁用sfence前后store乱序带来的新的数据依赖外,不影响load命令的乱序。详细见后。

x86架构的内存屏障

x86架构并没有实现全部的内存屏障。

Store Barrier

sfence指令实现了Store Barrier,相当于StoreStore Barriers。

强制所有在sfence指令之前的store指令,都在该sfence指令执行之前被执行,发送缓存失效信号,并把store buffer中的数据刷出到CPU的L1 Cache中;所有在sfence指令之后的store指令,都在该sfence指令执行之后被执行。即,禁止对sfence指令前后store指令的重排序跨越sfence指令,使所有Store Barrier之前发生的内存更新都是可见的

这里的“可见”,指修改值可见(内存可见性)且操作结果可见(禁用重排序)。下同。

内存屏障的标准中,讨论的是缓存与内存间的相干性,实际上,同样适用于寄存器与缓存、甚至寄存器与内存间等多级缓存之间。x86架构使用了MESI协议的一个变种,由协议保证三层缓存与内存间的相关性,则内存屏障只需要保证store buffer(可以认为是寄存器与L1 Cache间的一层缓存)与L1 Cache间的相干性。下同。

Load Barrier

lfence指令实现了Load Barrier,相当于LoadLoad Barriers。

强制所有在lfence指令之后的load指令,都在该lfence指令执行之后被执行,并且一直等到load buffer被该CPU读完才能执行之后的load指令(发现缓存失效后发起的刷入)。即,禁止对lfence指令前后load指令的重排序跨越lfence指令,配合Store Barrier,使所有Store Barrier之前发生的内存更新,对Load Barrier之后的load操作都是可见的

Full Barrier

mfence指令实现了Full Barrier,相当于StoreLoad Barriers。

mfence指令综合了sfence指令与lfence指令的作用,强制所有在mfence指令之前的store/load指令,都在该mfence指令执行之前被执行;所有在mfence指令之后的store/load指令,都在该mfence指令执行之后被执行。即,禁止对mfence指令前后store/load指令的重排序跨越mfence指令,使所有Full Barrier之前发生的操作,对所有Full Barrier之后的操作都是可见的。

volatile如何解决内存可见性与处理器重排序问题

在编译器层面,仅将volatile作为标记使用,取消编译层面的缓存和重排序。

如果硬件架构本身已经保证了内存可见性(如单核处理器、一致性足够的内存模型等),那么volatile就是一个空标记,不会插入相关语义的内存屏障。

如果硬件架构本身不进行处理器重排序、有更强的重排序语义(能够分析多核间的数据依赖)、或在单核处理器上重排序,那么volatile就是一个空标记,不会插入相关语义的内存屏障。

如果不保证,仍以x86架构为例,JVM对volatile变量的处理如下:

  • 在写volatile变量v之后,插入一个sfence。这样,sfence之前的所有store(包括写v)不会被重排序到sfence之后,sfence之后的所有store不会被重排序到sfence之前,禁用跨sfence的store重排序;且sfence之前修改的值都会被写回缓存,并标记其他CPU中的缓存失效。
  • 在读volatile变量v之前,插入一个lfence。这样,lfence之后的load(包括读v)不会被重排序到lfence之前,lfence之前的load不会被重排序到lfence之后,禁用跨lfence的load重排序;且lfence之后,会首先刷新无效缓存,从而得到最新的修改值,与sfence配合保证内存可见性。

在另外一些平台上,JVM使用mfence代替sfence与lfence,实现更强的语义。

二者结合,共同实现了Happens-Before关系中的volatile变量规则。

JVM对内存屏障作出的其他封装

除volatile外,常见的JVM实现还基于内存屏障作了一些其他封装。借助于内存屏障,这些封装也得到了内存屏障在可见性与重排序上的语义

借助:piggyback。

在JVM中,借助通常指:将Happens-Before的程序顺序规则与其他某个顺序规则(通常是监视器锁规则、volatile变量规则)结合起来,从而对某个未被锁保护的变量的访问操作进行排序。

本文将借助的语义扩展到更大的范围,可以借助任何现有机制,以获得现有机制的某些属性。当然,并不是所有属性都能被借助,比如原子性。但基于前文对内存屏障的分析可知,可见性与重排序是可以被借助的。

下面仍基于x86架构讨论。

final关键字

如果一个实例的字段被声明为final,则JVM会在初始化final变量后插入一个sfence。

类的final字段在<clinit>()方法中初始化,其可见性由JVM的类加载过程保证。

final字段的初始化在<init>()方法中完成。sfence禁用了sfence前后对store的重排序,且保证final字段初始化之前(include)的内存更新都是可见的。

再谈部分初始化

上述良好性质被称为“初始化安全性”。它保证,对于被正确构造的对象,所有线程都能看到构造函数给对象的各个final字段设置的正确值,而不管采用何种方式来发布对象

这里将可见性从“final字段初始化之前(include)的内存更新”缩小到“final字段初始化”。猴子没找到确切的原因,手里暂时只有一个jdk也不方便验证。可能是因为,JVM没有要求虚拟机实现在生成<init>()方法时编排字段初始化指令的顺序

初始化安全性为解决部分初始化问题带来了新的思路:如果待发布对象的所有域都是final修饰的,那么可以防止对对象的初始引用被重排序到构造过程完成之前。于是,面试中单例模式有几种写法?中的饱汉变种三还可以扔掉volatile,改为借助final的sfence语义:

// 饱汉
// ThreadSafe
public class Singleton1_3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1_3 singleton = null;
  
  public int f1 = 1;   // 触发部分初始化问题
  public int f2 = 2;

  private Singleton1_3() {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1_3 getInstance() {
    if (singleton == null) {
      synchronized (Singleton1_3.class) {
        // must be a complete instance
        if (singleton == null) {
          singleton = new Singleton1_3();
        }
      }
    }
    return singleton;
  }
}

注意,初始化安全性仅针对安全发布中的部分初始化问题,与其他安全发布问题、发布后的可见性问题无关。

CAS

在x86架构上,CAS被翻译为"lock cmpxchg..."。cmpxchg是CAS的汇编指令。在CPU架构中依靠lock信号保证可见性并禁止重排序。

lock前缀是一个特殊的信号,执行过程如下:

  • 对总线和缓存上锁。
  • 强制所有lock信号之前的指令,都在此之前被执行,并同步相关缓存。
  • 执行lock后的指令(如cmpxchg)。
  • 释放对总线和缓存上的锁。
  • 强制所有lock信号之后的指令,都在此之后被执行,并同步相关缓存。

因此,lock信号虽然不是内存屏障,但具有mfence的语义(当然,还有排他性的语义)。

与内存屏障相比,lock信号要额外对总线和缓存上锁,成本更高。

JVM的内置锁通过操作系统的管程实现。且不论管程的实现原理,由于管程是一种互斥资源,修改互斥资源至少需要一个CAS操作。因此,锁必然也使用了lock信号,具有mfence的语义。

锁的mfence语义实现了Happens-Before关系中的监视器锁规则。

CAS具有同样的mfence语义,也必然具有与锁相同的偏序关系。尽管JVM没有对此作出显式的要求。


参考:


本文链接:一文解决内存屏障
作者:猴子007
出处:https://monkeysayhi.github.io
本文基于 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发布,欢迎转载,演绎或用于商业目的,但是必须保留本文的署名及链接。

相关文章

  • 一文解决内存屏障

    内存屏障是硬件之上、操作系统或JVM之下,对并发作出的最后一层支持。再向下是是硬件提供的支持;向上是操作系统或JV...

  • leveldb源码学习--skiplist

    Skiplist原理 内存屏障 内存屏障,也称内存栅栏,内存栅障,屏障指令等,是一类同步屏障指令,是CPU或编译器...

  • Java的final关键字的内存语义

    概念介绍: 1.内存屏障: 内存屏障(Memory Barier,或者有时叫做内存栅栏,Memory Fence)...

  • 内存屏障在CPU、JVM、JDK中的实现

    前言 内存屏障(英语:Memory barrier),也称内存栅栏,内存栅障,屏障指令等,是一类同步屏障指令,它使...

  • 什么是内存屏障?

    内存屏障:是一种CPU质量,用于控制特定条件下的重排序和内存可见性问题。又称:内存栅栏 内存屏障作用: 阻止屏障两...

  • 内存屏障

    内存屏障(Memory Barrier,或有时叫做 内存栅栏,Memory Fence)是一种CPU指令,用于控制...

  • 内存屏障

  • 内存屏障

    内存屏障(Memory barrier) 为什么会有内存屏障 每个CPU都会有自己的缓存(有的甚至L1,L2,L3...

  • 内存屏障

    内存屏障的作用 保证数据的可见性我们知道,内存中的数据除了在内存中的副本,还有可能在各个核的CPU中,当某个核修改...

  • 内存屏障

    我们看到这个词语的时候觉得很高端,但是本质很简单,就是指定==事件先后执行的顺序== 一、意义 想要了解内存屏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文解决内存屏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wamgxtx.html